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针对违章心理组织教学

2003-10-29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我们在培训前的调研中,有个别学员反映出如下看法:“认真执行安全规程的人是胆小怕事”;“按安全规程操作多麻烦,我违章那么多次不是也没出事故吗?”;“别人这么做也没出事,不要紧”;“当初我为生产不顾一切,负了伤还算我违章,一点功劳没有,还要受罚?”这些想法反映出造成许多事故发生的心理因素。

1.省事心理。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付出获取最好的效果。但在安全生产方面却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许多因违章造成的事故都是在嫌麻烦、图省事、省力气、少出汗、走捷径等心理作用下发生的。殊不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才是既省力又省事还出效果的真正捷径;因为安全规章制度都是前人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验证。

2.侥幸心理。有些人在几次违章后没发生事故,就以为永远也出不了事故。这是把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的必然性混淆了。

3.表现心理。有些人技术差、经验少,却喜欢自我表现,以求改变不被人重视的处境。不懂装懂,硬充好汉;还有一种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违章习以为常,满不在乎。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盲目自信,甚至用冒险炫耀自己的技能,把蛮干当本事。有表现心理的人在工作中既想做好工作,又想引起别人注意,注意力分配不当,会因失误而造成事故。

4.经验心理。习惯性违章是经验心理的一种表现。过分相信直接经验的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容易接受新的防护装置或新的操作法。“这几年都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我师傅就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这就是经验心理在作祟。

5.从众心理。这是适应群体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不和大家一致就感到有压力。如进入作业现场应该戴安全帽,如果多数人不戴安全帽,少数戴安全帽的人可能受到奚落或嘲笑。为了避免精神上的孤立,于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心理像传染病一样威胁安全生产。但如果在一个安全秩序好的单位,从众心理又可以起到巩固安全秩序的作用。

6.逆反心理。在工人与领导关系紧张的时候,工人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你叫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负气大于理智,以至违章造成事故。

7.抢时心理。为赶任务、抢时间而违章蛮干。任务越急、时间越紧,越容易出差错,越应注意安全,越需要专人监护。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为赶时间抢任务而省略安全措施,免去必要的检查,因人手紧而取消监护人员,以至因多人违章而造成重大事故,一些炼化生产装置在检修中发生的事故多与此有关。

在安全培训中应采取对策消除违章心理。开展事件征集分析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事件与事故有区别。工作中“吓一跳”,就说明差一点发生事故。这是没有受到伤害的“事故”,也叫未遂事故。在安全培训中,哪个学员有“吓一跳”的经历,就让他向大家介绍一下经过,大家一起分析违章或失误的原因,提出避免事件重复发生的措施,使大家都受到教育,主动去查找身边的违章现象。

开展事件征集分析活动有几点好处:可弥补事故案例的不足。事件案例比事故案例多,把无伤害事故当作伤害事故来分析,更能使学员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对于没有违章的无伤害事故,可从中吸取教训,研究可靠的措施,完善安全规程;无伤害事故没有后果,只分析原因,不承担责任,不影响当事人的收入和荣誉,阻力小,易开展;对收集的案例进行整理,让典型的案例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丰富教材的实践性和教学的生动性。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安全培训部)

我们在培训前的调研中,有个别学员反映出如下看法:“认真执行安全规程的人是胆小怕事”;“按安全规程操作多麻烦,我违章那么多次不是也没出事故吗?”;“别人这么做也没出事,不要紧”;“当初我为生产不顾一切,负了伤还算我违章,一点功劳没有,还要受罚?”这些想法反映出造成许多事故发生的心理因素。

1.省事心理。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付出获取最好的效果。但在安全生产方面却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许多因违章造成的事故都是在嫌麻烦、图省事、省力气、少出汗、走捷径等心理作用下发生的。殊不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才是既省力又省事还出效果的真正捷径;因为安全规章制度都是前人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验证。

2.侥幸心理。有些人在几次违章后没发生事故,就以为永远也出不了事故。这是把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的必然性混淆了。

3.表现心理。有些人技术差、经验少,却喜欢自我表现,以求改变不被人重视的处境。不懂装懂,硬充好汉;还有一种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违章习以为常,满不在乎。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盲目自信,甚至用冒险炫耀自己的技能,把蛮干当本事。有表现心理的人在工作中既想做好工作,又想引起别人注意,注意力分配不当,会因失误而造成事故。

4.经验心理。习惯性违章是经验心理的一种表现。过分相信直接经验的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容易接受新的防护装置或新的操作法。“这几年都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我师傅就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这就是经验心理在作祟。

5.从众心理。这是适应群体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不和大家一致就感到有压力。如进入作业现场应该戴安全帽,如果多数人不戴安全帽,少数戴安全帽的人可能受到奚落或嘲笑。为了避免精神上的孤立,于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心理像传染病一样威胁安全生产。但如果在一个安全秩序好的单位,从众心理又可以起到巩固安全秩序的作用。

6.逆反心理。在工人与领导关系紧张的时候,工人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你叫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负气大于理智,以至违章造成事故。

7.抢时心理。为赶任务、抢时间而违章蛮干。任务越急、时间越紧,越容易出差错,越应注意安全,越需要专人监护。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为赶时间抢任务而省略安全措施,免去必要的检查,因人手紧而取消监护人员,以至因多人违章而造成重大事故,一些炼化生产装置在检修中发生的事故多与此有关。

在安全培训中应采取对策消除违章心理。开展事件征集分析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事件与事故有区别。工作中“吓一跳”,就说明差一点发生事故。这是没有受到伤害的“事故”,也叫未遂事故。在安全培训中,哪个学员有“吓一跳”的经历,就让他向大家介绍一下经过,大家一起分析违章或失误的原因,提出避免事件重复发生的措施,使大家都受到教育,主动去查找身边的违章现象。

开展事件征集分析活动有几点好处:可弥补事故案例的不足。事件案例比事故案例多,把无伤害事故当作伤害事故来分析,更能使学员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对于没有违章的无伤害事故,可从中吸取教训,研究可靠的措施,完善安全规程;无伤害事故没有后果,只分析原因,不承担责任,不影响当事人的收入和荣誉,阻力小,易开展;对收集的案例进行整理,让典型的案例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丰富教材的实践性和教学的生动性。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安全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