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绿色情结萦绕呼伦贝尔草原——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环保建设纪实

2008-07-11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二矿已经停产两年多了——废弃的厂房和两个储煤筒仓孤寂地坐落在巴尔虎草原上。正值春末夏初,草原还未从冻土的寒冷中苏醒过来,只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绿。蓝色筒仓的部分油漆已经剥落,露出了白色的石灰。草原的风吹过筒仓,呼呼作响。

  钟志辉看着筒仓,表情复杂。对于二矿,他是再熟悉不过了。作为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宝公司)销售公司机务班组组长,多少年,他看着一车又一车的煤从二矿运出。

  不远处的宝雁矿和二矿有着同样的命运,它也于2007年被关停。二矿和宝雁矿都是神宝公司的井工矿。“井工矿采煤容易导致地表塌陷,关停井工矿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井工矿的关停,钟志辉无疑是赞同的。

  神宝公司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中部,2005年完成了与神华集团的并购重组,是神华集团的子公司。两个井工矿的相同命运,印证了神宝公司“淘汰小煤井、萎缩井工矿、发展露天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然而,对神宝公司来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似乎超越一切。“‘环保与建设同步,美丽与发展共赢’,这是神宝公司几年来在发展建设上所追求的目标。呼伦贝尔草原是呼伦贝尔人的骄傲,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神宝公司董事长阮东平的话虽朴实,却说得斩钉截铁,一语道出了神宝公司割舍不断的环保情。

  记忆里的爆炸声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悠扬的旋律里,呼伦贝尔草原绿土无垠、碧水蓝天的美丽景象瞬间被勾勒出来。被誉为“天上人间”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外,呼伦贝尔草原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宝日希勒煤田就埋藏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下。

  “宝日希勒”蒙语意为“紫花盛开的山岗”。美丽山岗下的煤田经过千百年的孕育,有着得天独厚的赋存条件,储量丰富,埋藏浅,倾角小,极易开采。

  于是,在某些利益的驱使下,秀色可餐的自然风光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点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围绕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疯狂的开采便开始了。

  冯琨是神宝公司电视台的记者,自小便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在他的记忆片段里,采煤时响起的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是如此的清晰。有时候,被爆炸气浪掀起的土块在飞行了数百米的距离后,会突然掉落在他家的院子里。

  20多年前,冯琨还是一个孩子。悠闲吃草的洁白羊群,碧绿的草原毯子般铺向天边……这是呼伦贝尔草原留给他的最初记忆。然而,美好的记忆不久便被宝日希勒煤田的爆炸声所替代。爆炸声源于地下埋藏的煤炭资源,对于冯琨来说,有关爆炸声的种种记忆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减。

  小煤井的发展速度让冯琨惊讶。“一到晚上,从坡顶上看上去灯火通明,漫山遍野都是小煤井,可壮观了。”由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无序批建,滥采乱挖,一时间,小煤井在草原上遍地开花,最多时候达到218眼。

  冯琨有关草原的美好印象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粉碎了。

  由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煤井陆续出现了冒顶现象。在冯琨的带领下,记者目睹了大片的采煤塌陷区。放眼望去,形成的冒顶坑一个挨着一个,密集的地方甚至连成了片——美丽的草原裂开了一道道伤疤,千疮百孔的景象让人痛心。

  采煤塌陷区危害多

  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首先,塌陷区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对地表生态、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是开采土地损害的最严重的形式之一。资料表明,井工开采1 万吨煤炭就有0.01-0.29公顷的土地塌陷。

  其次,在潜水位较高地区,塌陷区使地下水位上升到地表标高以上或接近地表,就会形成积水坑、沼泽地或使地表盐碱化,破坏土地的经济使用价值。我国黄、淮海中部地区地势平坦,潜水位高,这里分布着许多大型煤矿,如徐州、淮北、淮南、枣庄、兖州等矿区,煤炭开采造成土地生态损害严重,并有大量的常年积水区,最大深度达10米左右。

  由于呼伦贝尔草原潜水位较低,塌陷区的主要危害是对地表生态和植被的破坏。对于这种破坏,冯琨的感触无疑是深刻的。小时候,他记得草原的草有一人多高,牛要是进到草丛里,一眨眼就隐没了。而眼前,草原的草开始变得稀疏,冒顶坑一个连着一个,在远方变成了黑点。

  冒顶坑还经常吞噬生命。用冯琨的话说,“这些小煤井像是张开的大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人给吞没了。”他的话并不是没有来由——几年前,一家三口人过来买煤,正买着的时候,小煤井突然冒顶,20多米的深坑一下子就把三人给吞没了。更恐怖的是,工人的工棚有的建在小煤井上方,晚上睡觉时还好好的,可第二天一看,工棚莫名其妙消失了,“所有工人都被砸在了冒顶坑下面”。

  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煤矿主是罪魁祸首,留下了这么一个烂摊子。”冯琨的语气里有着一丝愤怒。在他看来,获利最多的是小煤矿主,承担相应责任最少的也是小煤矿主。“他们只管挣钱,挣完钱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了。”

  事实上,由于矿业活动历史久远,内蒙古自治区因采矿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内蒙古自治区从 2004年起,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大力改善生态环境。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配套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 7000万元,重点对 大型煤矿进行恢复治理。

  作为这片草原上的国有煤炭企业,面对草原环境的恶化,神宝公司在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简陋的情况下担起了环境保护的重任,把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重视。2004年,神宝公司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定了预防污染方案、环境保护应急预案。2005年,神宝公司关闭了最后7对小矿井,拉倒了井架,回填了井口,并利用露天矿剥离的土方对冒顶坑进行了回填。

  由于井工矿采煤后容易出现冒顶问题,神宝公司毅然关闭了一矿、二矿和宝雁矿三个井工矿,重点加大了露天矿的扩能建设,一号露天矿项目总投资近26亿元,改建后生产能力将达1000万吨/年。提起宝雁矿的关停,冯琨似乎还有点“惋惜”。毕竟,在关停之前,宝雁矿投资数百万元,完成了设备的更新改造,安装了瓦斯监测系统等许多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挡住神宝公司关停井工矿的步伐。

  庞大的土堆,轰鸣的机器声……神宝公司回填冒顶坑的工程仍然在进行。目前,神宝公司已经利用露天矿剥离的土方回填了冒顶坑124个,回填了小煤井70个,回填土方79.3万立方米,平整恢复植被面积93.9万平方米。

  巨大的反差

  海拉黑公路在巴尔虎草原上铺展。公路两旁分别有两个煤矿,神宝公司的露天矿在东,另一个据说是香港人开的矿在西。然而,一条路的分割让两个矿有了迥然不同的状况。

  东边,神宝公司露天矿排土场的一角泛着淡淡的绿意,掩映在樟子松碧绿的枝叶间。排土场附近,一头牛抬头看看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后,又低下头去,悠然自得地吃起草来。而西边,那家矿开采出来的煤散乱地堆放在草地上,让原本荒凉的草原看上去更加灰暗。 “如果风大的话,满天都是煤尘,根本睁不开眼。”随行人员这样描述道。

  神宝公司对露天矿排土场的植被绿化下了很大的功夫。“腐殖土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大约100年才能形成。因此,它对于排土场植被绿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行人员指着泛着淡淡绿意的草皮对记者说:“草皮都是一块一块从地上割下来的,然后放到排土场。”为了保证绿化效果,神宝公司移植露天矿扩能建设区域内的植被,人工绿化排土场3.5万平方米,使昔日光秃秃的排土场穿上了绿装。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挡风墙。”坐在车上,当记者还惊叹于排土场的庞大和工程的繁复时,一道蓝色的巨墙瞬间映入了眼帘。这道蓝色的墙壁犹如天幕,将扩能建设中的露天矿施工现场与美丽的草原隔开。据介绍,该挡风墙总投资达850万元,总长度3.7公里,由钢筋混凝土和蓝色彩钢板组成。绵延数公里的草原人工防护墙阻挡着风沙,像一条飘逸的蓝色丝带,萦绕在神宝公司露天矿的西侧,给碧绿的草原增添了一抹惊艳之色。

  挡风墙的尽头连接着几排樟子松,鸟叫声时不时从中传来。在新建的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和露天矿之间,神宝公司投资42万元栽种了6000株樟子松,还建起了一条3000米长的防护栏,派专人定期浇水看护,有效地保证了树苗的成活率。如今,6000棵樟子松已经全部成活,不久的将来,这些树将成为草原上的一道绿色屏障。

  记者在林中拍照的间隙,一只巨大的鹰扑愣着翅膀从林中飞起,鹰的翅膀展开后大约有2米,瞬间便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中。记者和随行人员被这突然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吓了一跳,“能在煤矿见到这么大的鸟,真是太难得了!”同行的另外一位记者感叹道。

  神奇的地面快装系统

  张师傅是神宝公司销售分公司自备铁路线的火车司机,1998年的那场大洪水并没有从他的记忆里褪去。“铁路两旁都是水,一片汪洋。”他这样回忆10年前的场景。

  “铁路运输差一点受到影响。”想起10年前的洪水,张师傅仍然心有余悸。只是,像1998年那么大的洪水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情况并非是好转的——在他看来,草原现在变得越来越干,风沙也越来越大。“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大的时候能把铁道线给埋上。”

  不过,令张师傅感到欣慰的是,神宝公司在40公里长的自备铁路线两侧种上了树木。从火车车窗向外望,张师傅能看见那些还未长大的树。虽然它们现在小了点儿,但张师傅还是满怀希望:“长大就能起到挡风挡沙的目的了”。

  钟志辉曾经和张师傅有过同样的忧虑。只不过,钟志辉担心的是煤——他怕在装车过程中散落的煤覆盖铁路线。“晴天煤尘弥漫,风天煤尘袭人,”他这样形容煤炭筛分、装车时的景象。而现在,他的担忧已经没有必要了,神宝公司现代化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帮他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昔日煤尘乱舞的场景已成为了记忆。

  “过去,公司的露天矿煤炭筛分、装车站都是露天建设,每当外运装车时,整个露天筛分厂煤尘飞扬,弥漫周边几百米的区域,使公路上过往的行人和车辆深受其害,污染了周边环境。”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神宝公司于2005年倾全公司之力,自筹资金1.2亿元,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条封闭式的集煤炭破碎、运输仓储、快速定量装车于一体的现代化露天矿千万吨地面生产系统,使煤炭从破碎、运输到装车的整个过程实现封闭式运行,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6个月的时间就把整套快装系统建成,这在国内不啻为一个神话——一般情况下,建成整套快装系统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目前,这条在极短时间内建成的快装系统运转良好,每小时可仓储煤炭1.6万吨,40秒就能装满一节载重60吨的车厢,具有可观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快装系统的不远处,就是神宝公司露天矿生产现场。80米深的露天矿庞大无比,记者担心,这巨大的生产能力会不会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威胁?然而,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露天矿根本没有纷飞的煤尘。露天矿底部,总价值达800多万元的两台洒水车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洒水形成的巨大水幕在露天矿黑色背景的映衬下是如此的醒目;从降尘管路喷射而出的水花萦绕在四周,不但起到了降尘、防火的目的,还给露天矿单调枯燥的底色抹上了灵动的一笔。

  阳光穿过孤寂的云层,唤醒了广袤草原的冻土。于是,一种生长的力量不可阻挡地破土而出。放眼望去,四周皆是星星点点的绿。不远处的樟子松林里,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清脆的鸟鸣声声流淌,伴着鸟鸣,神宝公司的绿色情节萦绕在呼伦贝尔广袤的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