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铁骥驰骋碧海间——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安全运营纪实

2008-04-17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烟大铁路轮渡充分展示了我国综合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截至2007年12月25日,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累计运营415天,累计渡运铁路货车1375列、总重532万吨,实现安全运输无事故。烟大铁路轮渡总经理迟宝璋自豪地说:“415天虽然只是一个枯燥的数字,但对公司的所有人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大连与烟台,海上运输距离159.8公里。然而,盈盈海水把火车挡在了渤海湾畔,这两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只能彼此守望。

  其实,早在1996年,八届政协四次会议就提出了建设烟台—大连铁路公路两用轮渡的建议。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望洋兴叹。

  于是,这个梦想,搁置了10年。

  2006年11月6日,“中铁渤海1号”满载着50节火车车厢,乘风破浪,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和十年的梦想,向着烟台扬帆启航。自此,一页历史被翻了过去。一条“铁龙”连接起了大连和烟台之间的千里距离。

  “六控制”夯实工程基础

  烟大铁路轮渡是我国沿海铁路通道的跨渤海龙头工程。2003年12月30日,该工程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开工,但受征地拆迁的影响和制约,直到2004年10月27日才全面开工。

  工程建设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烟台—大连航线是我国发生海难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被人们称为“中国百慕大”。复杂的海况和气候条件预示着风险隐患的存在,给工程建设增添了一抹悲壮之色。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工期紧张、市场变化、标准提高等困难情况,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董事会提出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廉政“六控制”目标,组织各设计、施工、制造、监理单位精心建设,确保2006年下半年投入试运营。

  蓝色的海洋看似静谧安详,但平静的水面下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此种条件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就被摆放在异常重要的位置。开工伊始,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董事会要求,提出了“确保部优,争创国优”的目标,制定了创优规划,建立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位一体的工程质量创优保证体系:以质量创优为重点,实行全员风险抵押责任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进行质量内控,严把人员、设备、材料进场关;组织审核施工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施工设计;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加大对工程质量的考核力度;组织两次样板工程质量现场观摩会,共评出15项优质样板工程。铁道部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分别对两端铁路工程质量进行现场抽查,辽宁省与烟台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也分别对两端港口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充分肯定了工程与港口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像一把双刃剑,在向大自然炫耀人类科学进步的同时,也对沿线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工程建设中,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羊头洼隧道正处于世界闻名的蛇岛附近,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作业,尽量减少噪音,保护了当地鱼游浅底、鹰击长空的和谐自然景象。

  2007年5月27日 ,国家安监总局、交通部水上安全评审中心等20个相关单位及港口专家组成的港口安全验收小组对南(烟台)北(旅顺)两港码头进行专业验收。验收组组长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刘善援代表验收小组对烟大铁路轮渡港口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验收小组最终形成评审意见如下:一是该安全评价报告依据了法律、法规,符合安全标准评价的要求;二是该评价报告对工程中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场所部位解释较全面、具体,评价方法清楚正确;三是评价单位在对工程现场技术资料查验的基础上,对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较系统的安全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符合工程验收标准;四是与会专家最终通过该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南北港站顺利通过验收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充分肯定,为公司申请创优和下一步开通客运滚装运输奠定了基础。

  高科技铸就铁骥渡船

  因为灾难,人们永远铭记了1999年11月24日这一天——“大舜”号轮船从烟台驶往大连,途中在烟台海域倾覆。悲惨的呼号,升腾的浓烟,死神的阴霾笼罩了这片喧嚣的海域,282条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人民币。

  前车之覆,后世之鉴。烟大铁路轮渡项目是我国第一条、世界第三十五条海上运输距离超过百公里的铁路轮渡,集铁路、港口、渡船、海上安监四项工程于一体,要征服海难频发的渤海海峡,复杂程度超过人们想象。国际上某知名船舶公司的老总曾说:“无论技术还是财力方面,中铁渤海轮渡都无法掌握第三代电力推进技术。”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高新技术资源,运用“跟进、选择、整合”的方法,短短几年,就使我国渡船的主要技术装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渡船水平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建造的渡船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铁路轮渡客运滚装船,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第三代电力推进系统的火车滚装渡船;是我国第一艘满足“两舱不沉”破舱稳性要求和第一艘采用计算机控制调节的纵倾调整系统的客滚船。该项目建造技术难度大,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客滚船建造技术的多项空白,达到了当前同类型船舶建造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人行栈桥是中国客运滚装港口第一次采用航空标准设计的客运栈桥,旅客可以不受雨雪天气的影响,方便、快捷地上下渡船。

  为确保营运安全,渡船在设计上采取了12项安全措施。减摇鳍可以在渡船遇到大风浪时自动伸出,使船的摇摆幅度控制在3度以内;气动抗横倾水舱、火灾报警、喷水喷雾和CO2灭火三套灭火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安全技术的应用,使渡船成为目前渤海湾上航行的安全技术装备最完善的渡船。渡船采用的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及电动舵桨装置等现代造船领域的先进技术,提高了渡船的推进效率和安全性,使渡船操作更加简便,航行中的渡船既可前进、后退,又可左右平移,还可以原地360度回转,保证了靠泊作业与海上航行安全。

  铁路栈桥由德国PAHL公司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联合设计。栈桥接陆端为一股道,接船端为五股道,利用滑动道岔实现一变五的转换,并能与渡船进行随动,满足各种潮位和装载情况下的作业,使火车安全、快速地上下船,是目前世界铁路栈桥中的顶级技术。

  严管理清除安全隐患

  2007年3月,渤海湾遭受1969年以来最大的风暴潮袭击。面对险情,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不畏艰险、严防死守、奋勇拼搏,保证了人员及渡船、栈桥等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经历了风暴潮洗礼的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安然无恙。

  其实,在公司全体人员看来,3月份的风暴潮只不过是2007年众多挑战的一个简单缩影,色彩虽不浓重但真实清晰。

  港口、栈桥、渡船建设是烟大铁路轮渡的硬件,工程建成后的管理运营模式是其软件。只有软硬实现最佳匹配,才能达到安全无事故的最佳效果。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组建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了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落实各种安全卡控措施,并组成了安全监控组。公司班子成员跟船、蹲站进行指导。主管副总经理曾连续7天跟随渡船进行航行监控和轮渡站现场作业检查指导。运输部、安全部等工作人员连续多日跟船航行、在轮渡站进行现场监督、安全检查。

  开通试运营初期,渡船、铁路栈桥、综调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主要设备在使用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司对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制定了具体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对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要求现场操作人员立即上报调度中心通报,限期解决;对设计中不完善功能进行不断修改、补充,使之更适合安全运营的需要。经过这一段努力,各项主要设备性能趋于稳定。

  公司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管理簿册。对涉及运输生产安全的“职工违章违纪登记簿”、“四不放过讨论记录簿”等簿册,及时收集信息,认真填记,并做好信息的运用分析工作;同时,公司还全面落实推进安全管理体系。

   “渤海苍茫隔连烟,半岛相连不相望。铁路轮渡架金桥,火车隆隆当日还。”说到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的未来,总经理迟宝璋激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