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性评价基本含义
安全性评价可定义为: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再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所以,安全评价同其他工程系统评价、产品评价、工艺评价等一样,都是从明确的目标值开始,对工程、产品、工艺的功能特性和效果等属性进行科学测定,最后根据测定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作为决策的参考。
安全评价的定义包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对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包括有安全测定、安全检查和安全分析;第二,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或程度的评价;第三,提出改进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达到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
2、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现状
2.1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规范
1990年,华北电网公司借鉴国外风险评估等现代安全管理办法,开始了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目前已在全国全面推开。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1995年通过评审;《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1998年通过评审;《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1999年颁布;《输电网安全性评价》2000年通过评审,2001年开始执行;《电网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2002年完成,2004年开始执行;《电力施工企业安全性评价》2002年颁布。
2.2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实践
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性评价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要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全面排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然后再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防范。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性评价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许多先进工业国家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国家通过下大力气开展隐患治理排查,特别是国家2008年“隐患治理年”取得了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企业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有效治理和持续改进的全过程管理,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3 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范围是电力企业现存的、处在变化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人身、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
(2)评价目的是预防重特大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而不是事故概率。
(3)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用评分法进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相结合。
(4)不划分星级或安全等级,而是用相对得分率(安全基础指数)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性)。
(5)具体操作上由企业自我查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形成企业自查、整改、专家评价、再整改、复查、巩固、新一轮评价等不同环节组成的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
2.4 电力企业安全评估的效果
通过安全性评价、整改、复评,有力地夯实了各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健全了安全生产制度,规范了安全作业措施,严格了安全现场管理,促进企业真正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自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以来,电力行业事故呈下降趋势,一些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和排除。电力企业开始形成了“自查、评价、整改、复评”一整套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
3、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的不足
(1)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成效显著,而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虽有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尽如人意。
(2)安全性评价未与“危险点分析”相结合。安全性评价主要用于一个企业全局宏观上的风险评估,危险点分析则是主要用于作业现场、生产岗位局部微观上的评估,二者各有特点,互为补充,不可替代,应结合进行。或者说,安全性评估亦应对危险点分析工作进行评价。
(3)安全性评价未能实现动态化。安全性评价是一个静态的方法,只有将这个方法动态地运用才能控制动态的生产过程,亦即要将事前评价(企业自评)、过程评价(现状评价)、跟踪评价(复评)和日常安全评价管理(部门、班组、个人评价)相结合。
4、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改进
第一加强安全性评价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应从三个方面(或阶段)控制:即制度、教育培训、评价。
第二深入研究、建立“危险点分析”制度;危险点分析是一项非常具体和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企业应有一个从试点、总结经验、再到推广的过程。关键是工作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立。
第三建立企业内部至上而下的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包括部门、单位、岗位、个体各层面,或各项作业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上一篇: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煤炭开采
下一篇: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