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效益差而破产重组的矿井,到2004年底,竟实现了产量超100万吨,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奇迹。这个矿井就是邯郸矿业集团郭二庄矿。探其快速发展的秘诀,记者发现,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管理以及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郭二庄矿曾经是邯矿集团的主力矿井,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步入低谷,产量一滑再滑,职工发不出工资,生产难以为继,截止到2000年已经连续亏损15年,最终在2001年破产重组。原来这个矿有三四千人,破产时参加重组的只有650人。为了保证重组后的生产经营,该矿不得不大量招收农民工。据统计,破产重组后,农民工占据职工总数的88%以上。这部分农民工绝大部分来自偏远农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其中,有相当部分人来自附近的个体小矿山,因此他们把一些恶习也带了进来,成为企业破产重组后的新问题。
除此之外,原来的管理方式、干部的思想观念,在重组改制之后,也与以前大不一样,很多人不习惯、不适应。可以说,这个时期,该矿在人员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如果弄不好,就会在破产重组之后滑入新的深渊。鉴于这种情况,郭二庄矿新一届党委会,坐下来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拿出了一个《双文明建设考核办法》。
这个考核办法的核心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规划、同布置、同考核,做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具体办法是把所有基层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概括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物质部分为60分,精神部分为40分,然后月底一起考核。物质方面的考核,诸如产量、进尺、售价之类的硬指标比较好考核,精神方面的考核向来被认为是软指标,考核起来也比较难办。为此,他们搞了一个《政工考核十二率》,就是把破产重组后亟待解决的一些精神文明方面问题,进一步细化。因为每个单位的人员都是由党员、团员、干部和工人组成,所以他们把所有职工划分为党员、干部、团员、工人四大类,又为每个单位、部门的这四类人分别制定了“三率”指标,即合格率、违纪(违章)率、违法率,四类人的“三率”合起来就是“十二率”。为实现和保持每一类人的“三率”指标,各单位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干部们为了避免武断、独断造成与工人关系紧张,积极探索民主式和人性化管理,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有的党支部为使自己单位的党员“三率”提高,积极开展“支部达标”活动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有的团员为了实现“三率”目标,开展了“争当合格团员活动”,各单位工人为了保“三率”,则在单位组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培训学习中,比任何时候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提合理化建议等,也表现得非常踊跃。
“十二率”主要由政工部门考核,但其内容是针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的目的也表现在精神激励方面。对此他们尝试了许多办法,其中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人的荣誉感来进行激励。即在过往人员较多的机关大楼前建立一个“亮相台”,亮相台为每个单位留着位置,每个单位的位置除领导人的照片外,就是本月本单位的“十二率”以及“双文明”考核的指标公布。考核指标达到要求的,单位领导人的照片是彩色的,不合格或排名最后的,照片则是黑白的。就这一彩色一黑白,就极大地调动了各单位领导的积极性,他们都愿意自己的彩色大照片贴到亮相台上,而不愿把自己的照片变成黑白的。
精神的强大力量,终于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中显现出来。过去,“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生产,党团员便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三违”活动,每一位党员佩戴着特制的红色荧光安全帽,不管走到哪里,一看就知道是共产党员。刚破产重组时,井下职工蹬车扒罐,地面一些人员脱岗、睡觉相当普遍,安监人员抓都抓不过来,从小矿山来的农民工在井下抽烟,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现在,矿上组织的各种突击性查岗,连抓个“三违”职工都很困难。
近一年多来,这个矿的许多管理措施,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都能顺利地贯彻下去。如今,来自偏远农村和小矿山的职工,像进了一个大熔炉锻造过似的,和以前不一样了,就连言谈举止也变得文明了。就这样,一个行将走到尽头的矿井,奇迹般地焕发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