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安全管理的拿来主义

2013-02-27   作者:王晓   安全管理 > 管理交流 > 正文
安全管理是有成本代价的,因为它牵涉到人、财、物力的投入。怎样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好的效果,拿来主义就成为了首选办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安全管理过去更多的是经验成分,科学成分较少。国外在安全管理上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安全管理是有成本代价的,因为它牵涉到人、财、物力的投入。怎样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好的效果,“拿来主义”就成为了首选办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安全管理过去更多的是经验成分,科学成分较少。国外在安全管理上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先进的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所以,借鉴国外或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既是势在必行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在。安全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物,很多人在大的趋势中四处摸索茫然之际, “拿来主义”就满足了很多人的要求。人的思想是有惰性的,一看到新鲜的东西,就认为我要“拿来”据为己用,就出现了消化不良,效果不佳,因为“拿来”的时候少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少了更多的创新和改进。
鲁迅先生曾说过的拿来主义,是自己要学会去拿 ,不要消极被动的接受,更不是照抄照搬,应该有继承、有吸收、有改进、有抛弃。“拿来主义”是绝对的“零”成本管理,是不花钱的好教材。拿来别人好的管理理念,好的管理方法,拿来别人的管理规定,拿来别人的教育培训材料,拿来别人做的幻灯片,拿来别人的事故案例等等,拿来很方便很容易,人都是有惰性的,看到其中的一点很好,就那么一点适用,就全部照搬挪用,不加修改的使用,也不去考究“拿来”的是不是完全适用于自己。比如某人看到别人做的培训的幻灯片,里面挺有新意,就拷贝回来,自己不去研究琢磨这个幻灯片的原创人想要讲的主题和适应群体,而是纯粹的照本宣科的念下去,导致本来很精彩的一堂培训课如同嚼蜡,枯燥无味,反而没有起到更好的效果,在讲之前是否应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看法,这样让员工在听你讲解的时候才能跟着你的思路跑,让员工与你的思想和观点产生共鸣,才能让员工学有所获。
 以前大家都提倡的“三不伤害”,也喊了这么多年,大家都照搬照用,三不伤害仅仅是停留在自己,我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那当你看到别人可能被他人伤害的时候呢?经过琢磨推敲后是否应该有改进创新呢?“四不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在06年被提出来,到了今天依然四处还是“三不伤害”,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就没有进步,这就是创新改进,这不仅仅是纯粹的“拿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拿来所用”。
比如安全经验分享这个理念是很好的,集团公司推广这个理念是想让每位员工将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有关安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经验做法或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等总结出来,通过介绍和讲解在一定范围内使事故教训得到分享、典型经验得到推广的一项活动。但是有人对这个理念有继承有抛弃,继承的是很大一部分的人都认为仅仅只是事故案例分享,而抛弃了他包含的还有更多的是想把典型经验或好的管理理念得到推广,安全经验分享的重点应该是分享好的管理经验,好的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和生产离不开,生产就和作业工作场所离不开,那么每一个施工现场的环境是不可能相同的,有些管理规定有些培训资料有通用的地方但更多的有细节上不太一样的,那就要有自己的头脑和眼光,判定其适用性,才能知道哪些是是需要“拿来”的。还有一些东西是不该“拿来”的,还有一些是需要“拿来”后加以改进的。有动土作业,那么有“破冰作业”吗?在大雪之后清理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清理高处的冰挂又或者配电间外面电缆池子里有冰要清理的时候怎么清理?会不会冰下面有什么东西?用什么清理?清理高处的冰挂会不会掉下来伤人?一镐子下去会不会把电缆弄破?需要出台什么管理规定?很多人认为管理规定制度完善,没有想到会出现一些前人所没有遇到的状况,那就需要“拿来”后多琢磨,多推敲,把自己的所经历的,所听到的总结归纳后去改进“拿来”的,让其更适用,更完善。
风险分析大家都在分析,很多分析都是别人分析出来的,看上了就拿过来标题一改,内容原封不动,不存在针对性,反正别人分析的很全面,也不考虑其适用性。拿过来就给员工去灌输讲授,要求员工再去“拿”风险分析清单,这仅仅是让员工被动的去接受,那么员工会不会去“拿”?很难入脑入心,那么开展员工的自我风险分析,要求每位员工写一份自我岗位的风险分析,针对自己分析出来的风险写出削减或预防措施,并张贴出来,让大家看看谁写的更好,谁分析的更透彻,刺激员工的荣誉感,这样让大家严肃对待,真正做到全员参与风险分析,这样就转变了员工从被动到主动的去想,去思考,更能入脑入心。
作业前三分钟观察法很早有人提起,也有很多地方“拿来”就用,但是他是否适用呢?是否适用于每个作业点?员工是否能接受作业前的三分钟?三分钟提出来很多员工会嗤之以鼻,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他自己不会在作业前到了作业点站在那里花三分钟时间去观察作业环境,分析作业点存在的风险。那么我们可以提倡“三十秒观察法”,这样员工的心理就会容易接受的多,因为他觉得作业前“三十秒”他可以做到的。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他综合了心理学、人体工效学、行为学、管理学、物理学等等方面的应用。那很多理念和方法在“拿来”的同时就需要我们去研究他,去融入更多的元素,让他真正的能适用到自己的安全管理中去。安全管理需要创新,需要进步,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拿来”,“拿来”后我们是否在其之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只要有改进就是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进步,也是成功,否则我们的管理水平永远走在别人的模式之下运行,永远跟随着别人的脚步在前进,无法超越。
国外有很多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在国外的企业很管用,国内一见到好,立即照搬,却没有消化吸收,仅仅是把自己原有的管理方法贴上了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标签。虽然用的还是老一套,安全工作碰巧没有出现事故,那管理工作就会被肯定,这就是现在最典型的安全绩效考核标准的一个病态“后果论英雄”,只要没有出事故,或者就算是出了事故,事故影响很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那就是工作做好了。大会小会做交流,介绍经验,在会上介绍经验时,总说我们学习国际上什么什么模式,什么先进理念,宣贯如何到位,推行如何广泛,逐项如何落实,用了很多英文字母,一大堆的技术术语,搞得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都听不明白,晕头转向,只知道人家的管理就是国际化,就是先进,就是到位,大为感叹,自愧不如,会后立即找宣讲人“拿来”,然后回去后就大肆宣扬此种管理如何先进,如何完美无缺,就开始了新的一轮的照搬挪用,因为他被别人所讲的震住了,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就从心理有一种无法超越的想法了,他就是完美的,我无需改进了,我只要照着这种管理也可以管的很好。根本不去考虑是否他能用的我也能用?他能用好的我也能用好?
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很全面,但是还需要在实际管理中去“悟”,只有与企业与全体员工产生共鸣了,才能将其实实在在的执行下去,不能拿一连串的英文字母,生硬的文字去纸上谈兵,安全只有落到了实处才是真的安全管理。搞安全,别人告诉你的,你从别人那拿来的不是没有用,但是你悟不出来,永远只是照本宣科,被别人的条条框框给框住,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观点。就像禅宗说的,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安全管理有他的通用性和独特性,更有他的局限性和适用性,怎么选择,怎么去用,需要用心去深思。安全管理不是绝对的反对“拿来主义”,而是在运用“拿来主义”的你一定要有“你能运用的,我要用的更好”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管理水平进步,使企业管理水平进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拿好、拿稳!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