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对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保证单位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夏季高温期间的劳动条件,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一、企业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企业应加强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三、企业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四、企业应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避免高温作业,配备防暑降温用的清凉油、仁丹,西瓜,绿豆汤等药物及饮食,同时注意预防食物中毒。
五、每年6-8月,企业确因工作需要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温度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高温作业防中暑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高温、热辐射作业: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
2.高温、高湿作业: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印染、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线。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在高温季节里或高温环境中劳动和工作,易发生中暑。何谓中暑?根据GBZ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怎样才能预防中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应防止在烈日下曝晒,作业环境要保持通风,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过度疲劳,穿白色或浅色衣服或工作服并佩戴草帽或安全帽。可随身携带一些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常用防暑药品,仁丹可每隔3~4个小时服4~8粒;清凉油可每隔1~2小时在额部或太阳穴处涂擦一次,如有头晕、头痛、恶心。胃肠不适等症状,可服十滴水半瓶到一瓶。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清淡,不宜多食浓煎味厚或过分油腻的食品,可多饮食清热解毒的清凉饮料和清凉解渴的水果,如绿豆汤、西瓜等。
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有利于工作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上一篇:登高梯台安全检查标准
下一篇:煤矿作业面临的机械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