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高亭司分公司采煤工周新祥先进事迹材料
郴州市华润煤业有限公司高亭司分公司(前身为高亭司煤矿)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能人,他的名字叫周新祥,今年已五十三岁的他,还在井下一线工作,这源于他与矿井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周师傅在井下爬摸滚打几十年,通过不断实践和积累,掌握了丰富的井下作业经验和知识,采煤掘进、救护抢险、采区工程布置等无一不通,成为井下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井下一线,他的青春他的爱 2007年5月,华润煤业高亭司分公司举行了一次“从事井下一线工作二十年以上员工”的表彰活动,周师傅被当仁不让地推到了大会前排最醒目的位置。公司领导在介绍他的事迹时动情地说:“现在我矿在井下一线工作且年满五十周岁以上的仅有三人,周师傅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唯一一位从未离开过井下一线工作的老员工,井下工龄最长,资历最老,他为高亭司这个矿山企业作出的贡献无与伦比!”是的,周师傅在井下足足干了35个年头,在整个矿区绝无仅有。人生会有几个35年,然而他却把最宝贵的时光奉献在矿井里,以剁斧锹镐电锤为伴,与巷道采区煤炭打交道,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周师傅1972年参加工作,下井那天他刚满十八岁。与他一起招工下井的共有45人,这批人绝大部分因种种原因相继离开了井下一线。他本来也有机会,脱离这个苦脏累险的岗位。1991年,曾在他手下当过小工的时任矿长准备把他调离井下。周师傅的妻子听说后,十分高兴,劝他抓住机会。周师傅想了一宿,觉得自己在井下工作顺心,受人尊敬,习惯井下的一切,割舍不了与矿井一线的情结。于是断然拒绝了,气得他妻子好几天没理采他。2005年,公司来了一批退休指标,凡年满50周岁且具备相应井下工龄条件的员工可以提前办理退休,周师傅正好符合条件。但公司领导考虑他井下经验丰富,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挽留他再干几年。这也正中周师傅的下怀,他二话没说,继续留了下来,奋战在井下最前线,向新矿工传授经验技术,续写壮丽余篇。
采煤掘进,谁与他争锋 1972年周师傅刚从农村招工入矿,住的是简易工棚,从事的是井下作业,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周师傅从不言苦言泪,脏活累活抢着干。那时他长得浓眉大眼,墩墩实实,有一身好力气。先在井下一线当小工,因他做事勤快,肯下力气,又爱动脑筋,不到半年就被队长相中,提拨当了大工。那时当大工很不简单,一般要在井下锻炼二三年,熟悉井下环境,掌握了一定的作业知识,才能有资格当大工。周师傅破例不到半年当上了大工,成为当时大工当中最为年轻的佼佼者。
那时侯,大工的主要工作是打眼放炮,砍顶扛栌,架棚支护。因为我省特别是湘南一带的煤矿地质结构复杂,煤层薄,开采方式基本上是传统原始的人工挖掘采煤,机械化使用程度不高,所以大工的工作效率就决定了采煤速度快慢。而衡量大工水平高低基本上是看巷道支护速度。大工身上携带的主要工具是剁斧和挖斧。周师傅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是个爱钻研的人,他认真研究架棚支护砍顶扛栌的技术,不断总结经验,下苦功练习砍顶子,力争快速准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砍顶子技术练得炉火纯青。别的大工使用的剁斧一般四斤来重,他的却足有五斤。他操着剁斧毫不费力,运用自如,砍顶子时又狠又准,速度很快,扛栌支护速度自然提高了。别的大工扛一架栌,他在同样的时间里能扛两架,采煤就比别的班组快得多。别的班组一个班出一百二三十吨煤,他所在的班就能出一百六七十吨煤。1976年那年他所在班组曾出过二百零一吨原煤,这个最高纪录至今没有班组能打破。有段时间,一些大工也想学学他的砍顶扛栌技术,他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了他们,使得大家的采煤速度普遍得到了提高。
后来因工作需要他又调到井下掘进队,从事掘进工作,在掘进队他认真研究打眼放炮技术,对炮眼的走向、深浅、装药量反复研究,把握尺度,使定向爆破达到最佳效果,在砌碹治拱阶段,他砌的段面总是中规中矩,不打马虎眼,砌好后的拱子很少出现重缝、干缝及瞎缝、狗洞现象,墙体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壁后充填饱满,验收达标率达100%,根本不存在返工现象。
采区工程布置,他的拿手好戏 井下一线工作时间久了,周新祥在采煤掘进的同时,用心记下每条巷道、每个工作面的方位位置,在大脑中形成轮廓和想象的位置空间,时不时拿着技术员所携带的图纸进行琢磨。开始时,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怎么也看不懂图纸上的一道道直线、曲线、等高线。如何面对这道坎?周师傅又拿出了他“拼命三郎”的作风,立志不管下多大功夫,一定要拿下这块“硬骨头”,于是,一方面他对照自己所熟悉的井巷和工作面,分析出图纸里面各条线的门道,掌握图纸中巷道的分布。一方面虚心向矿里的技术员学习,向老工人请教。两年下来,他不但学会了识图,更是对矿井的整个巷道走向及工作面布置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哪里是大巷、引巷,哪里是采煤区、采空区,哪里有老巷,在他心中一目了然。井下巷道有上百条,绵延数十千米,采区数十个,采空区上百个,他根本不用看图纸,走到哪里能说出准确的位置,周围分布有哪些巷道,好像他有一副电子眼,能穿透石壁,看到巷道以外的东西。由于对采区巷道位置和煤层走向了如指掌,所以在采区工程布置时就能准确无误。工程布置很重要,对采区情况不了解的话,难以达到标准,既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又浪费工时材料,使采煤不能彻底,达不到最佳效果。一些技术员在布置采区工程时,由于没有合理分析井下地质情况及巷道分布情况,凭空想象,结果布置的工程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周师傅完全凭借经验,他根据煤层分布情况,先绘测草图,布置的工程简明实用,节省了材料,提高了工效。久而久之,矿井几乎所有的工程均由他去布置,许多技术员也要向他学习实践经验呢。
周师傅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徒弟们,总想把自己最好的技术及经验传授给他们,他认为:工程质量是一项责任性很强的技术,既要有丰富的采煤掘进经验,又要对矿井的巷道很熟悉,还要肯吃苦、虚心学习,不然的话就很难学好。这番话其实就是他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经验之谈。
井下抢险,走在最前头的是他
井下作业是一个危险的作业,安全事故难以预测。周师傅是矿里的辅助救护队员之一,作为业余的救护队员,平时要承担采煤掘进任务,一旦发生事故,就参加抢险工作。周师傅参加过矿里几乎所有的事故抢险工作,有掉底、穿帮、空顶引起的跨巷事故抢险,有瓦斯燃烧、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穿水事故抢险。参加过多少次抢险工作他自己也数不清,反正由他亲手救出来的员工有十五六人之多。由于他熟悉井下情况,加上他身体强壮,胆大心细,每次抢险都由他走在抢险队伍的前头。1994年,我矿高堰工区掉底垮巷事故的抢险,许多老矿工仍记忆犹新。当时,高堰工区井下一段十余米引巷突然掉底垮落,有七个人被困在采区。市煤炭局组织专业救护队前去抢救,救护队员努力清除引巷垮落的矸石,边掘边支护。但由于方法不得当,新的支护很快被外来压力冲垮,抢救工作进展缓慢,4个小时还扛不起一架栌。被困的工友处境越来越危险,工区主任急得直掉眼泪,周师傅也很着急,他查看了事故现场,深思良久,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即改用6米长的杉木取代2米长杉木支护,使杉木的受力面积增大,这样就能保证支护成功。修改方案得到了抢险指挥部的肯定,周师傅亲自带领救护队员架棚扛栌、清矸,把支护一架一架往前延伸。十五个小时后,七个人终于成功获救,无一伤亡。
抢险是艰辛的,但更充满了危险,在施救别人的时候,同时把自己也置身于危险之中。周师傅也深知这一点,但为了抢救员工的生命,即使冒更大的危险,他也会坚定地去抢救,这是他的个性。当然抢险不能蛮干,要沉着冷静,认真组织抢险的每一道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确保抢险工作万无一失,这就是他每次都能抢险成功的原因。
井下作业,最重要的是安全 在井下工作35年,经历过许多安全事故,周师傅曾感慨地说:“安全比什么都重要”,每天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归来,是人生之中最幸福的事。周师傅认为,要确保井下安全,关键在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任何一个作业环节都要严格按《煤矿规程》操作。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支护上他严格把关,要求支护牢固,严禁空顶作业,放炮时要坚持“一炮三检”制度和“三人连锁”制度,掘进巷道中发现有空帮、空顶现象,就会遭到周师傅的严厉批评。他最看不惯那些“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人员,只要给他撞上了,他都会插手去管。跟他一起作业的员工都挨过不少骂,对他有几份敬畏,虽然在他的班组中干活有些不愉快,但是安全事故却从未发生过。所以大家乐于跟他在一起,有他在身旁就有了安全的保障。
以矿为家,扎根井下,三十五年如一日,在井下一线辛勤耕耘,周师傅演绎着平凡的人生,做着极为平常的工作。而他的普通和朴实,就是煤矿工人的真实写照。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周师傅这样的井下工人,才撑起了煤矿的蓝天,使矿井不断向前开拓延伸,让乌金重见天日,熊熊火光,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