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本文论述了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管理措施,用以指导我国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期望有助于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保障广大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 煤矿生产
0 引言
安全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者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灾害防治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治发生事故,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人时刻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五大”煤矿灾害的威胁,近几年的煤矿事故中,几乎都是管理上的疏漏。因此,煤矿安全管理对煤矿的生产和效益是非常重要。
1 煤矿安全管理的本质
1.1 效益性。惟利是管理的出发点,效益是管理的终结。安全管理的效益最直接的表现是经济效益。优秀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大大减少事故损失,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煤矿企业的飞快发展。
1.2 长期性。煤矿安全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始终,只要煤矿进行生产,就存在安全问题,就须进行安全管理。所以,安全管理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3 科学性。煤矿的生产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人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寻找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将其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1.4 群众性。煤矿安全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和职工的行为紧密相连。所以,安全管理不是少部分人的管理,而要发挥广大职工的力量,实行职工的自我管理。
1.5 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将安全管理放在煤矿日常生活的首位。
1.6 强制性。煤矿安全管理就是要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化的行为强加到被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不强制就不能约束被管理者的无序状态,而这种无序状态往往危及着职工自身生命和健康。
2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立各部门管理与职工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是行不通的,容易造成走过场;建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事故包干到个人的制度,避免在管理中出现管理空白区;不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和安技术教育,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各阶段的计划。
2.2 生产中的安全管理 鉴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加之有大型设备的使用,加剧了煤矿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要加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和控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对井下的危险源做到清晰辨识,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
2.3 安全信息工作 要从其他煤矿企业和本矿区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做到对各种安全生产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馈等工作。
3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倒置 安全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始末,没有安全就不能正常的从事生产活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把生产放在第一位,重生产而轻安全。虽然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煤矿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不重视安全,煤矿的经济效益将是带着血和职工生命的效益,所以应坚持安全与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2 煤矿工作中存在多种重大危险源和危险隐患 由于煤矿自身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开采条件的多变性,再者,在开采过程中,伴随着瓦斯、火灾和水灾的威胁,使得煤矿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作业场所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事故发生。
3.3 安全技术及装备无法适应当前的开采需要 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之前没有的灾害也有可能发生,比如,以前非突出矿井成为突出矿井,地热严重等等,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灾害对矿井生产的危害,还没有研究出完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煤矿装备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装备的可靠性差,适应性不强的特性仍存在,且有些装备的更新速度过慢,无法适应当前的煤矿生产速度,更跟不上高效高产矿井的脚步。离开了新装备,高水平的管理只能是空谈。
3.4 煤矿工作环境依然严峻 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推行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一些工作环境还没有改变,比如,工作空间狭小,照明条件差,工作场所煤尘弥漫,顶板淋水等等严重危害着职工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应彻底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
3.5 工人对自己生命的漠视 煤矿事故,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违规作业。工人往往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对自己和别人生命的不重视,明明知道存在危险,还违规操作。所以,煤矿企业要加大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重视了自己的生命,才能在操作时考虑到安全因素,才能按规章操作。
4 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煤矿生产是一个有机系统,煤矿安全管理就是使这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达到高度的协调,使煤矿生产这个有机系统正常的运行。影响煤矿安全,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要杜绝煤矿事故,就要规范人的作业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4.1 加强对人的管理,杜绝人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要以人为主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工人参与到管理中。同时要加强人的安全化。新工人上岗前要进行安全操作知识和安全意识的训练和教育;对于一些特殊工种(如爆破工)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在各种作业培训中要加入安全的内容,培养工人的安全工作责任心。只有工人清晰的认识到不安全因素,才能在行为和技术上做到预防、消除隐患。
4.2 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所以,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的设备是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先进的装备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安全管理趋于更高水平,更完善。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合理安排物质的堆放、整理,将危险物和有害物集中存放。
4.3 创建安全的作业环境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我国的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空间受地质条件的限制。井下环境照明普遍不足,环境和物体对比度低,分辨困难;工作场所存在矿尘、有害气体、振动和噪声的污染;有些矿井还存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危害。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工人的作业可靠性。因此,为了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创建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5 结论
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主题,是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在生产中要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备投入,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总之,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煤矿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步入高层次发展,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上一篇:轧钢生产中轧机安全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