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产实践积累出一条经验:如果一个企业总出事故,跑不出两条,一是你真的没钱抓安全,二是你根本不抓安全。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安全,人们对它的态度不一而足:有人不搞安全,不知安全为何物;有人等出了事故再抓安全,亡羊补牢;有人采取瞒的伎俩,出了事故欲瞒天过海,露馅便逃;有人在敷衍,按规定走形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有人在抓安全,却摸不到安全的真谛,跟着感觉走;但有人不仅抓安全,还搞出了文化味道,让人心服口服。
上篇:彩练当空舞
曾经心痛
在彩虹人心里有两个日子无法从记忆中抹去:“8.5”和“7.28”。曾经因为在交叉作业中缺乏联络确认,违章启动设备,造成一名维修工死亡;也曾经因为员工在清淤工作中违章擅自改变操作方法,意外造成人员硫化氢气体中毒死亡事故。
1995年的彩虹已是国内电子行业的佼佼者,重视安全生产的彩虹,自认为设备精良,已实现了本质安全化,且制度健全,不会发生重大事故。然而事故发生了,彩虹人对此感到困惑不已。
当时有专家指出,彩虹施行的安全评价体系中人的因素所占比例太小。两起事故说明,光有设备设施的安全化还不够,如果人违章操作,事故就不能避免。人的安全素质不高成为彩虹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
1997:安全文化之旅扬帆起航
彩虹建厂初期,作为国企,安全管理定位还不清楚,没有安全理念。当时人们顾虑,如果安全放在第一,那么质量放在第几?当时受苏联的影响,想从技术角度解决安全问题,把设备安全搞好,实现本质安全化,就不会出事。彩虹的设备大部分是从日本引进的,集团对设备进行了检修,使设备达到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可设备的安全化未能避免事故发生。那时彩虹已经取得了“国家特级安全企业”的荣誉,大家觉得能做的都做了,还是发生事故,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集团上下都在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最后的结论是:人。
1996年西南交大曹琦教授来到彩虹,他向彩虹人明确提出“人在企业中的价值、如何认识人的安全价值观”等问题。这给彩虹人带来启发。当时正值企业改革,大量临时工进入工厂。用工制度改革后,怎么让新进厂职工的安全素质提升到和老职工一样的水准,或者说如何把一个新毕业的学生、一个农民的安全素质提升到一个从事现代化生产的工人的水准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统一的文化观影响他们,用安全文化氛围感染他们,归根到底,即解决人的问题。
当时还没有安全文化这个概念,所以只提出“杜绝三违”,后来又提出一个口号:“进彩虹,做安全人”。1997年彩虹出了一本《员工安全守则》,规定了安全人的8条标准,你做到这8条就是安全人了。就这样,彩虹的安全文化迈出了第一步。
从一个故事受到启发
技安科邓安怀科长说,1997年我们只是做人的工作,并不知道什么叫安全文化,后来看到报刊杂志说安全文化,觉得文化有感染力,于是开始向安全文化上靠了,制定了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等,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想逐渐地形成安全文化氛围。
氛围对安全文化能否被人接受十分重要。邓科长讲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曾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笼子上挂一串香蕉,笼子里面关了5只猴子,如果第一只猴子扑上来抢香蕉,就用高压水枪打它,第二只扑再打,最后5只猴子眼睁睁看着香蕉再也不敢上来抢。然后放出一只猴子,放进一只新猴子,新猴子看到香蕉后要上去抓,旁边的4只猴子抓住新猴子,示意它不要过去,结果这只新来的猴子和其他4只猴子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地。然后再放出一只猴子,让第二只新猴子进去,同样的事情发生了。经过五轮更换,5只老猴子都被换去了,剩下5只新猴子,这5只新猴子都没挨过水枪,可谁也不敢去抓香蕉。这个实验得出一条原理:经历者之间构成一个经验氛围,这一氛围对未经历者发生影响。
彩虹先从从事安全管理的40几名技安干部入手,解决他们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再通过他们在企业大面积推广安全文化。这样安全文化在集团内部层层开花结果。
用标语招贴画宣传安全,开大小会议讲安全,这一做法被彩虹人称之为“凤尾”,目的是在全公司形成安全文化气氛。彩虹集团每个分厂一周有一个综合例会,在例会上技安员要第一发言,对安全问题包括中层干部的安全意识、行为评头品足。技安员直接对厂长负责。像车间主任这样的中层干部是车间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技安员指出他的不足,是帮助解决问题,所以中层干部也乐于接受批评、建议。
20世纪80年代,彩虹有7000人,那时一年有轻伤20多起,一两年发生一次重伤,基本符合电子工业部的要求。1997年以后到现在,产量增加了十倍,彩虹员工达到两万两千多人,却没有出现重伤事故,每年轻伤只五六起,人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家自觉地从心里接受的东西”
年近40岁的彩管一厂带班长:我1983年进厂,20年来跟着彩虹一起成长。彩虹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也包括对我家人的影响。一天下班回家,我发现天然气灶旁贴了一张纸条:“请随手关煤气!”纸条是我女儿写的,问她为什么要写这张纸条,她对我说,你总说车间今天挂什么安全标志、明天挂什么安全标志,这也是安全标志呀。女儿那时还很小,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咸阳市其他单位的人都知道彩虹人讲安全、讲礼貌,这可能是彩虹文化的一种蔓延。
彩管一厂前一车间技安员,20多岁的小伙子:现在媒体报道事故特别多,感觉上班就像冒险一样。但我在彩虹上班感觉特别安全。我们企业的理念是“敬人敬业,追求卓越”。敬人就是对员工生命财产和健康的尊重。
40岁左右的电子枪分厂技安员:你去红绿灯那里看看,有人闯红灯,肯定不是彩虹人。以前的技安员都是快退休的人干,现在每个分厂的技安员都是年富力强的,从这个变化就可以看出工厂对安全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以前我也搞不清安全文化到底是什么,后来才明白文化就是大家自觉地从心里接受的东西,共同认可的,想想酒文化、茶文化不就是这样嘛。
股份公司后一车间工人,30多岁:以前是规章制度要求我们怎么样,现在是我们要这样做。我们曾提出“安全是一,家庭、财富、健康是一后面的零”,如果没有这个一,后面的任何数字都将失去意义。这个理念在我们股份公司被每个员工认同了。我们公司推行联保互保制度,假如我发现我的互保人上岗时没有按规定穿安全鞋,我就要告诉他,如果你不听,我就要告诉带班长,让你受到批评,甚至下岗。互保人会不会对你有意见?不会。大家都知道这是善意的提醒,对自己好。举个例子,刚刚推出联保互保制度时,我们小组就发生了一件事。开班前会时,发现李三没有来,问他的互保人。互保人说昨天晚上见过李三,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来。班长让互保人去找,到李三住所一看发现他煤气中毒,李三被救醒后吐了一地。可以说联保互保救了李三一条命。
彩管一厂后二车间技安员,20多岁小伙子:什么叫安全第一?每天班组会第一个讨论的议题就是安全警示,班组按照检查路线图逐项进行安全检查,班后进行总结,可以说安全贯穿班前、班中、班后。在每周的车间综合例会上,首先学习的是安全知识,学完之后由车间领导点评。我觉得安全在我们这里无风也要三尺浪,不敢有半点松懈。一次,一个日立公司的人来我们单位谈一项工艺。他进门时,门卫跟他说走过道时请右行并注意什么,他感觉很惊讶。在谈判时,我们总问他这一道工艺下来有哪些不安全点,使他感觉安全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谈质量和生产。
电子枪厂班组长,30多岁(女):我们电子枪厂有2000多名职工,女职工占了90%以上。我们的安全管理管得很细,工具怎样摆放、带镊子时尖不要冲人、女工上下班(有夜班)是否有人同行。我儿子今年10岁,一次和我走在路上,他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烟头在冒烟,他说,妈妈这很危险,快去想办法。我和他找来水,把烟头浇灭了。安全对我家影响真的很大。
彩管一厂维修电工,50岁左右:我1986年进厂。彩虹是我现在和以后的依靠,我的一切都在彩虹身上维系着,我也把彩虹当成自己的家。我们“家”搞安全真的已经成为自觉行动了。班长每天讲安全,你烦不烦?一开始烦,后来慢慢认可了。安全不天天讲不行,安全最终还是跟自己有关系。说白了,我来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要平安回家。看电视上报道的那些矿难,真的害怕。
股份公司后二车间带班长,20多岁:我们车间使用氢气、氧气、天然气,对火的要求特别严格。我1993年进厂,看有人胳膊上带一个袖标,不知道是安全生产责任者,后来轮到自己,觉得安全责任者压力还真大。公司制定了日检,定得非常细,细到几点几刻你到某地对某设备进行检查。我们车间每个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学习三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在班前班后会,带班长必须给职工讲解,每个人学习后要有记录,员工在记录上签名确认,没有员工签字视作无效。
安监局长:关键在哪里?
在咸阳市安监局,记者采访了张典著副局长。谈到彩虹,他一脸的自豪。张局说,咸阳市现在有130家中央、省、市属企业,彩虹是最大的企业,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企业,还是员工素质最高的企业。他认为彩虹文化很有特色,包含安全文化在内,在咸阳市独树一帜。他认为安全文化应在设备安全的基础上,引导人的安全行为。彩虹能把安全搞得这样好,关键在哪里?关键是他们的人本思想,彩虹敬人,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如果过几年咸阳能出现三分之一的彩虹企业,那咸阳在安全管理上就有名了,被全国、全世界所关注,那是我们安全人最大的骄傲。
前提:全体人员的认同
说起搞安全文化,技安科的几个人意见是那样的一致。
第一,解决体制问题,既人、财、物要有保障。彩虹集团各分厂的人、财、物是独立的,每个企业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集团技安人员只帮助指导分厂解决问题。
第二,设备要达到本质安全化。设备没有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就谈不上搞安全文化。
第三,责任。搞安全不落实责任人就是白搭。彩虹集团从集团总经理到总厂厂长、分厂厂长都是所管企业、工厂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车间主任是车间第一责任人,安全上没钱他得去找钱,这是一个责任问题。彩虹提出的“珍爱生命,播种幸福”这句话,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反映出两个方面问题:珍爱生命是大家的事情;播种幸福更是专职人员的事情。
第四,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作为安监人员,有过硬的技术人家才服你。作为安全员要知道哪里有什么设备,哪里有隐患,心中得有数。
第五,全体职工的真心接受、认同。
第六,领导支持。
中篇:虹霞暖人间
列车上的救火者
2002年7月的一个夜晚,由北京开往西安的特41次列车匆匆地穿过三门峡市。车上的电子表显示时间是晚上九点一刻。旅客中有人在看书,有人在聊天,有人早早睡了。
突然,一节卧铺车厢里响起一声大喊:“着火啦!”随后只见喊话那人迅速跑到车厢连接处,拎起两个灭火器,又转身跑回车厢,用灭火器喷向一个铺位底下正在燃烧着的塑料桶。上窜的火苗被扑灭了,一场火灾被遏制住了。
“你怎么知道着火了?”
“你是消防员吗?”
“你怎么知道灭火器在哪儿?”
这个人被大家围住,人们问这问那。
这位勇敢的救火者不是消防员,他是陕西咸阳彩虹集团彩秦公司技术室的一名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张长安。张长安一上火车就习惯性地看了一眼灭火器放在哪里。当他闻到异常的烟味时便警觉起来,起身四处查找,在一个铺位底下看到窜着火苗的塑料桶,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奔向了车厢连接处。
这就是张长安,他是彩虹人。彩虹集团的人和张长安一样,上火车先看灭火器在哪,住宾馆先看逃生通道在哪。这是一种习惯。习惯受一种理念的培养。
从咸阳到彩虹
咸阳,秦王朝国都,这里埋着9位汉皇、9位唐王。遥想当年,不禁忆起一句古诗:“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中国西北工业重镇,西北地区惟一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
1979年,在咸阳市战斗公社安村大队以北,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举世闻名的中国咸阳彩管工程打下了第一桩,自此由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批示的中国第一家彩管厂孕育诞生了。
20多年风风雨雨,彩虹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天天成长壮大:1981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只彩管;1989年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1994年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1995年获国家安全特级企业; 2001年第一只74厘米彩管下线;2003年通过了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对于电子技术,记者自然是外行,对于企业管理,记者也知之不多。真正吸引记者来到咸阳,来到彩虹的,是他们独树一帜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与家庭,亲情一样浓
9月3日上午,记者在彩虹集团生产部的郝工陪同下来到集团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技安员王工热情地给我们拿来蓝色大褂式样的参观服、帽子、鞋套。
我们三人一同来到后一车间。刚要进车间,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安全疏散示意图,图上用红点标出你所在的位置,指示你万一发生意外,从最简捷的路径撤离。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一群来参观的西安科技大学的学生刚刚走出厂房。
进入车间,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个塑料袋,上面有许多小口袋,每个口袋里装着一条毛巾,塑料袋下面摆放着一个水桶。毛巾是为职工准备的,但不是用来擦汗,而是遇到火灾时沾湿水护住呼吸道逃生用的。桶里的水很干净,每日一换。
我们在车间四周走着,看到墙上能利用的地方都被利用了,安全机构图、危险源控制措施表、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事故案例、标语、漫画、警句……,样样不重复,各有各的用途。车间、班组安全检查路线表,明确了每天责任人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班组每班由一名员工轮换担当安全值日员,负责本班的安全工作,提出当天的“安全警示语”,检查劳保用品穿戴情况、消防器材、安全设施、互保联保以及员工精神状态等15项,表的下方有带班长签字、组长签字。签字意味着责任,连带着奖与罚。
在后一车间花花绿绿的墙上,记者看见了一张家庭寄语图,上面有车间防爆组全体员工的家庭生活照,有亲人的寄语。妻子甜蜜地望着丈夫:“我们等你回来一起吃饭”;胖儿子在傻笑:“爸爸,我等你回家给我讲故事”。温情的目光,默默地祝福,让人倍加珍惜这份幸福。
人的神经系统对亲情最敏感。然而也正是亲情,才会让繁杂的神经警觉起来、坚强起来。
要离开后一车间时,在车间门口,王工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另一件秘密武器:一串挂在门旁的钥匙。王工说这是应急门的钥匙,由于产品洁净度的需要,应急门平时不开,如出现火灾等意外,离钥匙近的带班长,负责开门疏散人群。在钥匙旁边还放着一个撬棍,万一门被锁死打不开,用它来撬门。平时钥匙和撬棍都不能随意挪动,由专人负责每天检查并作记录。
快出厂房时,王工又叫记者停下来,看他们的电动卷帘门。卷帘门有两个开关,一个电动,一个手动。万一失火停电,电动门升降不了时,可用手动倒链升降。真可谓是“机关算尽”。
“一到十”
在彩管一厂宽敞的会客厅里,技安人员给记者放了一盘厂里制作的VCD。讲的是彩管一厂的“一到十”。技安人员说“一到十”是他们的专利,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企业安全管理交流会上放过,影响特别大。
“一到十”:明确一个责任;新增两项制度;形成三级检查;划分四个专业;狠抓五个重点;保证六个到位;强化七工管理;理清八个系列;确保长治久(九)安;实(十)现全员参与。
一厂在改造期间有七、八十个施工队,上千人进入工厂。因此加强外协施工队的管理成为五个重点的第一点。此重点分三步走:对外协单位的资格认定;对外协单位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鉴定,配发“安全认证合格证”;对外协单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收缴安全风险抵押金。三步完成后,工厂给外协单位发《安全施工资格合格证书》。一厂技安人员说,有的外协单位开始不习惯,后来觉得对他们有好处,不仅接受了,还把一厂的做法带回了本单位。
离开一厂时,天下起了雨,厂门前已有人铺了防滑垫。
技安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你在一厂碰到紧急情况,可以打他们的报警电话“2119”,有求必应。
制度与“大脚印”
动力厂安全科白工拿着一本像年鉴的本子说,这是动力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已是第三版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动力厂实际不断修订,这本《制度》动力厂760名职工人手一册。
郝工介绍说,动力厂是彩虹集团“最危险的地方”,各种压力容器、可燃气体都有,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动力厂制定了全面的规章制度。同时,集团公司根据动力厂特点,在动力厂设立了全集团惟一的安全科,配5名专职人员。白工打开一个文件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安全资料。看着桌子上堆满的资料,记者知道在这里安全人员不是个摆设,他们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电子枪厂跟前面参观的几个厂在安全管理上相似,各种制度十分详细,但细看又有不近相同之处。
危险点控制是电子枪厂安全管理特点之一。每个车间门口都有一个危险点控制牌,标着危险点控制区域、危险等级、危险因素、相关责任人等,进入车间的人都能明了车间存在哪些危险点,怎样预防。在厂宣传栏上,记者看到“三长,六大员”安全组织机构,比其他厂的“两长,六大员”多了一长。马工说别的单位两长是组长、带班长,这里增加的一长是工会组长。工会,工人自己的组织不能忽略。
离开车间时,马工让记者看大门有什么特点。记者看了看,一扇绿色双开铁门,普普通通。马工笑着说,你可能没注意,门是由里向外开的,这样设计是当发生问题时,气体可以从里面把门自动冲开。在门的设计上都用心思,你还用看车间里面吗?况且电子枪厂大多车间是不允许非工人员进入的。
在玻璃厂原想看看他们的危险应急系统,由于技安员在开会,无法带记者参观。记者正要离去,一个工人说,看看我们的大脚印吧。在玻璃厂车间门口的绿色油漆地上,画了一双黄色的脚丫,在两个脚丫中间写着几个字:“你着装规范吗”?看着“大脚印”,记者心里感想颇多。
下篇:梦想的家园
邢道钦:我希望这片绿洲永远绿下去
邢道钦,彩虹集团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40多岁,学自动化出身,说话干脆简捷。在他出国前3小时,宣传部龚仁斌部长给记者约到了邢总。
1996年邢总担任集团副总经理,主管生产和安全。那时他就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企业在某一个点或某一个场所不按安全要求让设备正常运行,那企业将是什么样子?思考了好久,他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企业一定是对职工犯了某种罪过,一定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记者问彩虹已经营造了一片安全文化绿洲,这片绿洲能够坚持多久?
这位在宣传方面主张低调的副总告诉记者,他想用一句话来描述,每一名彩虹人都应该尽全力让这片绿洲永久绿下去。关键是让彩虹人形成一种共识,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理念。邢总坦言,由于企业内部构成因素复杂,存在的不稳定性也很多,能够保持一个节节向上的安全生产形势相当难,安全这根弦在这位副总大脑中始终紧绷着。
安全文化能否创造经济效益?邢总肯定地说:能。他认为文化是人的一种意识形态,指挥人的思维和行动。如果你没有接受这个文化,可能觉得它是虚的,你一旦接受了这种文化,就会感到文化是一种很实的东西。安全搞好了,避免事故,也就避免了事故带来的损失,这就是安全创造效益的道理。
路过彩虹,留驻幸福
从记者到达咸阳,再到采访结束,天上的雨就一直在下,渭河水涨了落,落了涨。三秦人民正奋力保护着自己的家园,彩虹集团也组织了应急队伍参加抗洪。
完成了彩虹安全文化之旅,记者开始打点行囊。不意间,记者在彩虹安全文化宣传册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更有价值和值得珍惜,因为没有生命,一切都会随风而逝……。播种安全的种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收获幸福的果实,是我们殷切的希望”。责任,对人的生命负责任,这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在这一年的夏末秋初,我就这样路过了彩虹,留驻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