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教育方法新论

2005-03-22   来源:《电力安全技术》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 探讨了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以及安全教育效果,认为安全教育的效果与受教育者自身的响应程度,与安全教育方法的引导相关,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作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 安全教育;效果;方法;响应程度

  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这似乎成为一个悖论,一方面,安全教育被认为可以重塑人的意识、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是如此之多。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显得十分苍白。本文对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及安全教育的效果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并对安全教育方法做了新的诠释,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1 安全教育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教育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促使个体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安全教育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教育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安全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安全的需要处于第二个层次,是一个基本的需要。常识则告诉我们,没有人希望事故降临在自己头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安全的需要,它理应成为人们的优势需要。懂得安全的理论知识、学会安全的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作业者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内在响应的基础,也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这就使得安全教育与个体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契合点,这就是安全教育能迎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受教育者应该对安全教育做出积极的响应。可是,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效果很难说十分理想。其原因是,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是否会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根本措施是注重安全教育方法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内驱力,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想共鸣。为此,笔者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作了诠释。

2 安全教育方法

2.1 理性灌输法

  主要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向受教育者传授安全理论和方法;引导人们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目标;掌握预防、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理性灌输,来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员工不仅仅知道怎样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教育方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能一次对多人进行教育并且能降低教育成本。其缺点是理论性过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相结合,在形式上多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2 情感启迪法

  "情、理、法"架构被称为中国式管理,它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性善论根基上的管理模式。尽管"情"排第一,但"情、理、法"中却是以"理"为中心。以情感人,是要用情来讲理,讲情要讲到合理的地步,同样,讲法也要讲到合理的程度,这才是"情、理、法"的真正意义。在安全教育中,也必须注意"情",管理者要以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员工,要让员工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关心。即使是批评人,也要顾于情,达于理。尤其是对违章肇事者、事故责任者和受伤害者的安全教育,更要得体得法,既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又不伤害其自尊心。情感启迪法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其方式可以是个别谈心、交心,工作中善意的提醒,以充分的依据来证实他的所作所为之不妥,以及采用外围方式,利用父母情、夫妻情、子女情、亲友情等。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情论理,你给他面子,他就讲道理,安全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3 活动熏陶法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这一类教学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其形式丰富多采,可分为4种类型:

  (1) 活动类。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在党员中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责任区"活动;在团员中建立"安全文明生产监督岗"活动;在职工中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千次操作无差错"活动,"三不伤害"活动,"危险预知训练"活动以及"安全月"、"安全周"活动等;

  (2) 表演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文艺汇演,"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安全生产书法、漫画、摄影展,安全生产戏剧曲艺演唱会,安全教育故事会等;

  (3) 竞赛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查隐患竞赛,安全生产征文征联竞赛,有奖征答,师徒对抗赛,夫妻擂台赛等;

  (4) 参观类。组织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如到兄弟企业去参观取经、参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成果展览会等。

2.4 情景模拟法

  通过设置情景,让受教育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是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其形式可以是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以及应用事故模拟软件,建立类似于真实情景的局部环境,让受教育者进入环境之中或在模拟操作和判断中,获得经验和感受。

2.5 言传身教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修养、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员工效仿的楷模,给员工带来信心和力量。在安全生产中,企业领导者应自觉成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名符其实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并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素质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持久的安全生产局面。另外,还可以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树立榜样,实际上是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让员工明白组织的态度和要求。所以,企业应大张旗鼓地表彰安全生产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安全的良好风气。

2.6 氛围感染法

  安全教育还应体现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文明、整洁、有秩序的作业环境,醒目的警示标志,让人看了心存暖意的宣传标语,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在向员工传递一种向上的企业文化、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等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了暗示和约束作用。作业者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感染,会自愿地使自己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和行为,不文明作业、违章作业等行为便受到约束。反之,管理作风拖拖拉拉,工作场地杂乱无章,会向员工传递一种管理无序的信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员工会获得没有约束的暗示,并认为可以我行我素。因此,应尽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员工自愿地改变自己,以适应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2.7 期望激励法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微妙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情绪和工作业绩。当员工感受到上级对他们有正面期望时,往往会努力地主动地去实现这种期待,做上级期望的事情,有着积极的行为表现和更好的工作业绩;反之,当管理者对员工有消极的期望时,员工也会被动地去实现这种角色期待,有着消极的行为表现和不良的业绩。

  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角色期待所产生的效应,正面激励员工的安全行为,弱化其不安全的行为。

2.8 自我教育法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变为安全教育的主体,使外在施压式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内在需求的索取过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建立,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预计自我教育方法将会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安全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教育的形式千变万化。现实中,应根据人的性格、气质、身体素质、年龄、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如:老工人经验丰富,但可塑性小,不易接受新东西,应侧重组织他们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传授技术,多学新经验,参观新技术、新成果展览等。青年人不够成熟,可塑性大,接受新知识快,但耐久性差,情绪起伏大,对他们必须强化培训,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安全表演、读书、竞赛、安全文艺活动及安全小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年青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安全习惯,形成安全行为。领导干部工作繁忙,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安全教育应以转变观念、开拓视野、注重法律法规政策的灌输为主。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引起思想的共鸣,这样外因才能通过内因的响应起作用,安全教育效果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