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认真履行主体安全责任

2005-06-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年初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加强政府、企业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尤其是突出了企业的责任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核心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原则是“分级管理,分线负责”,方法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手段是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承包及挂牌考核,关键是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认真解决“工作落实不下去 ,考核严格不起来”的问题。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入贯彻落实《决定》,认真履行主体安全责任方面,着重抓了6大体系建设,有效地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拖作为战略控股型企业集团,其二级单位大多为“四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企业,负有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责任。根据集团公司战略控股职能定位的情况,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必需进一步完善两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清理清除不适应的管理制度,在强化集团公司总部协调、服务、指导、监控、评价机制的同时,各二级单位也必需增强主体和自主责任意识。针对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各自的危险程度、管理幅度和难度,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和目标、措施。针对各级领导和不同层次的员工认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并注重效果,促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把法律法规、安全制度当作自己的行动准则,把落实安全责任目标和措施当作责无旁贷的自觉行动,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每个生产环节中去。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保证体系,确保效益和安全双赢

    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抵押承包和目标考核,是切实履行企业主体安全责任的有效手段。集团公司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承包书,进行目标、责任分解,实现压力传导,把集体荣誉、个人业绩、经济考核和安全责任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按照安全生产承包及目标考核的规定,其各级安全部门坚持周检查、月累计、季滚动,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完成结果及安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严格考核兑现,充分发挥了经济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措施三到位,确保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保证体系,夯实基层安全基础

    根据集团公司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各二级单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只有主体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扎实,整个集团公司的大安全才能得到可靠保证。所以,只有深入细致地抓好基层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才能推进各二级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落实主体安全责任与自主安全管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基层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主要程序和要点是:
    一是各级安全部门要组织对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车间主任进行系统的培训,培养骨干;督促并组织车间、班组开展危险源辩识与评价控制活动,指导他们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价标准、考核体系及相关制度,确保每位职工都能熟悉并掌握本岗位或作业区域的每一个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从而增强自我防护、群体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做到“三不伤害,一不失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操作不失误),杜绝违章现象,防止事故发生。
    二是要狠抓基层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对车间主任、班组长,要通过培训,促使他们牢固树立主体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及时把握生产经营动态,准确掌握每个职工的特点、安全素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安全。
    三是要组织安全、技术、设备、人事、保卫等职能部门,深入一线,检查落实车间、班组危险辩识活动效果,并对其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导、评价、考核,调动车间、班组自主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虚的多,实的少”、“说的多,做的少”、“走形式,走过场”现象。

四、建立健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与机制,防范和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集团公司要建立健全两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与机制,必需首先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安全性评价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确定其危险等级,对重大危险源通过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收集内、外部信息,分析、评估重大危险,对事故发生的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程度进行预测、评价,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请政府主管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协调二级单位和部门的组织演练。编制预案与演练方案的基本程序为:
    一是对应急指挥系统人员、参与应急救援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工进行培训,明确在突发事件之前、事故发生过程中以及应急处置结束之后,谁负责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
    二是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建立应急救援通讯系统,规定通讯和联络方式,配备各种应急通讯器材。要组织各应急部门制定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标准,分析可利用的应急资源,根据各应急部门所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购置、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
    三是为提高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目标,应对各部门的应急程序进行基础、专业、战术等训练,对各专业队进行实地单项演习,对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总结,完善演习方案。为验证各应急救援组织对抢险救援的执行能力,检查应急指挥系统的指挥决策能力、应急救援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协同作战的综合能力,必须对应急救援系统进行整体演练,并认真组织观摩交流、评价总结,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总体方案,增强企业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和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的实力。

五、建立安全教育保证体系,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安全生产教育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是靠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行动来实现的,所以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保证体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体系建设的出发点,把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以及启发人、提高人、激励人、约束人作为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全方位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整体安全素质。建立企业安全教育保证体系的核心内容为:
    一是以安全活动为载体。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使《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决定》等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第二,大力宣传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改革、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辨证统一关系,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增强大家的自觉性;第三,通过开展“百日安全”竞赛、“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进行安全宣传、报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第四,精心策划和规范生产场所的安全标志、标语和警示牌,创造安全生产的硬件环境,使职工进入厂内和工作场所,抬头举目都能见到安全标识,形成较强的安全生产氛围;第五,适时组织各级领导结合实际做安全生产形势报告,使广大职工及时了解安全生产形势,感受企业的关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六,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树立安全工作先进典型,总结经验,组织交流、推广,弘扬安全思想。
    二是建立安全培训双向评价、考核机制。既要考核受训人员的学习效果,又要由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组织方式、授课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了解培训内容与培训目的的符合性,以便不断改进,达到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三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首先要抓好企业法人或主要领导的安全培训,尤其是新任领导干部的安全资格认证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增强其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其次要抓好车间科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根据各职能部门和车间领导的不同岗位和管理内容,采取专题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业务培训。
    四是抓好重点人员的安全培训。随着企业新产品的快速开发,市场拉动式的生产组织的建立,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要及时抓好“四新”人员、变换工种人员、临时用工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危险作业人员、重点岗位工种、重点要害部位和公众聚集场所工作人员的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的教材、组织方式、授课讲解等方面要特别增强其针对性和趣味性,调动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注重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对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真正形成“我懂安全、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员工“三不伤害、一不失误”的安全意识教育。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班组利用安全活动日,认真学习讨论典型事故案例和先进安全班组经验,增强自我防护、群体防护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有目的地引导员工在工作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提醒和互相纠正违章和不安全行为,营造“时时要安全、事事要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文化氛围。

六、建立检查评价考核保证体系,提升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质量

    企业安全保证体系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的整体效果。作为集团企业必须以“大安全”思想为指导,改变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检查评价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其他安全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各级安全部门的检查评价考核要由过去的一般性隐患、违章检查向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指导性、服务性检查转变,提高检查评价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建立检查评价考核保证体系的主要内容为:
    一是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检查评价,尤其是各级法人或主要领导是否坚持《重大隐患报告、整改及责任追究制》,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二是通过检查评价“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使危险、危害因素在交付使用之前就得到消除或控制。通过对技术部门组织开展工艺安全检查结果的检查评价,重点完善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的安全技术措施,从根本上创造安全操作的条件。
    三是通过检查评价,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对特种危险设备、危险物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订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同时,构建危险点的四级安全监控网络,明确和落实责任,确保危险点的安全。
    四是通过对四大节日、四大专业安全检查、季度安评工作和违章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重点落实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各单位自查整改的到位情况,确保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五是通过对基层单位是否认真执行非正常生产报告监护制和危险作业审批监护制的检查评价,确保各类生产、工程项目等活动的安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