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引入先进管理机制提高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2005-11-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摘 要〕 介绍了太原第二热电厂引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经过、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应用该体系解决现场安全卫生问题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职业安全 卫生 管理

    太原第二热电厂作为一家高参数、大容量的国家大型电力企业,从40多年的生产管理的经验得出,对职业安全卫生负责就是对全体职工负责,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因此该厂对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十分重视,并连续多年被省公司评为山西省电力生产系统安全先进或优胜单位。2001年3月又被国家电力公司评为“九五”期间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截止2002年1月31日,该厂实现安全生产1 970天,达历史最高纪录。
    为了使企业长期良性发展,该厂领导层十分重视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和改革。2000年上半年该厂参加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中心(青岛)举办的首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推广宣贯培训班。通过学习,该厂领导层认为“体系”是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建立起来的具有推广意义的标准和先进管理方法。
    1 “体系”简介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以下简称“试行标准”)是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于1999年10月15日颁布,2000年初在全国各行业开始宣传和推行的一个标准。该标准依据TMQ原理,即戴明模型,为当今世界首选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将企业活动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4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企业通过建立这样的动态的管理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实现系统化、文件化、程序化的预防性管理,指导企业实现既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目标。
    “体系”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纳入的5个1级要素(职业安全卫生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细化为17个2级要素(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法律及法规要求,职业安全卫生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协商和交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文件,文件和资料,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绩效测量和监测,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体系”把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控制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基础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可有效地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同时要求对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性评价和新项目的安全性评价,有针对性地检查和发现设备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预防,做到事先预防。
    通过组织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计划并进行演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扩大化的机会降到最低程度,减少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认定和审核下发,使各级岗位人员明确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和职业健康损害点,并有针对性地填写和执行危险因素控制卡,做好各项工作的人身伤害和职业病的预防工作。
    因此,“体系”是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管理方法,它的实施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达到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和个人财产不受损失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我国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国际形象。
    2 将“试行标准”溶入企业管理,建立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由于“试行标准”是国家于1999年10月15日发布的,在太原第二热电厂推行属国内首批,在电力企业属首家,因此没有可学习的榜样和可借鉴的模式,对该“标准”学习和领会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安监部组织了由9名同志参加的编写组,认真学习“标准”,领会内容。在厂长的领导和参与下,确立了“科学管理,合理配置,以安全促效益,走持续发展之路”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针和“安全生产六个零目标”,即:杜绝人身死亡、不发生重伤事故;杜绝特、重大设备事故;杜绝误操作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行车有责事故;不发生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目标。将厂职业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与“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全厂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纳入“体系”的5个1级要素,细化到“体系”的17个2级要素中。共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1册,《职业安全卫生程序文件》16个,《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文件》76个等体系文件,经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0年8月31日发布,9月1日起实施。
    3 严格执行体系文件,持续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3.1 加深对“体系”的认知程度
    体系文件的有效实施首先在于全厂职工对“体系”的认知和执行的力度。为此厂部对全厂厂级领导、中层干部、一般管理干部及班组长约400人,举办了5期“体系”宣贯培训班。接着,各部门、班组结合本部门、本班组的实际情况利用碰头会、班前会、安全活动日、培训学习日、印发辅导材料等方式,对“体系”的17个2级要素,尤其是有关要素逐一进行了学习,认真领会文件规定的要求和精神。通过学习增强了职工的安全卫生意识,并对各自岗位的职责及安全卫生状况有了充分认识,为“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机构
    通过落实安全卫生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制定了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建立健全了厂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各级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各部门也随之建立了本部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组织,各部门及班组将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层层分解,制定出本部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将职业安全卫生指标落实到基层。为使“体系”有效运行,厂部和车间还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组织,对“体系”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导,以确保体系的正常运作。
    “体系”的建立和运作过程,要求安全管理的每一环节都反映到体系文件中,即“写我所做”;工作中要严格按体系文件的标准来执行,即“做我所写”;对各种工作要按标准留有记录,从而使各项工作易于追溯和总结,即“记我所做”,做到日常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体系文件中各项工作规定的程序进行日常管理,在每一项实际作业中严格按照作业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操作。针对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充分发挥三级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监督组织的作用,由各级管理机构和监督组织的人员,每日深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体系文件及《安规》、《两票三制》及控制危险因素等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人员违章和设备隐患、作业环境不合格的情况,下发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及时纠正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装置性违章,并对违章人员严格考核。通过全面治理,使生产人员的行为和设备的安全状况更加规范,作业环境得以全面治理。
    3.3 加强教育培训
    在体系文件中,强调了以保证职工符合职业需求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制度上规定了对职工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复工教育、特种工培训、事故演练、安全资格持证上岗、“两票”人员资格、消防培训和演练等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教育培训,保证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符合现场工作的需求。体系文件中还对临用工的安全教育和使用,对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从而使外用工临用工的管理严格规范。
    3.4 加强作业场所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通过建立“体系”,规范了作业场所环境的监测工作,加强了职业卫生的管理工作,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较严,职业卫生管理较松的现象得到全面的改变。将原先的随意性监测,改为定时定点监测,使监测结果更具有对比性和科学性。通过监测,发现了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部分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为了使作业环境基本达到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厂部加大资金和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针对粉尘超标点多的问题,对燃料输煤系统加装了喷雾装置,27条皮带上共计装设112个。同时改造了燃料的除尘器,使原来不能使用的或功能欠缺的除尘器恢复使用,充分发挥了除尘功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落煤点的粉尘浓度,降低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使粉尘超标点大大减少。
    (2) 针对现场局部噪音大的问题,通过完善职工值班场所的隔音设施、为在噪音现场从事工作的人员配备防噪音耳塞、对发生噪音过大的设备逐步进行改造等措施,使噪音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3) 针对化学车间有毒物质密集程度大的问题,在加药间和试验间分别加装了14台轴流风机,及时将有毒物质排除。下一步还要加装6台轴流风机,彻底解决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针对高温不合格点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对处于高温环境中的操作间、值班室全部加装空调,使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对产生热量的设备和输送管道,采取加厚保温层、更换新型保温材料的办法,将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温度控制在50℃以下,有效地降低了环境温度。
    (5) 针对以往参加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人员偏少,职工身体检查结果准确性和可参照性不强的问题,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到现场对特种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另一方面改变以前对普通职工体检限时的作法,做到随到随检查。为职工提供了方便,保证了检查的有效性、完整性。
    (6) 针对接触有害物质的部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加强了职业卫生教育,将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及危害通过教育培训告知工作人员,增加了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加强了防毒用品的监督管理,制定了定期检验制度,保证防护用品的安全使用。
    (7) 为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出台了《职业卫生管理考核办法》,将职业病的防治纳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考核中,使职业病的管理和考核有了管理的依据,强化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体系”运行以来,已完成了2次PDCA循环。分别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4月组成了由内审员组成的内审组,进行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内部审核。2000年11月和2001年5月召开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参加的管理评审。通过管理评审为下一个运行过程的目标和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通过体系的PDCA循环,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由单一部门的粗放管理变为全厂统一的系统化、制度化管理。特别是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环节,将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转变为统一管理,弥补了各管理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监督较弱的缺点,加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的建设。
    2000年12月24日,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在青岛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认证中心举行了颁证仪式,正式向太原第二热电厂颁发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使之成为全省第一家,也是全国电力行业第一家达到国家经贸委颁布的《试行标准》的企业。这标志着太原第二热电厂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已达到了新的水平,已与国际标准接轨。
    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太原第二热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