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库位于一级支流大哪沟上游。坝址以上干流长约7km,控制流域面积4.3Km2,总库容131.00万m3;正常库容79.5万m3。该库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小⑴型水利工程,控灌面积4860亩,实际灌溉面积2300亩。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卧管组成。
1、水库大坝建于1955年,1958年完工。**水库大坝系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000.00m,坝顶轴线长45m,坝顶宽3.0m,最大坝高14.5m,最大底宽59.92m;堆石棱体顶高程为989.146m,底宽11.68m;上游坡比1:1.7、1:2.0,下游坡比1:2.0。
2、溢洪道布置在坝体右岸的垭口上,由控制段和泄槽组成,全长98m,泄槽后无消能设施,水流通过泄槽后汇入下游河道。溢流堰为闸孔泄流,底板高程996.400m,为了人行交通的需要,在控制段设置有交通桥共4孔,每孔净宽1.6m,闸室总宽度9.4m,闸墩宽1.0m,溢流净宽6.4m。泄槽长96m,边坡1:0.1,坡降1.5%。
3、放水设施位于大坝上游左岸,共开孔28个,孔径φ=250mm,每孔放水流量Q=0.17m3/s,放水孔底坎高程986.70m,最大放水流量Q=0.5m3/s;卧管底部设消力池,池长1.2m、宽1.2m、深0.6m,池底高程984.00m;涵管为矩形断面,底宽0.5m,高0.6m,长75m。涵卧管底板及边墙均由浆砌条石砌筑而成,厚0.3m。
该水库地理位置较高,库容相对较大,一旦失事,将对下游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下游2个电站(860KW)造成灭顶之灾。因此该水库的安全尤为重要。
1、大坝:坝顶较平整,无明显沉陷;发现有白蚁活动迹象,蚁线蚁被较明显,属建巢危害类土坝;上游坝坡曾进行过板石压坡、砂浆勾缝处理,经长期运行,勾缝处普遍出现脱缝现象;下游坝坡未进行护坡处理,杂草丛生,在高程993.00m处出现大面积散浸渗水,散浸面积75m2,渗漏量约0.04L/s;坝后左右两坝肩均有漏水现象,右坝肩漏水严重,漏水量经实测达0.056L/s。
2、溢洪道全断面无衬砌,目前风化较严重,两岸边坡较陡,坡比为1:0.1,边坡稳定性差,垮塌时有发生。且溢流堰进口右岸紧邻林区公路,边坡垮塌影响到公路。
3、放水涵卧管漏水,2006年3月现场采用三角堰测得漏水量为1.4L/s。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①卧管放水孔封盖不严密引起漏水,水库水量损失较大;②涵管运行年久,为板石浆砌而成,局部段落变形,灰缝浸蚀脱落,导致缝口漏水。经调查涵管漏水有13处之多,其中一处呈喷射状。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基坝肩均置于粉砂质砂岩夹泥岩基础上,属弱透水带,大坝运行过程中,未见坝基漏水;但由于大坝填土与岸坡结合不良,有渗水现象;大坝坝体填筑料主要为坡洪积粘土,采用石磙碾压,由于在施工为群众运动,碾压不密实,工程质量较差。运行表明,大坝下游坝坡存在大面积散浸。
溢洪道基础为粉砂质砂岩夹泥岩,溢洪道全断面无衬砌,岩体风化、冲刷破坏较严重,两岸边坡较陡,垮塌严重。
放水涵卧管涵管壁漏水有13处之多,系浆砌体缝口渗漏 。
枢纽工程施工质量部分未达到规定要求,工程运行中已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安全。按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可认为工程质量不合格
该水库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制度健全,防汛调度权限、职责分明,由于该水库养护维修工作经费全靠水库灌溉收入维持,无法维持水库正常运行,因此,日常监测、巡视检查和维修养护工作不能按规定要求开展。对运行中暴露的工程安全问题不能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定为差。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大坝不满足国标GB50201—94标准;
②大坝坝体、右坝肩渗漏;
③放水涵管变形、开裂、渗漏;
④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
⑤坝体白蚁建巢危害严重;
⑥水库无观测设施。
对运行管理或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
1、尽快对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枢纽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在工程整治设计时应进行方案比较,并按程序报批;
2、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在水库除险加固前,应限制水位运行,加强大坝日常巡视,加强大坝渗漏观测并做好记录。
安全鉴定结论:本次对水库防洪标准复核、结构安全评价、渗流安全评价,结合现场检查,鉴定结论如下:
1、本次对水库工程质量评价,经评定为不合格。
2、本次对水库运行管理评价,经评定为差。
3、本次对水库防洪标准复核,经评定为C级。
4、本次对水库渗流安全评价,经评定为C级。
5、本次对水库结构安全评价,经评定为B级。
6、本次对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经评定为C级。
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第九条,该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为C级。
上一篇:石相小学交通安全演练小结
下一篇:东留石小学安全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