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周心权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1967年至1982年在江西乐平矿务局沿沟矿任通风区长和工程师,1982年至1989年在美国密执安理工大学采矿系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1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从事博士后研究,留校工作至今,1993年至1995年在美国密执安理工大学合作搞科研。
这些年周心权教授主要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安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工业通风,消防工程等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工作。但对于安全生产,周教授投入了极大的“人文关怀”。他认为,关爱生命是职业安全工作者的基本任务,要履行这一职责,职业安全工作者应解决好以下问题,特别是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些问题。
关于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周教授提出要重视“安全第一”与“生产第一”的矛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在一些人思想中,生产是本,安全工作只是为生产服务。于是企业的安全职能机构被列入为一线生产部门服务的二线辅助部门,甚至成为一线机构下岗人员的收容所。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生产部门的人才求贤若渴,而对安全职能机构的人才却熟视无睹,专门安全技术人才长期匮乏。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不仅重视满足生存、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而且愈来愈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舒适等条件。职业者一天当中有1/3的时间在职业岗位工作,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人们越来越看重工作环境。周教授认为,安全生产工作者应当理直气壮地强调,安全不仅为生产服务,更为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劳动尊严服务。
近年来,安全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安全经济学产生了。安全经济学分析安全工作投入产出的关系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事故直接和间接损失的定量分析,从而使人们了解安全工作的经济意义。这类分析往往基于单个企业的单次重大灾害事故损失,有待于已发生和未发生灾害事故的大量企业的安全投入和产出的数据统计分析来完善。周教授说,重大灾害事故是一小概率事件,可能百次违章也未发生一次大事故,而每次违章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对业主是一个诱惑,使之产生侥幸心理继续违章生产,直至大事故发生。周教授指出,在一些业主特别是私营业主身上,这种“赌徒”心理是存在的。不能不看到,安全工作总投入可能大于各类事故的总损失。也就是说,尽管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但仍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因此,在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主要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劳动尊严。 周教授提出,仅靠业主特别是私人业主自觉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观念,凭良心办企业是不够的,还应建立稳定、健全的制约机制。这一机制包括法律法规的约束,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和监察的约束,社会舆论和媒体监督的约束,以及外贸出口的约束等。不管业主自觉不自觉,在健全的约束机制下,有关部门监督业主按规则追求生产利润。 在科研领域,周心权教授成果累累,他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四部(《矿井火灾风流最优定量控制》,《风流动态模拟软件MFIRE的功能扩充、修改及程序编制》,《矿井火灾救灾理论与实践》,《矿井火灾防治》,主编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统编教材40册,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八五”、“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部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