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隔离开关
2002年第九期《建筑安全》刊登的“中小型建设工程施工用电设计思路”文章结合上海统标会已通过取消隔离开关,在此基础上讲了自己的看法和论证,并提出“隔离开关多必然触点就多,触点多必然故障多,故障多必然检修时间多,检修时间多必然触电可能性多”等实际道理。大家知道,触点接触再好,也不如一根导线连接好,有接触不良现象就产生电阻热,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缺相烧坏电机或电器发热起火等常有的事故。所以说,取消隔离开关就等于取消了安全隐患是有一定道理。笔者认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电控制越简化越好。例如:一个简单的桥式整流电路需要4个整流二极管所组成,而电子厂家生产了整流全桥电路,体积小功率大,前端输入交流,后端就能输出直流。又如一块普通集成电路能顶上百个原件,所占面积小了,工作范围大了,且性能稳定。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为什么不向这方面发展呢?如全部选用具有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开关,且能有效地控制在隔离开关处出现的临时性乱接现象。笔者认为只要能更有效地保证安全,提高其可靠性和使用性,又能达到节约的目的,取消隔离开关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也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具有推广价值。但在未推广之前,检查的确不符合《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的要求,此做法的实施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或审批,或有硬性文件下发才能实施,否则现场难以实行。
二、对现场树干式配电的看法
关于现场采用树干式配电八十年代前采用的不少,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及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树干式的供、配电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施工现场。由于树干式配电大都采用架空线路,给现场的道路运输、物料的吊运带来很多的不便,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现在现场大都采用橡皮绝缘电缆地埋,现场供电为放射式,由现场总配电箱至分配电箱至开关箱(见并联与套接示意图)。所以,现场也就不存在架空线路和树干式的供电方式。而此种方式也不适应文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楼上供电采用树干式,笔者认为接头太多,加上内外装饰的进行,主线路不好设,也难以固定牢固,其安全性也差。所以楼上供电还是采用绝缘电缆链式供电比较实用(见图1)。
三、重复接地不必要按工作接地要求
关于重复接地视为工作接地,并要求接地电阻值小于4Ω,笔者认为不必要。规范规定;“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30Ω”。规范还规定:同一台电器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接地体,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现场工作接地线大都由甲方变配电室引来,变配电室是由电业部门专门检测验收,接地电阻也全符合要求。现场的保护接零是由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并在现场的总箱、分箱及远离开关箱的末端设置重复接地,与保护零线及电气设备外壳作电气连接。部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经多年现场用电实践证明,只要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已完全满足要求。当然接地电阻值越小越好。目前现场大都采用基础钢筋为接地体,有些大型地基引出的接地体实测接地电阻值达到了1Ω左右,这就更增强了重复接地与避雷接地的安全保障。再说保护接零线只有在漏电时才能过很小的电流,通常是没有电流通过。所以,重复接地不必要按工作接地的要求进行设置。
四、保护零线设在何处最好
规范规定: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现场上把保护零线接在电机接线盒内有接地符号的接地点上,检查时被认为不合格,并认为金属外壳是电机能看到的地方(如接线盒盖的固定螺丝或散热风扇罩的固定螺丝),接在里边不便检查。但笔者认为接内侧比接外侧好,内侧是专门的保护接地点,能接触良好也规范,外侧需长时间受风和建筑泥浆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袭,螺丝锈蚀严重,还会造成人为的断线,电气连接不可靠。保护零线还是接在线盒内较好。
五、对分箱套接的理解
因总配电箱输出端路数不够用,现场时常会出现分箱套接现象,检查时则被认为一闸多用被扣分。一个600A的总配电箱输出也就有三路,一般现场以机械设置分箱、划分为:钢筋机械、木工机械、电焊车间、现场垂直运输机械和搅拌机及楼上供电,伙房、生活区等用电。最少也得4-5个分箱,一个600A的总配电箱三路输出是不能满足一个小工程的要求。通常做法是在总箱输出端并联分箱或分配电箱输入端套接分箱。
分析,总箱并联是由一路输出控制两种分配电箱;分配电箱套接只是现场局部的分配电箱链式供电,它也是一路输出控制两路分配电箱。如在分配电箱输出端接分配电箱则容量不够(250A分配电箱也只输出4路60A),所以从配电原理上讲是符合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要求的,它们在系统上讲都有单独的总箱、分箱、开关箱和单独的漏电保护系统,不能认为是一闸多用。笔者认为只有当一个开关箱控制两台设备时才真是一闸多用。各位同行是否也有此种情况?
上一篇:关于重大火灾隐患确定和整改的讨论
下一篇: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