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企业早晚要出事的“八大迹象”,你们公司占了几条?

2025-03-25   来源:展通安全    安全管理 > 管理交流 > 正文
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频发,每一次事故背后都藏着企业安全管理漏洞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因违章操作、设备隐患等问题导致的事故占比超过70%。盘点企业忽视安全生产的八大危险信号,看看你的公司是否已踩中雷区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频发,每一次事故背后都藏着企业安全管理漏洞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因违章操作、设备隐患等问题导致的事故占比超过70%。盘点企业忽视安全生产的八大危险信号,看看你的公司是否已踩中“雷区”?
 
 
一、员工“习惯性违章”:事故的导火索
 
“不就是没戴安全帽吗?能出什么事?”——这种侥幸心理往往是悲剧的开端。
 
员工违规操作设备、不佩戴防护用具、在危险区域随意走动,却不以为然;管理层对违章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安全培训沦为“走过场”。这样的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颇高。
 
 
 
二、设备“带病运行”:潜伏的定时炸弹
 
“机器还能转,修它耽误生产”——这种思维让隐患悄然积累。
 
比如压力容器超期未检、起重设备限位装置失效、叉车超载作业等,同步暴露出企业设备维护与操作规范的双重缺失。
眼下,《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对特种设备定期检测,否则可处5万至20万元罚款,甚至追究刑责。
 
 
 
三、安全培训“纸上谈兵”:员工成“安全文盲”
 
“培训记录齐全,员工一问三不知”——形式主义害死人。
 
一些企业外包人员未经培训直接上岗、员工不知应急逃生路线、管理层更是不懂风险分级管控、漠视隐患排查治理闭环。这样的企业,为让及时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出事故也只是早晚的事。
 
 
 
四、防护措施“形同虚设”:省小钱酿大祸
 
“防护栏影响效率,拆了算了”——这种短视行为代价惨痛。
 
比如机械危险区域无隔离装置、有毒作业未配防毒面具、高处作业无安全带锚点等。一工地某工人未系合格的安全带攀爬设备,不慎从高处跌落身亡,这种血淋淋的事故案例,想必我们早已不陌生。然而很多企业不会算这笔“安全账”,一套合格的安全带仅需数百元,而一起工亡事故的赔偿可达百万。
 
 
 
五、应急预案“束之高阁”:事故后手忙脚乱
 
“预案写了三年,基本没演练过”——临危处置全靠运气。
 
一些企业消防器材过期、应急通道堵塞、员工甚至不会使用灭火器。之前就看过一个案例,一家化工厂废液泄漏引发中毒,因无应急物资和疏散方案,员工不会应急处置逃生,结果5人送医抢救。
 
 
 
六、安全管理“层层甩锅”:责任悬空无人扛
 
“安全是安全员的事”——这种错误认知让防线崩塌。
 
一些企业领导检查只签文件不看现场,部门间推诿扯皮,隐患整改拖延,各岗位安全责任悬空,全员责任制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很多企业的真实现状。新修订版的《安全生产法》从法律层面予以明确“三管三必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七、外包作业“以包代管”:风险转嫁反噬自身
 
“外包出事故,和我们无关?”——法律可不这么认为。
 
一些企业未与外包作业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未对外包人员资质审核、未实施现场监护的,如若发生事故,是要承担管理责任的。比如某公司委托第三方拆除设备,因未监督废液清理流程,导致工人氰化物中毒,涉事公司也因未履行管理责任而被追责。
 
 
 
八、盲目追求“效率至上”:安全为产量让路
 
“这个月赶订单,夜班取消安全检查”——这种决策等于玩火。
 
一些企业为了追赶生产进度,全然不顾安全。强令员工冒险作业、压缩设备检修时间、隐瞒事故保生产指标,这种盲目追逐利益的行为,迟早会给公司埋下巨大隐患,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写在最后
 
安全生产没有“侥幸区”,一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抓实干,真正将安全文化融入血脉——培训要实、投入要足、责任要明、监管要严。因为安全是1,纵使生产搞再好,没有安全还是0。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