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关于在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几点意见

2008-02-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响应联合国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号召组织有关国家制订并出台的一项旨在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造成的污染与破坏,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国际性标准。

  我国1996年初正式引进这套标准,原国家环保局组织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在55家企业进行试点。到1998年7月底已有140家企业(公司)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至今已有120余家企业通过了审核认证。通过试点培养了实施ISO14000标准的专业队伍。积累了建立与认证环境管理体系的经验,制定了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规范,试点证明,建立并认证环境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特别对强化企业环境管理,改善企业环境行为,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改变企业形象,尤其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从本质上讲,是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体系中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就是“策划(P)、实施(D)、验证(C)、改进(A)”(简称PDCA模式)管理模式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和具体化,这套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强制管理为温和管理,强调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最近我荣幸的被聘为苏州新技术开发区(简称苏州新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试点的顾问,有机会对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如何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介绍如下:

  一、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中国城市的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工作与中国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还相差很远,离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相差更远。因此,建立一套旨在改变城市环境管理模式,提高环境绩效的城市或区域环境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必要性

  (1)在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防止城市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环境,实现2000年城市环境目标的需要。在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可以把城市的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落到实处,并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运行控制程序,确保这些目标、措施的实现。

  (2)改善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通过建立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可以使城市的环境管理系统地规范化、文件化,并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功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推进环境管理模式的改善。

  (3)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将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更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按着持续改进螺旋图运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环境面貌。

  (4)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推动污染全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的需要。自1992年我国推选清洁生产以来,效果是明显的,但苦于没有一种机制,使清洁生产制度化,而ISO14001标准则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单位,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不仅要减少污染而且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5)提高城市或区域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需要。一个城市或区域要想发展,特别要想借助引进外资发展,首先必须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或区域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就说明这个城市或区域的环境管理、环境行为、环境绩效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而知名度将大大的提高。

  (6)减少环境风险、确保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可以改善环境状况,减少环境纠纷,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养活各种环境费用的开支。因而对保证社会的稳定,减少环境灾害的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2、可能性

  (1)ISO14000是国际通用的环境管理标准,实践证明,它的基本要求和运行机制不仅对一个企业是适用的,而且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也是适用的,如,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为实现环境方针、目标指标而设立的机构与职责分工、管理程序,运行控制程序,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要求,PDCA的运行模式等对于一个城市或区域是需要的,也是适用的。

  (2)我国有10多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经验,为实施ISO14001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管理体制,基本内容,指标体系,考核方法,都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借鉴的,有的甚至是必须采用的。

  (3)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城市、乡村、企业的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可做为城市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认证的依据。

  (4)我国已经有了实施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工作基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如全过程控制污染的过程,清洁生产审计的方法等。

  (5)我国已经有了一支具有丰富地推行ISO14001经验的咨询队伍和认证队伍,并且有了在一个开发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初步经验。

  (6)苏州新区管委会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为在城市推行ISO14001标准做出了示范。如城市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模式,环境方针的内涵,环境目标指标的范围,组织机构的设置,控制程序的选择、管委会与基层组织的关系等等,都有了一套不同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想。

  二、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ISO14000系列标准为指南,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建立一个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利用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环境质量好,城市优美洁净的绿色城市为目标,结合本地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积极推选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1)符合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基本要求的原则。

  ISO14000系列标准特别是ISO14001标准是一套科学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标准。这套标准是衡量组织环境管理有效性和环境绩效的标志,是克服绿色贸易壁垒的手段,是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不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就得不到国际的认可,也就起不到“绿色通行证”的作用。因此,符合国际标准的基本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2)结合中国,特别是中国城市环境管理实际,充分体现城市环境管理特点的原则。

  中国和发达国家不同,和某些发展中国家也不同,城市(或区域)和企业的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和管理特点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城市和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做法,也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的做法。因此,城市环境管理体系必须走中国城市自己的路:要宏观与微观结合,点和面结合。

  (3)与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的系统化思想,完整的指标体系,严密的考核办法,都是城市环境管理体系必须借鉴的。因此,建立城市环境管理体系必须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4)与城市规划、建设、改造相结合。城市规划建设改造是改善城市环境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城市环境管理体系一定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和改造纳入其中。

  3、基本思路

  (1)把城市或区域做环境管理体系的主体,以政府(或管委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为对象,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2)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要根据ISO14001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本市(区)环保实际情况,在识别与评价本市(区)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建立有各部局参加的环境保护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各类管理程序(制度)和运行控制程序,并按PDCA模式进行管理。

  (3)通过体系文件(手册和程序)直接规范政府各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各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管业务、体系目标指标要求以及本身承担的环境责任,通过目标指标分解、制订补充程序和规章制度和行政规定等形式,对基层各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以确保城市(区域)环境方针与环境目标的实现。

  4、基本特点

  (1)体系范围的可延伸性。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范围是城市政府各直属组织的行政管理活动,对这些部门和组织进行直接控制。但是,体系的管理范围又涉及到城市和区域所辖地域。如全区的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体系的运行势必对政府本身以外,辖区以内被管理的组织产生影响,甚至还要通过行政手段实施间接控制。

  (2)体系运行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体系运作主要是ISO14001标准的7个要素按PDCA模式运行。这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主动型管理。但在中国现实条件下,这并不够,许多的政策、法律、规划、要求还必须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来贯彻,甚至体系中的方针、目标指标、行政规定也需用行政手段使相关部门遵守、完成。

  (3)体系运行将实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由于体系的对象是政府,所以它只能对政府各部门及各部门直属组织进行直接控制,但又由于体系运行活动会涉及到整个市区,所以体系的方针、目标程序制度又会对全市、区产生影响,有的甚至不只是影响,而是需全市区所有部门企业来完成(如2000年全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因此间接控制对于市区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市区环境方针目标也是十分必要。

  (4)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改善对政府直接管理的直属部门进行具体微观的管理,还要对非直属的、本辖区的所有组织施加影响或进行宏观控制。

  三、城市或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城市(或区域)环境管理体系,是为实现城市环境方针而建立并保持实施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组织结构、程序、制度、过程以及相应资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组合,其基本框架是:

  城市或区域环境方针;

  城市或区域环境规划、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城市或区域的环境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

  城市或区域的各种管理与控制程序;

  城市或区域体系的PDCA运行模式。

  环境方针:是城市或区域,防治污染,保护环境资源的总体意图和原则的陈述,是全市、全区的环境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准则。

  环境方针,是全辖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方针,政府部门要遵守,辖区内所有企业、所有公众也要遵守。

  环境目标指标方案:城市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是对全市区环境资源保护的总规划、总要求,即涉及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能源保护,又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因此,它不只是行政管理部门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而且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广大群众都必须为之而努力奋斗的目标指标。因此,应公诸于众,并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

  城市或区域环境目标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或区域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或区域污染控制指标;

  城市或区域生态保护指标;

  城市或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城市或区域实施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指标。

  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城市(或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不仅是环保部门的组织与职责的定位,而且要包括政府内各有关部门。每个部门和单位都应根据其业务性质承担防止污染,保护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预防污染等方面的责任,充分体现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的要求。

  管理制度与运行控制程序:是实现城市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具体手段,也是控制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

  1.保持体系正常运行的,ISO14001标准有要求的11个管理程序。

  2.根据本市直属单位的环境因素而设立的若干个运行控制程序。

  四、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转变观念

  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必须转变传统的环境管理观念,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思想。同时,要在组织上、资源上予以保证。

  1.要确立城市或区域最高领导对城市环境质量负责的思想。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和ISO14001标准的要求,城市区域最高行政领导应对城市环保工作、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负责全面责任,应是城市(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最高管理者,领导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工作,并为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人、财、物的支持。

  2.要转变传统的环保观念,树立全新的环保思想

  一是要把单纯由环保部门一家管环保,向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管环保转变。

  二是要把单纯抓防止环境污染向防止污染与保护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一起抓转变。

  三是要由单纯的末端治理、浓度控制向全过程控制,总量、浓度双控制转变。

  四是要由单纯靠强制的行政手段管理环境模式向靠企业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PDCA管理模式转变。

  五、城市或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与现行的城市环境管理实际相结合

  1.要遵守中国的环境方针证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要落实各级政府的环境规划目标指标促进“一控双达标”的实现。

  3.要与现行的组织机构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

  4.要与现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合,充分利用定量考核的工作基础。

  5.要与现行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相结合。凡是符合标准要求的规章制度都要纳入体系之中,要“一张皮”不要形成“两张皮”,使人无所是从。

  6.要与推行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结合。

  要与国家和地方环保工作重点结合,城市或区域环境管理体系要推进“33211工程”的实现,要把“三江、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的环保目标纳入本市、区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确保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