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人本原理”在现代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010-02-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安全管理 > 管理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从对物的管理走向对人的管理,从片面强调物质技术条件的作用,发展为重视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即要求建立和健全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本文主要是从“人本原理”和管理学的方法,探索适合不同人(组织)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调动人(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因素,控制和消除消极因素,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实现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的趋向性(积极性和不安全行为)是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指针,实施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认识到“人本原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人本原理”就是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其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影响人的积极性因素,除物质条件之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首先是“社会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着各种需求的活生生的人。除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基础外,改善安全态度意识、协调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体会自尊和认同感等积极的心理因素是长久保障安全、缔造优秀安全文化的根本。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能只是简单地考虑物质条件和提高待遇来刺激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与职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设法满足职工的各种需要,激发职工从事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一、“人本原理”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许多案例可以表明,一个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能够缔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企业。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职工的安全行为产生极大的导向力、凝聚力和约束力,从物质、人际、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能够传播和遗传到企业未来的很长一个时期,形成一个动态而连续的安全文化发展体系。虽然在实践中每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立的模式、内容的侧重各不相同,但其核心价值观都应是一致的,那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不仅仅体现在“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无价”这种基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保障上,还应运用“人本原理”的巨大效力,发挥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要素的积极作用,重视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情感依赖;通过对企业安全战略的制定,不断实践和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对安全价值观的沟通和交流并形成共识,创造和谐共通、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氛围,凝聚人心共同努力实现即定的安全生产目标。

  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价值观建立是一个综合体系,它不仅仅指企业的安全文娱活动、宣传鼓动及各种安全文化设施,而且包括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人际关系模式、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舆论氛围、行为规范等等。说到底,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深化是长期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活力在于“自我化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修炼“化育之功”的过程。企业安全文化的活力在于“化”,关键也在于“化”。首先,企业安全文化的活力在于内化于心,即是将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体系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企业员工对此具有明确无误的心理认同,强烈喜爱的心理情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志。因此,要使企业安全文化产生活力,就不能是少数人空忙,或者领导者的一厢情愿,重要的是要被广大员工所掌握,使之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巨大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一种推动企业攻坚克险的持久的物质力量,其次,企业安全文化的活力在于物化于制。制度是“思想的特质附属物”。要使企业安全文化的活力持久而稳定,防止“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发生,就必须把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具体化、物质化、规范化为制度体系。最后,企业安全文化的活力关键是外化于行。企业文化建设之行成于正确的思考与正确的理念(即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思考与理念又成于正确的行动,行成于思,思成于行,思与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这三层“化育”的过程都应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否则就有可能偏离安全生产的宗旨和价值标准。

  二、“人本原理”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上的运用

  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管理始终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广大安全管理工作者常常从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必然性”辩证法和事故概率论等理论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但这两种方法都仅仅只分析了问题,而不能为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一个课题的研究应去繁就简,抓住问题实质,找出解决途径。从“人本原理”思考,泛泛地谈事故“零”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在无限复杂的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中,各种意外事故无奇不有,层出不穷,无限扩大事故的范围使命题过大而使人茫然无措,认为事故不可避免,产生无奈、恐惧等消极情绪。本文认为,事故的“零”目标管理宜在具体化和有限系统内进行实践性的研究和探索。从系统的观点考虑把目标具体化,使目标更为清晰、更具有实践性。比如把“零”目标管理具体到一个企业、车间甚至一个班组、一台机器、一个人,这样简化了系统,让每个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某个岗位上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应如何避免、必须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在哪些方面要加强和改进等等,使之有的放矢。因此要实现“零”目标管理必须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系统,这样既明确了目标又简化了管理,增强了“零”目标的可控在控;而对很大的目标管理系统,如政府安全监管关键的工作在于对各个企业及公共安全等子系统的监管和激励,督促各子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事故“零”目标,最终达到政府安全生产总目标。

  安全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但在具体实践中不能死盯住过程,这样就会失去方向,面对永远做不完的工作,人就会疲惫松散、放松警惕。人作为高等生物,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才能在生存竞争中得到强化。枯燥的生产过程和一成不变的运转周期会降低人的反应能力,容易造成事故。人总是想做有意义的事,并达到某一目的,因此在管理中应注重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结合,从“人本原理”出发,强化目标管理,比单一的过程管理更为有效。同时明确的目标管理也有利于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ISO18000)的运作就充分发挥了“人本原理”的在目标管理中的运用,其核心就是PDCA思想,即运用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管理思路,制定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明确实施办法和工作规则,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目标要求,由于这种管理思路完全符合人的行为和心理周期,这种管理思维由于它的可操作性和人本思想必将在现代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就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三、“人本原理”的运用重在领导和沟通

  现代科学管理中更注重“领导”而非“管理”。“管理”一词给人的感觉是控制和限制人,包含着被动的、惩罚的倾向;而“领导”则在于展示一个愿景,激发组织内人的工作热情来达成组织的某个共同目标,这就是“领导”的精髓。目前我们的安全管理模式多重“管理”而轻“领导”,认为安全生产就是用各种各样详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限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强制被管理者循规蹈矩、不准越雷池半步,在管理结果上重批评、重惩罚,管理方式粗暴、生硬或冷淡。这种陈旧的管理观念导致管理思维上惰性———用事后责任追究型这种低成本、简单控制的法则来管理和避免生产价值的损失。现代安全管理则倡导运用共同价值目标体系来“领导(引导)”和促进行为人自觉做到安全生产,并激发行为人发掘安全潜力,达到“人、机、环境”系统更高层次的“平衡”。

  安全生产工作首先是对人的工作,沟通和领导艺术日益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领导”的关键在于沟通。劳动者作为企业中存在的“社会人”,他们并非单一的企业行为人,他们不仅与企业总体行为发生着各种关系,而且与社会同样也发生着关系,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各种思想困惑等等,如果职工带着各种问题去工作,显然对安全生产不利,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程序管理来实现对人的控制,从心理学上讲,“安全”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诉求。因此更需要建立沟通渠道,发现问题、及时点化、消除思想障碍,建立同事之间、层级之间融洽和谐、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的关系。既强调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又强调对职工队伍的严格要求和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促使职工树立良好的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能够真正主动学习和运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并逐步提高安全素质和水平。

  四、“人本原理”要求责任与激励并重

  在安全管理中我们十分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强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这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和最终保证。但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责任”和“利益”理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特别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中如何实现安全责任和利益的统一是“人本原理”运用的一大课题。

  规章制度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是以文字形式,根据各项安全要求和工艺操作要求所做出的规定,是全体职工行为规范和准则,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是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规章制度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和法律效力。一套科学、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明确责权、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保障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早已是大家长期的共识。

  激励是“以人为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一个可操作性强、富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良好润滑剂。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行,功有所奖,自觉地努力工作。

  激励机制之所以是安全管理的重点,而且愈来愈重要,主要是因为在调动人的内在潜力来实现组织即定安全目标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所需要的人才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服务;通过激励可以使已经就职的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通过激励还可以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安全工作成效。

  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其难在于对人力资源特别是对于人的内在潜力,我们至今无法精确地预测、计算和控制。这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各种新思潮、新观念的不断影响和变化,激励对象的差异性及其要求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因此要求每个领导者或管理者发挥聪明才智,针对不同的人采取适合其要求的激励机制,沟通和掌握激励对象的心理,满足其合理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机制一般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激励,主要表现在把生产安全与个人、群体的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是精神激励,主要在于引导职工强化安全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对安全生产先进人物及时表扬和奖励,满足其自尊心、提高社会地位和获得尊重的心理需求。可以看到在适当的环境中赋予某人更大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方式,特别是政府在对企业加强监管的同时如何提供导向性的激励政策是政府下一步工作研究的一大课题。这里要指出的是,政府的任何一项管理措施出台,只有在企业意识到对其的影响,以至直接联系到其利润时,企业的自主意识引发市场竞争和变革时,才真正发挥了作用。

  调动安全生产积极性是当前“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这也是加强“以人为本”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目的。首先人的积极性是作好一切工作的源泉。重视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才能使组织在竞争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和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迸发出安全生产中提高、改造、变革的工作热情。其次人作为管理的主体是人在管理中的主要属性,构成管理系统的最基本要素是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积极性高或不高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如何抓住调动职工积极性这一主要矛盾,找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才能把企业内部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所以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必须以解决调动安全生产积极性这一核心问题为立足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安全管理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管理思想将由硬性管理趋于以软为主,软硬结合的混合型管理,在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等务实性管理的同时,务虚性管理更加受到重视,由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趋向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继而趋于以人为中心、以物为载体的紧紧围绕的全方位系统管理。“人本原理”必将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