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安全网——河南省创新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综述

2004-08-2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这是一组组至理凝重的词汇:“人命关天”、“安为民福”、 “安全第一”、“安全就是需要,就是生活质量”、“安全就是形象,就是商誉”、“安全就是效益,就是生产力”;
这是一段段振聋发聩的话语:“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点,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生产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这也是一个让人多少有点儿欣慰的事实:全国人口大省、道路交通枢纽、各类矿山密集的河南省,通过创新安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落实安全制度,加大工作力度,2003年在GDP增长10%以上的情况下,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2.4%和12.5%。矿山企业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其他领域没有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全省万人死亡率0.666,比上年下降13.5%,亿元GDP死亡率0.944,比上年下降20.7%。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安全事故下降的“一升一降”局面。取得了河南安全生产历史上少有的佳绩。
    这些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到突出的重要位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为指导,以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的安全目标为统领,以生产、交通、生活、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安全工作为内容,以全民安全需要和责任体系的建设、落实为动力,以覆盖全社会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为保障,以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市场配置安全服务资源为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注安全,投身安全,营造安全环境,着力打造河南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网。此间,既有与老观念的痛苦割舍,也有对新事物的执着追求,既有大胆无畏的探索,更有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  
           
    跳出传统的、狭隘的、单一的安全观念误区, 实现安全理念的创新。这是实现安全管理长治久安的基础。多年来,安全监督管理在理念上存在许多误区,往往是就安全说安全,就事故说事故,安全是安全主管部门的事,是生产单位安全处室的事。具体到每一个生命个体,那又完全是个人的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安全保障的更高要求,河南省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深认识到,要想开创安全管理的新局面,必须跳出传统的、狭隘的、单一的安全观念误区,建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宏伟目标相适应的安全理念,实现安全理念的创新。
    其一:安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是哪个部门、哪一条“线”的事。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安全出了问题,不仅仅是生命的毁灭、家庭的破碎、财产的损失,往往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体制转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大量涌现,而行业管理部门撤销,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依靠行业管理部门、劳动部门抓安全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许多安全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如果仅仅靠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难以统领各方,一些矛盾交织、隐患严重的安全问题也必然难以解决。河南省委、省政府意识到,在经济转轨时期,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统揽各方的作用,将安全生产工作真正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指出: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始终抓住不放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反复强调,作为人民的政府,必须执政为民,保一方平安。在政府工作链条中,安全生产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工作,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目前,在河南全省形成了各级政府牵头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各有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安全的健康氛围。
    其二:安全生产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河南省政府安委会副主任、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河南煤矿安监局局长李九成说得好: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以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来保安全,也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事实上,长期以来,在处理经济增长与搞好安全生产的关系方面,或多或少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放低安全标准,要经济增长不要安全,听任小厂小矿一哄而起,结果不得不下大力气治理整顿和关闭取缔。这种低标准入市,高标准关闭的现象,是一种恶性循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种倾向要安全而忽视经济增长,在安全生产上搞一刀切,一旦发生事故,便采用“一人得病,大家吃药”、一律停产整顿的措施。左的倾向看似重视安全生产,实际上既与发展经济的目标相左,容易导致各种偷着生产等现象的发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简单粗暴的办法,对经济增长和安全工作都是有害的。河南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努力促使经济和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发展。对此,省委书记李克强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搞好安全生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副省长史济春明确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是第一要务。不能以压缩经济总量,放慢增长速度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安全生产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绝不允许以牺牲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其三:安全生产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变“关门”、“单线”、“孤军奋战”抓安全,为动员社会力量、借助市场推动抓安全。2002年下半年,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相继成立,李九成局长提出了“综合、执法、监督、管理、协调、服务”十二字方针。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一定要准确定位,该加强监管的一定加强监管,该执法的一定要严格执法,该由企业负责的由企业负责,该由中介机构服务的一律交由中介组织,做到“综合分析助决策,认真执法不缺位,依法监督不越权,加强管理不失职,积极协调齐把关,热情服务图发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在这一观念引导下,河南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建立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商、国土资源、铁路、建筑、等部门都把安全审批作为前置程序,并严格监管。同时大力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场,将安全培训、检测、检验、评价、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交由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承担。靠市场来配置安全生产资源,实现安全生产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2003年,河南省省、市两级都组建了安全生产专家组,成立了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以前,河南从事安全生产评价的机构仅7家,每年的业务量仅50多项。2003年,各类安全中介机构已发展到200多家,依托中介机构,仅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开展的安全评价、评估等工作就达9610家,省一级培训机构培训了8181名厂长、经理、矿长等管理人员,培训考核了86051名特种作业人员。以前闲置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成了“香饽饽”,退休在家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被各中介机构争相聘任。
    为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河南让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全省各级宣传媒体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在2003年6月8日的“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中,1020多万人受到了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安全工作从基础抓起,从学校抓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了《公民安全常识》,10月份各级学校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让学生远离伤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河南省安阳市坚持安全工作从娃娃抓起,全市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了防火、遇险自救、遇险疏散、交通安全等演练,提高防灾自救能力。目前,一个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中原大地形成。

    摒弃尺度不一、忽冷忽热、头疼医头的传统做法,实现安全监管体制的创新。 这是实现安全管理长治久安的基础平台。 过去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之所以显得被动忙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监管尺度不一,忽冷忽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河南的同志在实践中认识到,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安全大检查、开展集中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拉网式”的传统做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要保证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必须努力构筑安全生产的保障平台,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监管网络。安全生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一个或几个部门都难以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不留空白。要建立一个“安全社会”,必须使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河南省南阳市在这方面先走一步,建立了市、县、乡(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委会)和生产经营单位在内的五级纵向监管网络,建立了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参加的覆盖各领域的横向监管网络。目前,南阳市的经验在河南各地开花结果,全省大部分市地都建成或正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他们谈起管理网络时常说,过去有些地方出现了安全问题找不到人,现在,一个电话能打到村里,一个电话能找到人管。在焦作市马村区,73家非煤矿山企业在区安全生产监察局的支持下,成立了5个安全协会,协会内实行企业风险抵押金互保,互相检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群众自治、联合治理的群防群治体系。郑州市还面向社会聘请数万名监督员,实行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制度,进一步将安全网络延伸到全社会。
    监管网络体系的建立,使安全生产工作从省、市到县(区)、到乡镇村组(社区)、生产经营单位,每个地方、每个环节、每时每刻都有人管。在河南,一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新格局基本形成,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确定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实践证实,没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就难以确定科学的安全生产目标。2003年,河南省经过反复研究,创造性地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中。一改过去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来评价安全生产情况的状况,用万人死亡率、亿元国内生产产值死亡率和从业人员万人安全培训率来作为考核指标,从一个地方的人口总量、经济总量和全民安全素质三个方面来反映安全状况。李九成同志解释说:万人死亡率,是限定死亡总数,以此调动各方面抓安全的积极性;亿元产值死亡率,改变那种不搞工业化,安全无事故的小农安全观,是一个促进经济社会和安全协调发展的指标;万人 安全培训率,是着力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长治久安的目标。 2003年年初,河南省人民政府史济春副省长与各市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全国首次启用了以上安全指标。河南各地将目标层层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全社会各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很抓安全工作,2003年,矿山、非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火灾、水上交通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6%、1.81%、13.03%、20.89%、25%。
    为促进安全生产目标的落实,河南狠抓安全责任追究。以煤矿重特大事故追究为例,2003年,批复结案11起,有345人受到刑事或行政追究,其中公务员32人,县处级以上干部21人。在河南不少地方,表彰晋级与安全生产挂钩,安全生产具有一票否决权。
    建立一套预防为主的安全制度。安全生产如果围绕着事故处理转,必然疲于奔命,搞安全工作实际上成了救火队员。只有围绕预防抓管理,关口前移严把关,才能防患于未然,促使安全工作走向良性循环。基于这种考虑,河南以安全生产条件为标准,努力建立一套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制度。以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为例,河南依据《安全生产法》,在全国较早地作出了生产经营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具有安全条件合格证和施工单位安全资格证,否则不得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定。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对现有企业,实行安全评估和评价制度,分类监管,区别对待。达标的,准许生产经营,不达标的,限期整改达标,经过整顿仍不能达到安全标准的,依法关闭。目前,评估了6139家生产经营单位,有3000多家矿山获得了安全条件合格证,300多家单位取得了施工单位安全资格证。对安全无保障、隐患整治不到位的,实施关闭,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关闭小矿山2706家。
    河南预防为主的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新设立的企业坚持“三同时”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予颁发有关证件和执照。二是对现有的煤矿、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开展安全评价和评估,实施分类监管,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实行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三是对非法以及经整改仍不能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取缔、关闭,淘汰出市场。

    消除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法规棚架的现象,坚持安全制度贵在落实。这是实现安全管理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人们说到安全制度“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时,用了这样几句顺口溜:“法规一本本,条文一行行,口号能上树,制度贴满墙。事故一出现,头脑两茫茫。”为根治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这一“痼疾顽症”,河南竭力探索杜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法规棚架的有效途径,狠抓安全制度的落实,努力形成注重落实,不尚空谈,有令则行,不行必惩的工作作风。
    对于安全制度的落实问题,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特别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以毫不松懈的精神状态狠抓落实。 省长李成玉要求,抓安全要坚持务实为民,做事不要做秀。针对安全投入问题,他要求将安全欠帐通知到每个生产经营单位,督促整改;要狠抓基层工矿企业安全工作;针对越层越界开采造成煤矿透水事故问题,国土资源、煤炭、煤矿安全监察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力度。11月份,他要求组织冬季安全大检查,避免事故反弹,巩固和维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的形势。
    为强化安全制度的落实力度,2003年,河南省政府先后召开2次常务会议10次电视电话会议及多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组织了7批督查组开展督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安全工作。安阳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市委书记靳绥东、常务副市长张笑东、副市长陈明今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安全生产。为落实好安全目标,安阳市政府设立了10万元奖励基金,年终分别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各企业完成安全生产工作排名在前三位的责任人分别给予5000、3000、2000元的奖励,对没有完成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该市对安全工作从实处抓起,市财政投入火灾隐患整改资金近1000万元,消除了火灾隐患,改善了消防设施。2003年关闭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小煤矿20处,关闭非煤矿山225处,淘汰生产、技术、工艺落后的小企业292家,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网吧57家。焦作市将安全工作纳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安全评审作为项目的前置审批条件,强化了源头管理;对非公有制 实行安全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企业风险抵押金互保,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全市高危行业都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构建了防范和应急处置的有效防线。
    隐患是事故之源,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2003年,郑州、安阳、焦作、洛阳、南阳、鹤壁、漯河、濮阳、平顶山、许昌、新乡、商丘、信阳、济源等地实行安全隐患分级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及隐患责任追究制度,狠抓隐患整改的落实。如南阳市对查出的隐患登记造册,由单位一把手签字,限期整改,不能按时整改,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及安全监管、消防、建筑、铁路等部门对隐患严重的问题重点监控。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将瓦斯灾害严重的国有重点煤矿的27对矿井确定为重点监控矿井,实行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分级定期检查、限期整改、通报整改进度及督促整改等制度,  2003年,重点监控矿井投入整改资金3.34亿元,未发生瓦斯死亡事故。 为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投入规定,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组织对49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安全投入专项督查,查出重大事故隐患364条,安全欠帐近13亿元,督促企业限期整改,截止目前,已弥补安全欠帐12亿元。2003年,河南各地查出事故隐患30多万条,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整改率达到96%。
    道路交通事故是安全伤亡的第一杀手,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的80%以上,抓好交通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河南从人、车、路、环境等各方面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安全生产监管和公安部门联手,率先在全国实行重特大交通事故公告制度、业主和单位责任追究制度、道路交通警示制度和事故多发路段挂牌督导制度,他们将全省5万辆客车全部纳入了源头化管理,做到一车一档、一车一警、一日一查、一月一检。对 事故多发的下坡路面设置减速带,扩宽路面,有效地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创建安全村、安全社区活动,全省建立交通安全村2300个,交通安全社区120个。河南作为交通枢纽之一,2003年没有发生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安全落实制度的创新与坚持。
煤矿安全是河南安全工作的重点,也是落实安全制度的重点。河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促使煤矿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坚持重心下移抓现场,坚定不移抓执法,2003年监察煤矿2867矿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0030处,隐患限期整改率达到95.2%。对小煤矿依法强制推行壁式工作面,强制要求高瓦斯矿井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强制实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有效防止了瓦斯特大事故的发生。
    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就尝到了重视安全制度创新和狠抓落实的甜头。该区是煤炭之乡,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煤矿曾多达670座,以前,由于一度求效益而忽视安全,有制度形同虚设,事故频仍,被称为“死亡黑三角”,导致煤炭工业发展难以为继。该区痛定思痛,在区委书记陈党义的积极倡导下,确立了“创新安全制度,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由政府主导,构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安全责任制,向乡镇煤矿派驻特派员、安全矿长、技术矿长,构建了一个“以政府委派矿长为核心的网络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从1998年10月以来,全区连续5年没有发生过死亡事故。目前,该区煤矿70多座,仅是1998年整顿前的1/10,然而煤炭产量不降反升,经济效益显著。每年煤矿实现利税上千万,比1998年增长2.5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安全管理理念、机制和制度的不断创新,河南省安全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2003年在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安全事故呈下降状态,避免了一些发达国家在人均GDP小于5000美元时生产随经济增长上升的怪圈。李九成说,这是全省各地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是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最好验证。 他认为,2003年河南创新安全生产保障体制建设工作仅仅是开始,只是搭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要形成完善的机制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河南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还很薄弱,事故还时有发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下一步,河南将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从围绕事故抓安全向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抓安全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按照《行政许可法》对高危行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进一步推动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应急救援、咨询服务等工作,培训数以千计的中介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安全主任,解决河南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从质的方面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为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