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对比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管理

2005-04-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职工培训不可小视 
  澳大利亚的煤矿对员工进行培训,是按照职业健康与安全法的要求,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确认的培训,所谓确认的培训,是由各州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机构通过考核,合格后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十分重视效果,不仅对下井员工严格地进行全员培训,而且对临时需要下井的外来人员,包括合同工、科研人员也要培训,就是外来参观的人员,下井前也必须进行短期培训。培训的时间从几小时到一天不等,目的是让每一个入井人员都知道井下的环境,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遇到紧急情况应当如何应急与处理。从而达到安全入井、升井的目的。 
  我国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总则部分第六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这一要求,各单位都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职工举行轮训。通过培训,让职工掌握应知应会,适应井下的环境,来达到安全的目的。 
  我们的安全培训同澳大利亚相比在培训方式、内容、效果基本上相同,但在小的细节上还没有澳大利亚细致、到位。如外来人员参观,许多煤矿还没有认真地短期培训,让入井人员掌握入井须知,井下注意问题等等。 

  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尽管澳大利亚煤矿煤炭生产采用综合机械化采掘,煤矿的安全管理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并不是没有隐患和事故,煤炭生产同其他行业相比,也是高危险行业之一,也发生过多起事故。为确保安全生产,他们所有矿业公司实行了潜在报告制度:即鼓励工人和技术人员寻找事故隐患。对新引进的设备、新的工作环境都要进行风险评估。所谓风险评估就是由一个集培训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和操作人员为一体的矿内的庞大组织,以寻找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为目的,并针对这些潜在事故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是我们的安全方针,方针的重点突出安全的预防工作,尽管我们从加强职工培训人手,制订出《三大规程》,采取了“党委管党,行政管长,工会管网,团委管岗,家属管帮”的齐抓共管的好措施,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流于形式现象。预防为主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做到“关口前移”,还没有象澳大利亚成立专门人员,认真花大精力去探讨和研究存在的问题隐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现场管理严格把关 
  澳大利亚的现场管理,采面管理实行工长制,工长负责井下的安全检查,包括瓦斯浓度、顶板条件等,并严格执行工长两个小时检查一次,把检查的结果写在工作面的主要入口处。每个人在进入工作地点之前,必需查看工长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必须与矿调度联系、核实。另外对进入工作面的人数严格控制,一般为15人,包括行政人员和参观人员在内。他们在工作面入口处有一面木版,上面挂有15个小铁牌,每一个进入工作面的人都要拿一块,出来时挂回去,当木版没有铁牌时,外边的人必须等里面的人出来后才能进去,目的在于限制工作面的人数,同时,一旦发生事故,知道面上的人数,以利于营救。 
  应该说,我们现场管理也是十分严格的,特别是安全监督也是十分到位的,所有作业头面都有专职安检员24小时不间断监督,对于发现的隐患能当即处理的就当即处理,处理不彻底不生产,不能当即处理的限期、限人、盯住整改。另外,狠反“三违”,严惩事故责任人和“三违”人员,不手软,不姑息迁就。在现场管理上都是大同小异,但相比起来,澳大利亚更严格、更细致,特别是对进入现场的人数限制得更严。 

  安全带来效益 
  澳大利亚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加之有较好的环境,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和状态,生产积极性较高,真正体会到安全就是效益。澳大利亚煤矿的全员生产效益是1.656万吨/年,年产量超过2亿吨,其中80%用于出口。2000年到2001年间,新南威尔士州59个生产煤矿的生产效益是1.16万吨/年,其中35个井工矿的生产效率为0.83万吨/年,雇用9932人,死亡2人,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4;2003年煤矿开采甚至做到了零死亡。2004年安全工作做得更好,全员生产效益较上年又有所提高。 
  我们也提出了安全是生产力,说明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实施,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人们对安全管理更加重视。我们从安全管理中,确实体会到安全带来的实惠,同时也尝到事故带来的痛苦,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创造好效益。由于我们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个别人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特别是自主保安意识淡薄导致许多事故的发生,2004年10月20日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1月28日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共有314人遇难;2005年2月14日辽宁孙家湾煤矿又发生了瓦斯爆炸,214人遇难。尽管我们百万吨死亡率在不断得到控制,但一次次矿难的确到了该深刻反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