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821厂电解铝厂建于80年代,厂房内设备“拥挤”,总是多工种交叉作业,强电流、强磁场、高温以及多粉尘等诸多因素,使自己属于“高危行业”。由于长期“钟情”于安全文化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熏陶了在该厂工作过的全体员工,该厂投产15年,先后在该厂工作过的员工有约3000人,其中有约900人是“农民工”,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因为工伤而死亡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个同行业的“兄弟”厂,新建设,新机制,工艺、设备都先进,“硬件”的本质安全度很高,员工约400人,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只认结果,不管过程”,出了事故重罚、降薪、降职。新设备投产,总经理带队烧香磕头乞求神灵保佑安全,放鞭炮“驱鬼”以求安全。现实却是1年左右竟然因工伤而死亡4人,还有1人成了“植物人”,“让董事会震惊”。 所以,认真总结821铝厂安全文化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规章制度是基础
1989年5月,为适应9月投产之需要,铝厂专门设置了环保安全科。环保安全科借鉴核工业军品生产安全管理的传统作法,结合铝厂生产特点,制定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12项简明易懂好操作的规章制度,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以后,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多次修改。
安全教育有“靶子”
新工人进厂,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该厂1990年就开始在安全教育时通过批评“安全为了生产”的说法,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思想内涵,开展有特色的安全教育活动。标新立异的作法,有效提高了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
通报之类常“轰炸”
821铝厂投产初期,生产现场险象环生,环保安全科就每个月撰写1篇险象和问题分析,提供给生产班组作为安全学习资料。每有事故、事件发生,该科都有人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分析会,整理出分析报告,以多种形式通报。车间通过黑板报、安全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讨论。
安全竞赛多花样
1.“夏季百日安全赛” ——14年“痴情不改”
那是1990年5月,电解厂房内因为电解槽近千摄氏度高温,烤得所有操作人员汗流浃背,管理人员只是“指手划脚”也要湿透工作服。除了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外,工厂领导决定开展“夏季百日安全赛”,采取特殊“政策”,把最艰苦的“百日”硬撑过去。于是,发文件提目标、讲措施、订考核奖惩办法。“百日”之后还将“总结”以文件形式发下去组织学习。效果真不错,有人就提议,每年能否多搞几个“百安赛”?厂领导说,不,有张有弛、张弛适度才符合辩证法;“百安赛”要成为安全管理的“品牌”,专门对付夏季百日这块“硬骨头”。
2.“开门红60天”——后来跟上
铝厂投产3年之后,经验教训都有了,部分人员开始骄傲起来,尤其是年初,忙于表彰、过节,认为“日子还长,松点劲问题不大”。结果出现一些事故苗头,险象环生。于是,工厂领导提出“开门红60天强化安全监管”。虽然不发文件,但是要在考核时有特殊体现。 “不能给开门红60天抹黑”成了全体员工的口头禅。此后,“开门红60天”强化措施就保持了下来。
3.“年底倒计时40天”——加个“补丁”
那是1996年,新任厂长研究他调查了解的情况,根据年底天气冷,不利因素多,是薄弱环节,而干部又忙于总结的实际,提出要加个“补丁”强化。于是,职能部门在进厂门显眼处立了个鲜艳的倒计时牌,年终前40天,天天看见减数字,“您可不能让数字停下来啊”成了大家互相鼓励的“习惯语言”,形成浓烈的安全生产氛围。倒计时牌立了3年,已经深深“立”在了全体员工的心中,那以后不用每年都动手去换牌,“补丁”意识都仍然永远在起着作用。
安全演讲趣味浓
该厂于1993年和1998年2次举行厂级安全生产演讲比赛。从基层班组开始,选拔出人员参加车间演讲比赛,再选拔出人员参加铝厂比赛。“层层演讲,层层比赛,层层奖励”。参加演讲的稿件都经过反复修改,内容充实、具体、丰富,语言生动、诙谐、感人,比赛会场气氛热烈、情趣横生,过程经历四五个月,在人们脑袋中留下深刻印象。
通讯报道喜洋洋
该厂还充分依靠新闻媒体在安全生产中的特殊作用,不但为生产班组订阅安全专业报刊,还积极向报刊投稿,反映本单位安全生产新举措、好人好事以及经验教训,表达安全生产管理新观念、新思路,达到了教育群众、警示群众、激励群众,让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效果。
在“教训转化”上下功夫
恩格斯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所以,企业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在“教训转化”上下功夫,不放过任何一个事故和险象,把教训扎扎实实地转变成“财富”,采取多种方式“滋润”员工心田 。
1.投产初期,尽管严格管理,还是险象环生、事故事件不断。安全管理特别“较真”,一旦哪里发生事故或险象,安全科就会有人到现场了解情况,作详细记录。待基层单位报来分析报告,安全科认为有不准确、不合逻辑的地方,则要反复调查,修改报告 ,把每件事情都查清楚、说透。经常发通报进行安全教育。
2.1996年,该厂编制的《历年事故汇编》发到了生产班组,反响很好;1998年发动全体员工撰写安全论文,要求结合自己经历的事故或事件来写。经过班组、车间、分厂层层“发表”,层层选拔,反复修改,直至在821总厂安全生产论文发布会上发表;又将部分论文编制成论文集,印发到班组,组织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群众运动”,员工们建立了事故分析的正确思路,掌握了事故分析的基本方法,树立了把教训“理论化”的信心,全面提高了安全文化修养。以前的典型事故教训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大大增强了事故防范能力。
3.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会后都要印发《安全简报》。翻开每一份简报可以看出,对所做工作与成绩几乎是“惜墨如金”。然而对事故和事件以及险象却“关怀备至”,对其过程、原因、教训、防范措施的描述,既不厌其烦,又简明、扼要、准确、口语化,让人容易看明白、听明白,容易理解,容易记住,容易传播。
4.在每年都要进行的干部安全考试中,每次都有类似这样的题:列举你工作范围的事件或险象,分析其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安全科整理试卷中反映的宝贵信息,再编印成学习教育材料,发到班组组织学习讨论。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事故、事件,容易让人发生联想,产生兴趣,作为议论的话题。职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安全教育,印象深刻。
总之,在安全生产总体指导思想上坚持依靠科技促进“本质安全”、保障安全生产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企业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是侧重于“本质安全”的“软件开发”,即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侧重于作人的工作,使人自觉遵章守纪。“软件”要去推动“硬件”,甚至支配“硬件”、审查“硬件”,用安全文化去熏陶“硬件”实干家。“硬件”实干家也要搞“软件”,比如对工人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抓人”,忙死你,你那“硬件”也硬不起来。在安全宣传上,不但要反映“软件”实干家的先进事迹,还要反映“硬件”实干家的先进事迹和专业性不太深的“硬件”方面的经验教训和知识。这才是追求企业本质安全的完整内涵,也是安全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下一篇:新矿集团救护大队重视队员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