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问题,只有懂行才看得清摸得准--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06-02-16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吉化“11·13”爆炸后,中国石化协会立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行业对安全问题进行拉网式检查。会长李勇武说,在行业面临重要问题的时候,行业协会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5年11月13日14时至15时左右,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一化工车间连续发生爆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以下称石化协会)于15日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称《紧急通知》),要求业内企业立即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避免重特大事故再度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该协会会长李勇武希望,安全生产要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从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工作转变。

据该协会办公室主任徐宁介绍,“11·13”事故之后,正在国外访问的李会长立即致电副会长杨伟才,表示在行业面临重要问题的时候,协会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委托杨副会长向全行业发出保证安全的呼吁。

14日,该协会向吉化公司发出慰问信;15日,《中国化工报》以《李勇武再次强调安全为天·协会正在起草行业安全生产紧急通知》为题作了报道。

17日,《中国化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公布了《紧急通知》和协会要求业内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的消息。随后,各地化工企业积极响应,全面安全检查相继开始。

 

行业协会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4月28日,第一任会长是曾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的谭竹洲,现任会长是前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局长李勇武。该协会目前拥有会员单位300多家,下辖专业协会42个,行业覆盖面约70%。

石化协会一直认为:行业协会是行业的代表和利益的维护者。行业在企业无法完成的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和更新、行业安全经验的推广和事故教训的吸取上要发挥作用,在行业发生重大问题的时候,协会更要从整个行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主动开展工作。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了行业主管部门,但是行业仍然存在。协会副会长孟全生说,石化行业是一个大行业,行业内的人、机(设备)、环(环境)、料(原料)、法(制度、规章)都各不相同,对行业的安全问题,只有懂行的人才看得清、摸得准。同样都是搞化工的,搞氯碱的对氮肥的问题就搞不清楚,而安全不仅涉及到安全管理问题,还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问题,以前在一些事故的处理中,由于不懂专业安全技术曾闹出不少笑话。

另一方面,石油化工行业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工艺条件是高温、高压或者低温、负压。基于这样的特点,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是基础,做好这些工作是全行业的共同责任。如果行业不把安全、环境、职业健康这些基础的工作做好,就会上演印度博帕尔那样的悲剧。所以,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行业主管部门撤消了,行业协会就应该承担起引导行业安全生产这个职能。

 

安全管理像“空中楼阁”

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之后,石化协会前任会长谭竹洲专门赴川渝两地,对天原化工厂、川化集团等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考察,并召开了行业技术专家会议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41条禁令》是化工部1982年颁布的,是全国化工企业谨慎恪守的规范,它的积极影响并没因化工部的撤消而失效,但近年来对这些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规章制度有所松懈。对此,谭竹洲约见《中国化工报》记者,以会长的名义重申了《41条禁令》,随即《中国化工报》全文刊载了《41条禁令》。

这些规章制度是从无数次事故中找出的共性的概括,不因为行政部门的变化而改变。行政部门管理行业,尽管以行政权威为主导,但在尊重和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其历史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正是由于这一缘故,现在没有了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在安全方面犹如群龙无首,对自主管理安全很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应的综合管理部门又因为在过度期内尚不能满足,或适应不了企业多年养成的依靠上级的习惯;企业对一些上不了靶的管理缺乏信心,行业组织又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于是很多安全措施就成了“空中楼阁”。

 

行业协会做安全没有了“腿”

在行业安全管理不断弱化的历史背景之下,2001年成立的石化协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协会,依靠下面的40多个专业协会,始终把安全写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中。如果可以把行业协会比作一个人的话,石化协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但是要承担这样的责任就注定要劳碌奔波,甚至费力不讨好。

行业协会为企业谋发展,比如反倾销、减少贸易壁垒,企业求之不得,但为了维护整个行业利益,促进行业自律,要求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增加安全投入就难了,因为侥幸心理很普遍,很有市场。安全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需要一个有强制约束力量的执行体制才能保证。和以前具有行政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相比,行业协会开展安全工作没有了“腿”,跑不动了。

记者将11月17日、18日、21日《中国化工报》报道的各地化工企业全面检查的形式进行了归类,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由当地安委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进行检查;由安监局组织检查和其他工作;当地化工系统或者化工企业联合或者是大型化工企业进行自查。据孟会长介绍,吉化的事情发生之后,大家的一致共识是协会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协会能做的也只能给300多家会员单位和40多个专业协会下发《紧急通知》。地方和企业有没有开展检查、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开展的效果如何,作为协会,力不从心:没有法律、制度、行政上的权力保证,协会无法监督督促企业落实;没有资金进行项目攻关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协会的工作开展有很大难度。孟戏称,我们以前还在化工部里干过,是“老人“,企业里的“老人”们都还认识,还有些“余威”。说什么企业里都愿意照着去做,等两边的“老人”都不在了,不知道你张三李四,更不知道会如何了!正是基于问题,一些比较“聪明”的行业协会都不会主动淌安全这滩“混水”。

 

没有腿,路该怎么走

在成立之初,该协会就把反映企业的呼声,维护企业的权益,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业管理新机制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石化行业是一个大行业,下面还有氯碱、硫酸很多行业,每个行业的生产工艺、原料不一样,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不一样。上任不久的会长李勇武对石化协会的定位非常准确:“综合性的协会要依靠支撑体系发挥作用,我们的角色是‘导演’,专业性协会、地方协会和企业是‘演员’”。

石化协会工作起来不能像以前政府部门那样畅通,协会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作网络。经过4年的摸索,石化协会已经建立起来了由42个专业协会、地方行业协会、和地方经贸委下面的行办、各种技术机构组成的支撑体系。国家整个体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各个组织、各种模式都在磨合,行业主管部门撤消了,综合性协会成立的时间也不长,在这方面也是一种摸索。协会有责任做好安全,但效果怎样,还需要实践证明。

孟会长说,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是一种自主管理,和以前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不同。过去是由国家法律或者政府行政法规要求企业去完成,现在由协会提供服务,协助企业自发完成。协会对政府,其作用就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建议;对企业,一是帮助企业加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帮助企业把安全和职业卫生当成第一要务,树立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意识。所以,石化协会在2005年6月召开共享全球最佳经验,提倡责任与关怀大会。孟会长介绍,其实行业内有些化工企业在行动上已经做了责任关怀方面的工作,只是还没有提升到这样的理念,在行业内提倡责任关怀就是要把这些理念普及到各个企业。二是综合性协会和专业协会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专业协会最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职业安全、工业卫生,里面有共性的东西,综合性协会就从这些共性的角度提出要求开展服务,但是共性里还有个性,如何在你的专业行业里来加强管理,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就需要专业性协会发挥作用了。石化协会不会给你解决具体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专业性协会来解决,但是从加强意识这个角度可以有所作为,发出《紧急通知》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石化协会是全国综合性协会,协会的工作不仅包括安全,包括行业的各个方面,比如循环经济。协会对企业的号召力来源于协会长期以来对企业做的实事,企业对行业协会的评价就是对你提供的所有服务的评价。企业要认识协会、研究协会、利用协会,协会能为我干什么,专业问题找专业协会,一些产业性的问题就可以反映到综合性协会,石化协会与国外相关行业协会和大的跨国石油化工企业建立了联系,外国公司要到中国投资合作、建厂都愿意到石化协会了解、听取协会的意见。(特别鸣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