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让科技为平安担保——川化氨球监控及应急预警示范工程追记

2003-11-03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都以能量的巨大输入为突出特征,这就给人们提出了关于有效控制能量的无益释放这一具有安全生产与防灾意义的课题。川化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5200立方米液氨储罐的科学监控,早在八年前就已经实现。这为当前全国各地正在依法进行的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庞然大物,美中不足

许多到过川化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林立的高塔,纵横交错的管道,形态各异的容器;若问其印象最深者是何物,又都会说出那巨大的、银灰色的球形储罐。人们赞美它的壮观雄姿,但对它所潜藏的致灾因素却知之不多,甚至全然不晓。然而,正是因为有不少类似的各式各样化学品储罐的存在,才孕育了一个国家级安全科技攻关项目,才诞生了一个被称作“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预警技术研究”的示范工程。

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坐落在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西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成都市东北郊的,与“三星堆遗址”仅几公里之遥的川化集团公司第二化肥厂的重要生产设备——容积为5200立方米的液氨储罐。如果把它做成一个占地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圆柱形容器,其直径将大于11米,高度将超过18层楼高。它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首批引进的大化肥生产系统的组成部件,由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制造。整个装置由108块球瓣和12根支柱构成,于19767月投入使用,至今已27年。

        裂纹报警,安全堪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老化不可避免,氨球的可靠性如何?这一担忧20年前就是川化人和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

1982年起,川化人就将氨球的安全防范措施列为企业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1980年至1986年的几年间,川化人对氨球作了连续6次开罐检查,发现罐壁裂纹逐年增多,最深者达6毫米,最长者达2300毫米,气氨区、液氨区、气氨-液氨交界区各部位均有分布。请看有关专家当时对其所作的结构可靠性评估结论:“失效概率为178.6×105,与一般压力容器允许概率1.0×105相比,这台液氨球罐的失效率已足够大,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迅速寻求针对应力及腐蚀开裂的诊治对策。”

5200立方米,如此大容量的液氨容器,又承受一定压力,一旦液氨泄漏,就会迅速气化,环境中气氨会很快达到致人中毒浓度,甚至达到爆炸极限,气氨扩散波及面可达主导风向下方8公里之远,受灾人员可达10~20万人之多,后果不堪设想。

此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城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脂泄漏事故,使4000多人死亡,2万人住院,5万人失明,20余万人受灾(1984123日)。这在当时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教训极为深刻。难道这还要中国的成都重演不成?

         筑堤防范,设哨监控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川化人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落实了许多具体的防范措施。首先,对开罐检查时发现的裂纹作了焊补修复;然后是控制工艺指标,将日常储量由2800吨降到600吨以下,以减少球罐承重,降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建了一个容积为5000立方米的常压氨罐与球罐相通,设置互输装置,必要时可互输液氨,以减少危险;再就是在氨球附近设置岗哨,安排专人24小时轮流值班,以防止人为破坏,同时还可及时发现泄漏情况。

1994年底,川化人又在氨球周围筑起了一道直径30米,高2.1米的围堤。这样,即使氨球破裂,液氨将被收集在围堤内而不致向周围扩散漫溢,同时将气氨导向高空,可大大缩小影响面,降低危害程度。

人们的生存空间因为廖生存为目的的生产和科技应用而受到威胁,人们唯一的选择也仍然是依靠科学技术,在不中断生产的前提下去消除这一威胁,重新获得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在这方面,川化人是有所作为的,他们把对氨球这一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做到了他们能够做到的份上,为减少化工,乃至整个制造行业的生产性灾害走出了一条企业自己的路子,并在这条路上,迎来了“1995”这个吉祥的年月……

         政府行动,福音频传

19951月,劳动部派员对川化的氨球进行了现场考查。

1995120日,劳动部科技办去函川化,表明要把川化氨球的监控预警,作为实施“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工程示范,也就是“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预警技术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这无疑是川化人的福音,也是成都人民的福音。

1995320日,中国劳动科学院课题管理组对四川省现代控制系统联合工程公司提出的示范工程三种技术方案作了回复,同意实施第三方案。

199545日,有关各方签署了关于实施劳动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预警技术研究”示范工程协议书。

199547日,中国劳动科学院对该示范工程提出技术要求。

1995424日,有关各方对该示范工程监控预警系统的软件进行了工作协调,并形成纪要……

         协力共建,科技除患

时不我待,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199595日,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预警示范工程通过验收。由中国劳动科学院、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及劳动部、四川省劳动厅、成都市劳动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专家验收组认为:该工程居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国外同类工程技术水平。

该工程的设计与建设,由川化集团公司和四川省现代控制系统联合工程公司承担,他们严格按照中国劳动科学院的技术要求精心设计,协力共建。

该工程采用传感技术,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现场信息与决策指挥的双向远程互传,有利于应急救援的有的放矢和及时到位。其中,在传感技术的应用方面,以球罐的纵轴线地面垂点为圆心,形成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周,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距地1.5米的高度均布4个氨传感器;在已建的围堤上,以东北方向定位,每隔90度,在离地1米处均置4个氨传感器。这样,既可捕集阀门和氨球底部的泄漏信息,又便于捕集泄漏的液氨气化后沿围堤周边扩散的信息。

8个氨传感器与原有的罐内压力、液位等测定仪器一起,构成信息收集系统,这一系统的可靠运行,实际上等于为确保氨球的安全配备了兵力足够且不眨眼的哨兵,它每时每刻都在监测着氨球周围空气中的氨气浓度,球罐内液氨、气氨的压力以及液位等工艺参数,并将这些参数全部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实测值的变化及趋势,辨识有无泄漏及泄漏的程度,结合当时气象参数的实测值,在计算机显示终端显示综合评价的数据。一旦超标,计算机将自动报警,并从若干的应急预案中进行选择,给出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

工程软件的功能设置分为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形软件、预警报警模型软件及专家决策软件,软硬件有机结合形成监控与预警系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应急控制专家决策软件里编有在各种泄漏状况出现时应采取的控制和处理预案,并确定了不同情况下相应的责任部门,既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应急状况下的操作规程和报告对象,也为责任部门提供了紧急制定控制处理措施的决策程序。从而使现场操作人员能在紧急状况下不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决策效率,迅速、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尽一切可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当发生严重泄漏时,电子地图上还可显示云团扩散方向和范围的动态趋势,为居民疏散避灾和社会救援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还自下而上,各级政府安监部门都能通过网络,在专用通道上远程了解现场情况;各责任部门可根据实情,即危险等级或事故的严重程度,随时发出指令,实施干预,及时有效地进行相应处置和应急救援。

         成功示范,可资借鉴

这个项目,是“八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作为示范工程在川化建成投用至今,运行正常,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邻近几十万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可靠的条件。它标志着这项科研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的完成;它了却了川化人自1982年以来孜孜以求的心愿;它为危险源的严密监控树立了科技样板,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