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企业生产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在本企业的事故追查记录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可以说:“三违”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对“三违”现象加以分析,目的就是找出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从“三违”性分析
1、习惯性“三违”:这是指职工在生产实践中,长期或一段时间内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式,因为对规程、规章制度没有理解或理解片面,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意识不到或估计不足,习以为常的“三违”。
2、无知性“三违”:因为年龄、工龄、文化水平、技能、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对应该知晓的内容不知或一知半解,在规程、规章修改后末及时学习理解而造成的“三违”。
3、侥幸心理“三违”:这种三违人员多半有违章“前科”,但因种种原因未发生事故或未受到处罚,因而心存侥幸,对自身行为缺乏约束。
4、重复性“三违”:除了智力、技能、文化水平等因素外,主要是职工思想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三违”。
5、疏忽大意“三违”:自认为工作经验丰富,对情况变化没有重视,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而造成的“三违”。
6、情绪性“三违”:作业人员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了工作中,精神不集中,反应迟缓,从而造成“三违”。
从“三连”人群情况分析
有“三违”行为的人群,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笔者以所在企业上一年度情况为例予以说明。
去年,笔者所在企业因“三违”行为被处罚的共60起,现分类别分析如下:
工龄:60名“三违”人员中,12年以下工龄的“三违”人员有40人,占66%:13年至22年工龄的15人,约占25%:23年至30年工龄的5人,约占9%。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工龄短的人违章几率较大,基本属无知性“三违”;工龄长度适中的人群中“三违”现象较少,说明这部分人比较谨慎i而工龄在23年以上的人发生“三违”行为,则多属于习惯性、情绪性、疏忽大意“三违”。
年龄:60名“三违”人员中,30岁以下的“三违”人员45人,约占75%,31岁至41岁的有6人,约占10%,42岁以上的有9人,约占15%。31岁至41岁这一年龄段的职工,基本仍处于自觉程度不够的阶段,还有些冒险精神;30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职工,因为害怕而违章少:42岁以上的“三违”人员则是因为胆大而违章。
文化程度:60名“三违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10人,约占16%:高中及技校文化程度的45人,约占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约占9%。
对“三违”现象的认识
“三违”行为是可以纠正的,就是要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因不规范、不熟悉而出现的“三违”行为,随技能、素质的提高,可逐步纠正。
反“三违”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对职工可能出现的“三违”行为、情绪变化、生理节律的变化,应在事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要改变以往把反“三违”工作重心放在事后的做法。
1、堵漏补缺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减少“三违”现象的有效手段。针对各种“三违”行为,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班前、班中提醒,组织专人督查,星期天管理人员必须到岗,适时、适度地对各工种进行抽查。
2、对已发生的“三违”行为,要处理一点,教育一片。
企业要将每月的“三违”人员名单、违章经过、处理结果编成反“三违”简报,作为每月安全生产活动的学习内容,以警醒所有员工。
反“三违”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的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提出反“三违”的十项对策:
1、舆论宣传为先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广泛开展反“三违”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方法,大力宣传遵章守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违章违纪的危害性:表彰安全生产中遵章守纪的好人好事:谴责那些违章违纪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恶劣行为,并结合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法制宣传。形成视“三违”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通过宣传,使职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勿忘安全,珍惜生命,自觉遵章守纪。由“要我反‘三违”’变成“我要反‘三违’”。实现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觉搞好安全生产的目标。
2、教育培训为基础
教育培训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的高低、防范“三违”的自觉程度和应变能力莫不与其密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除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形势任务、安全方针、法制法规、组织纪律、安全知识、安全规程、工艺规程教育外,应重点抓好法制教育、主人翁思想教育,特别要注意抓好新干部上岗前、工人转换工种(岗位)时的安全规程再教育。做到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以提高全厂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为反“三违”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企业领导是关键
“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三违’除不除,关键在干部”。所以开展反“三违”要以领导为龙头,从各级领导抓起。
(1)从提高各级领导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人手,针对个别领导中容易出现的重生产、重效益而忽视安全的不良倾向,进行灌输宣传。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身作则,做反“三违”的带头人。
(2)要求各级领导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对“三违”实行“四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综合治理,把反“三违”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之中。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约束作用和经济责任制的激励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反“三违”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领导的龙头作用。
4、安监队伍是主力军
安监队伍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力军,不但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而且是企业内的“警察和裁判”,为企业的一方平安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各级领导要稳定安监队伍,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经验丰富懂技术、作风扎实制度熟、任劳任怨敢管理的安监队伍,赢得安全管理的权威性,促进企业生产的安稳长、满、优。
5、班组是主阵地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活动在生产第一线,既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反“三违”的主要阵地,要真正使“三违”销声匿迹,抓好对班组的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
(1)抓好日常安全意识教育。针对“违章不一定出事故”的侥幸心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分析其危害性,启发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揭露,同时查纠身边的不安全行为、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从“本身无违章”做到“身边无事故”。
(2)抓好岗位培训。让职工掌握作业标准、操作技能、设备故障处理、应知应会;掌握安全技能、消防知识和规章制度;向先进水平挑战,做到“四比”(比敬业爱岗态度,比职业技术水平,比实际操作能力,比安全作业标准),“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6、三种人是重点
(1)班组长。他们既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指挥员,又是班组的领头羊。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些人。班组长敢于抓“三违”,就能带动一批人,管好一个班;
(2)特殊工种。他们都在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大的职业和作业,随时有危及个人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是事故多发之源:
(3)青年职工。多为新工人,往往安全意识较差,技术素质较低,好奇心切,好胜心强。在这个群体中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把这三种人作为反“三违”的重点,进行重点教育、培训、管理,并分别针对其特点加以引导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有效控制“三违”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
7、现场管理最必要
现场是生产的场所,是职工生产活动与安全活动交织的地方,也是发生“三违”,出现伤亡事故的源地,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要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就要建立一支素质高、懂技术、制度熟、敢管理的安监队伍,经常深入现场,盯在第一线上,查“三违”疏而不漏,纠违章铁面无私,抓防范举一反三,搞管理新招迭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8、良好习惯要养成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某些行为、举止或做法,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实际工作中,养成的违章违纪恶习势必酿成事故,后患无穷,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
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需要对不安全行为乃至成为习惯的主观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克服不良习惯外,还要利用班会、班组学习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开展技术问答、技术练兵,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格标准、强调纪律,规范操作行为;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职工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9、教罚并举是武器
要实现安全生产,不仅靠思想教育,还须搞好法制教育。运用法律武器和法制手段教罚并举,反“三违”,除隐患,灭事故。企业必须对国家、各级政府和本企业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宣传教育并自觉执行。
凡是“三违”都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追查分析,根据情节轻重和造成危害的程度给予帮教处罚。对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责任者,依据规定,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交司法部门处理。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干部职工一视同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10、群防群治作保证
在企业安全工作中,“企业负责,群众监督”是两项同抓并举的任务。“群众监督”是实现“企业负责”搞好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也是搞好反“三违”工作的可靠保证。要搞好群众监督,就应特别注意发挥各级工会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职工代表的安全监督能力,广泛发动职工依法进行监督,开展以“群防、群查、群治”反“三违”的监督检查活动,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上一篇:加油站火灾事故成因及消防安全管理
下一篇:安全管理“快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