石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目前的职业健康监测方法是对作业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时、定点取样检测。由于生产现场风向、温度、湿度、泄漏部位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现场作业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方式、频次无法准确确定等原因,定时、定点监测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对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有效的动态监测方法,获取现场作业员工接触毒物的真实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
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包括化学物质、噪声以及粉尘等。接触粉尘的工种主要包括催化剂装卸、白土装卸以及电气焊等,一般为间歇式作业,可以通过设置防护设施达到预防职业病的要求。预防噪声危害一般通过在设计阶段选择低噪声设备,以及配备防护设施来实现。
石化企业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化学物质,包括汽油、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氢、氨、氯乙烯、苯、甲苯、二甲苯等,每种化学物质的危害途径和影响都不同。氯气、氨、硫化氢有刺激性气味,员工能保持警惕,但苯无色且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员工容易麻痹大意。因此,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苯类化学物质接触工人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和分析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职业危害。
监测范围与方法
根据原有的职业卫生监测数据,筛选出在炼油厂和乙烯厂接触苯类化学物质较为频繁的11个车间或装置中的100人作为监测对象。其中,炼油厂52人,包括销售车间5人、化验厂6人、润滑油车间21人、芳烃车间20人;乙烯厂48人,包括中心化验室油品分析室11人、乙烯裂解装置10人、乙烯车间16人、乙烯急冷装置2人、碳四车间6人、乙烯销售车间2人、乙烯顺丁橡胶装置1人。以上车间均采取3班倒工作制,每个车间所有人员的工作内容,接触苯的时间、强度及频率基本相同。2006年5月18-20日,北京泰索安全科技公司与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共同完成了这100个样本苯蒸气浓度的采样工作。
采样选用TM3520型有机蒸气采样器,使用扩散式采样器采样的优点是无需员工操作,采样器随身携带方便,可以对员工日常工作进行真实的连续监控,适合大面积作业场所监控,检测数据避免了人为误差,而且费用低廉等。通过为员工配备TM3520型有机蒸气采样器,收集他们接触苯类化学物质的8h连续监测数据,计算出8h时间统计加权平均值(TWA),并进行系统分析。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给出TWA、15min时间统计加权平均值的短期暴露水平(STEL)和最高容许浓度(MAC)3个指标来检验作业场所苯浓度超标情况。由于所选员工样本的工作内容,接触苯的时间、强度及频率基本相同,因此,此次研究选用TWA作指标,分析作业场所中苯蒸气对员工的职业伤害。
监测结果
经过采样,汇集样品,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劳动保护检测技术中心,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炼油厂
炼油厂销售车间有5人参加采样,其中1人接触苯浓度超标,是负责三苯(苯、甲苯、二甲苯)装车的操作人员,该职工在装车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罐车内的液位,接触苯蒸气的频次较高,但时间较短,其余4人为巡检和计量人员。结合独山子石化分公司自2003年以来的监测情况,此岗位一直存在苯浓度超标问题,2005年曾达到684.82mg/m3。原因是销售车间1#栈桥装苯时, 现场环境可见明显的苯蒸气挥发,为了保证装车量在规定范围内,需要不时进入罐口位置进行观测,因此作业人员存在短期接触高浓度苯蒸气的问题。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炼油厂采取了个体防护措施,同时在2005年立项上马密闭装车措施,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乙烯厂
乙烯厂配备TM3520型有机蒸气采样器的职工有48名,超过苯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接触水平6mg/m3的采样点有13个,严重超标4个。超标场所集中在中心化验室裂解站油品分析室和中心化验室油品分析室,超标原因分析如下。
1.中心化验室裂解站油品分析室
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通风柜设计不合理,数量少。通风柜是1995年投入使用的,设计不合理,空间小、光线暗、通风差,不能满足分析需求,只能放置样品通风。化验工在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在通风柜外做分析,并用加氢汽油清洗粘度计,不能隔离操作,靠自然通风将室内的有害物质稀释。化验工现场取加氢汽油和粗汽油样品时,有少量泄漏,这是造成苯蒸气浓度较高的一个原因。
2. 中心化验室油品分析室
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通风柜管道短、数量少,化验分析不能通风,只能在做完分析实验后启动通风柜通风。该室配置的通风柜管道短,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窗户周围,由于风经常倒灌,导致排到室外的有害物质随风进入室内,造成二次污染。
整改措施
通过以上监测结果及分析,建议石化企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发生。
(一)提高设备防护水平,杜绝苯泄漏和挥发
1.针对员工在取样过程中会接触到苯类化学物质的情况,2004~2005年,独山子石化陆续在炼油厂和乙烯厂安装使用密闭取样设施,但在裂解加氢汽油、粗汽油等取样部位没有设置密闭取样设施,建议优先在有苯类化学物质的取样部位增设密闭取样器,并逐步在其他化学物质取样部位安装密闭取样器。
2.在化验分析过程中,由于自然挥发和加热挥发,苯蒸气会在室内积聚。建议对现有化验分析通风橱进行更新,改善化验室作业环境。
3.加快苯类装车改造项目的实施进度,改变现场作业方式,消除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4.在生产过程中,泄漏的苯类化学物质会排入下水系统,在下水系统中积聚,并通过井盖挥发出来,建议使用双层密闭防爆井盖。
(二)运用科学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技术
1.完善现有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设置,增加中心化验室裂解站油品分析室、中心化验室油品分析室的监测点。
2.继续开展员工个体8h监测工作,使用扩散式个体采样监测技术,对员工实际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建立数据库,动态了解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的变化,为工程措施及管理提供依据。
上一篇:煤气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谈化工企业的安全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