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生产之误区

2013-09-03   作者:王豪杰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已经开展半年了,回顾上半年安全工作,一些单位尽管下发了安全管理文件,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可是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问题究竟在哪里?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部门在安全管理上仍存在一定误区,要走出误区就必须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做到杜绝以下几点:

  一、上级不认真,下级不重视。

  安全隐患排查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为了实现安全无事故,安全管理部门会常检查、促整改。因为不检查就不知道隐患在那儿,也就谈不上促整改了。但是正因为管理部门的经常检查,使某些岗位的职工忽视了自身的安全义务,对本岗位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总想着有问题别人会查出来了,管安全的都没查出什么安全隐患那就是不存在隐患了,就抱着侥幸心理,最后酿成大祸。

  二、舍不得投入。

  只要把安全工作搞好了,实现单位不出事故,职工不受伤害,就是为单位的经济工作创了效益,为广大职工谋得了幸福,这就是安全对单位的最大回报。但是因为安全是一个长期投资性的工作,使个别管理人员忽视了前期的小投入,正是为了防止以后的大损失服务的,因为一直没有因为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就渐渐的生产了“节约”的思想。结果把投入的小利益看得重了,安全的砝码就轻了。

  三、报喜不报忧。

  某些岗位、部门明明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可是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专挑成绩讲,闭口不谈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使早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重视和解决,最终使隐患变成了事故。

  四、工作浮浅。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把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不仅仅是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写几篇总结就能解决问题的,想要把这项工作干好,必须下大气力真抓实干,不能只是口号多、实事少,喊的多、干的少,想法多、落实少。大话空话喊的多了,只会让人产生麻痹思想,使活动流于形式,使安全工作变得空洞乏力。

  五、欺上瞒下。

  安全管理人员对一些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人和行为,不敢碰硬、纠正和大胆管理,而是为了“面子”搞平衡,甚至和稀泥,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上,采取欺上瞒下,弄虚造假的手段,助长了不良风气,使“三违”现象愈演愈烈,为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导火索。

  六、业务技能不过硬。

  安全生产工作是严肃的,是既含技术成份又包括管理艺术,需要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并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出新。这样在平时开会、讲话、管理的时候,才能说在点子上,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这样才会让人信服,才会有人听,指挥才不致失灵。只有做到懂工艺、懂设备、知环境、了解人,方能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七、不切实际。

  为了更好的宣传、学习安全知识,我们常常通过各种问卷答题、演讲竞赛、技能比武等安全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更让人喜闻乐见,使安全知识的普及更易于接受。但是有时候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信奉“拿来主义”,为了完成安全管理多样性创新工作,把别人的安全活动直接拿来自己单位执行,执行过程中不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则,有的甚至是脑子一热,弄一个很不成熟的点子,急匆匆的去搞,结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是有始无终瞎忙乎。

   八、己不正不能正人。

  安全管理人员不能遵守规章制度,是最严重的事情,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也是极大的。如果职工看到管安全的人还在违章,你再去管职工时,职工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如果自己都做不到以身作则,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做好呢?一旦这种事实形成,就很难挽回影响,最后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给安全生产埋下了无数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