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一矿井应有双回电源线路。双回路电源应满足下面要求
(1)当任意回路因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外一回路仍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2)矿井的双回路电源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3)正常下,如果采用一回路运行方式,另一回路应带电备用;(4)lOkv及其以下的矿井架空电源线路不得共杆架设;(5)矿进电源线上,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
2、下面各地点不得少于两回路供电线路,并应来自各自的变压器和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1)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
(2)主排水泵房;
(3)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线路;
注:(1)(2)(3)要求:当任何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应能担负全部负荷的供电;
(4)主要通风机房;
(5)提升人员的立井绞车房;
(6)抽放瓦斯泵。
注:(4)、(5)、(6)要求: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条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种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注:上述设备的控制回路和辅助设备必须有与主要设备同等可靠的备用电源
3、井下各级配电电压和各种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登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不应超过10000v;
(2)低压,不应超过1140v;
(3)照明、手持式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话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都不应超过127v;
(4)远距离控制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
(5)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压时,低压电器设备(电动机、变压器、馈电开关、起动器、检漏继电器)上,应明显的标出其电压额定值。
4、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不得直接向井下供电。
5、电气作业进行操作时,应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具。修理电气设备和线路作业时,应由电气工作人员进行。
6、供电设备和线路的停送电,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7、电气设备可能被人所触及的裸露部分,必须设置保护罩或遮拦及警示标志等安全装置。
8、在断电的线路上作业时,该线路的电源开关把手,必须加锁或设专人看护,并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任务的工作人员,才有权取下警示牌和送电。
9、每一矿井应备有地面、井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力设备布置图和负责人及时地在图中作出相应的改变。
10、矿井内所有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配件,金属外皮等都要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要接地。
11、下列地点应设置局部接地极:
(1)每一个装有固定电气设备的硐室;
(2)铠装电缆应每隔lOOm左右就接地1次,遇有接线盒时也要接 地。
12、矿井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的一般规定:
(1)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极,都应与接地干线连接。接地干线应与主接地极连接,形成接地网;
(2)所有应接地的设备要有单独的接地连接线,禁止将几台设备的接地线串联连接;
(3)所有电缆的金属外皮(不论使用电压的高低)都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以构成接地干线。
(4)无电缆金属外皮可以利用的,应另敷设接地干线。
(5)主接地极应设在矿井水仓或积水坑中。主接地极不应少于两组;
(6)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与积水坑、排水沟或其他适当地点;
(7)每一个主接地极的接地电阻,由主接地极起至最远的就地接地装置止,不得大于2Q。
(8)每台移动电气设备至接地干线的接地导线电阻,不得大于1Q。
(9)当高压系统的单项接地电流大于20A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触电压不应大于40A;
(10)接地电阻每年应测定1次。测定工作宜在该地区地下水位最低、最干燥的雨季进行。
13、井下所有工作地点、安全人行道和通往工作地点得人行道都应设有照明。
14、露天矿照明网络,以及移动式机械和机组的固定照明点,使用电压不得超过220vo手灯和移动式电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kvo在金属容器内作业的安全电压不得超过12v。12v、36v、110v和220v的插座应有区别标志。
15、在380/220v的照明线路中,中性线不应装熔断器或开关o
16、井下电气信号须能同时发声和发光。提升装置应有独立的信号系统。信号电源不宜超过127v。
17、为防止非防爆设备或失爆电气设备入井,各矿井应实施电气设备入井证制度,入井证由机电防爆检查组办理。
18、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应设有下列信号:
(1)工作执行信号;
(2)提升中断指示信号;
(3)提升种类信号;
(4)检修信号;
(5)事故信号;
(6)无联系电话时,应设有联系询问信号。
19、编制与实施安全运输(行车、提升)的技术组织计划,应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运输薄弱环节。
20、编制与实施线路、设备的检修计划及施工作业的安全措施,从技术上把住安全关,严禁不符合防爆规定的设备入库。
21、修订与贯彻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在现场监督兑现,纠正违章作业,使规程落到实处。
22、贯彻执行质量标准,组织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从技术上解决质量、隐患问题,并参加工程验收。
23、建立设备技术档案,进行各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试验、测定工作,提出结论性的技术结果报告;参与设备选型、改造和鉴定。
24、开展安全技术培训、技术讲座、交流推广安全新技术。
25、参与事故分析,制定技术防范措施。
上一篇:矿井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下一篇:罐(沟、坑)内作业安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