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谈如何做好灭火救援中的后勤应急保障

2006-04-17   来源:江苏消防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中的后勤应急保障是指在部队实施重特大火灾扑救、参与处置恶性灾害事故时,后勤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灭火、救援必需的一些特殊器材装备,保证油料、灭火剂等不间断的供应,为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护建立绿色通道,保证现场损坏的车辆装备的快速抢修以及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时间为作战人员提供饮食、服装等保障。是按照“保障有力”的总要求,根据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基本思路,结合消防部队实际,紧紧围绕部队应急需要,立足长远,着眼全局,而建立的一种应对重特大火灾和恶性灾害事故的后勤应急保障机制。针对当今灭火救援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就今后如何做好后勤应急保障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要充分认识建立消防后勤应急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建立消防后勤应急保障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放眼世界,现实告诉我们,火灾和灾害事故给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造成的损失,是与经济发展同方向变化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各种新兴行业不断增多,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但是随之而来的诸如高层建筑物火灾、地下火灾、化学物质泄漏等各类灾害事故不可避免的相伴而生。其危险性、破坏性、复杂性不断增加,政治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重、特大事件的发生,更是给现代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军队强大的战斗力,离不开强大的后勤保障。”消防后勤保障更是如此,在大型火场和抢险救援中的后勤应急保障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灭火和抢险救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关键。毛泽东同志也曾讲过:“任何轻视后勤工作,以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科学,不需要系统的学习,不需要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作为各级领导特别是后勤领导必须充分认识消防部队的性质和肩负的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后勤应急保障在灭火救援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充分认识抓强抓实后勤应急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消防后勤应急保障工作,既是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加快与国际消防接轨,推进消防部队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树立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公安机关和党委政府心目中的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消防后勤应急保障机制,有着良好的社会基础。

  消防部队作为驻城市部队,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种商品越来越丰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消防部队依据上述条件,有了社会化保障的基础条件,尤其是有了就近保障的基础,这充分说明建立消防部队后勤应急保障机制切实可行。同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分支持消防部队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并提出“再穷不能穷消防”的口号,帮助消防部队购买车辆器材装备,积极协商解决与有关单位共同合作的社会化后勤应急保障问题。这都为消防部队建立后勤应急保障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消防后勤应急保障机制,有着诸多的有利因素。建立现代消防应急保障机制,是消防部队现代化后勤保障机制的重要体现,它是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性重特大事故,能迅速地、有条不紊地展开后勤应急保障工作,将各种战备物资及时送到战斗第一线,保证消防灭火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促进消防部队全面建设有着诸多有利的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部队现代化建设;二是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三是有利于提高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四是有利于保障全局的胜利。

  二、要联系实际,分析总结新时期消防后勤应急保障的特点与难点
 
  消防部队现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保障模式,决定了消防后勤工作既有军事后勤的特点,又有社会化的属性。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中所必须的技术装备和物质保障,只有通过消防后勤组织实施供应和管理,才能最终转化为部队现实的战斗力。当前,现代火灾和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的日益增多,加之其所具有的不可预知性、灾难性、社会破坏性和处置的艰巨性等特点,使消防后勤具有应急保障时效性强,保障复杂性大,保障形式多样,保障灵活性高,保障对社会依托性增大等特点。

  (一)灭火救援现场情况复杂多变,保障实施难度大。消防部队在扑救大型火灾或处置突发事件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保障力量多元化,使得保障关系比较复杂多变,对后勤供、救等各项保障组织实施要求高、难度大。比如跨地区联合灭火作战或救灾(例淮安支队2005年“3·29”液氯泄漏事故),各种保障力量互相交织,纵横交错,后勤保障的协调任务和内容急剧膨胀,使得协调难度加大,这就要求后勤组织指挥必须做到权威、高效、顺畅、灵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消防部队后勤指挥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抓住保障时机,迅速完成应急保障任务。

  (二)灭火救援现场物资匮乏,就地筹措难度大。消防后勤应急保障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应急保障过程中,由于经济、人为因素影响,各类应急物资不可能长期储存,就地筹措难度非常大。这就要求各单位必须提前制定后勤保障应急预案,确保解决应急保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后勤保障工作做到及时有效。例如淮安支队2005年“3·29”液氯泄漏事故中,个别器材就地保障难度很大,及时协调兄弟单位的帮助支持,顺利完成了这次后勤保障任务。

  (三)灭火救援现场环境恶劣,应急保障任务重。消防部队面对的是海上、地下、地上、空中的立体作战,大量使用各种类型的消防车和泡沫液、干粉等灭火剂,现场充满高温、水气、烟雾和有毒气体,环境十分恶劣,后勤应急保障任务十分繁重。而为达到及时有效“灭大火、救大灾”的目的,后勤应急保障将伴随着整个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全程展开。面对现实,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思路和工作实际,各单位要制定好应急预案,统筹安排,周密筹划,搞好物资储备管理。对灭火作战中作战物资的消耗,必须全力以赴,适时筹措物资,保证不间断供应。

  (四)灭火救援现场情况变化迅速,应急保障时效性显著增强。现代火灾来势凶猛,尤其是石化企业、地下、高层建筑、飞机、油轮等特殊火灾发生后,火场态势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为满足火场作战需求,消防后勤的应急保障工作必须因时顺势,机动灵活,想定固全,否则就难以做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实现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目的。只有平时通过制定周密的应急保障计划,才能在大的火灾扑救现场,及时筹措专门的装备物资,组建保障和维修中心,对战损装备器材进行抢修,以保障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情况下,使各种器材都能达到及时修理,恢复性能,从而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时效。

  (五)各种特殊火灾或灾害事故事发突然,应急保障对社会依托性增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火灾或灾害事故的突然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将不断加大,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各种火灾或灾害事故波及面大、被困人员多,调集到场的单位多、人员多、装备多、需要处置的时间长,需要方方面面的专家和技术。所以一方面要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思路,在车辆维修、医疗急救、饮食保障等方面,依托社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应急保障力量;另一方面要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主动加强与当地各有关部门、各有关方面的联系,推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驻军、武警、民兵、医疗急救、交通运输、建设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体系,从而明确各有关部门、各有关方面力量在各种重要事故抢险救援中的职责、任务、以及调动指挥的要求,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以利战时的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三、要积极创新,不断提高消防后勤应急保障能力的应对之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体制和部队兵员制度的变革,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不断增大,基层消防后勤应急保障工作遇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正确、有效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后勤应急保障工作,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的关健。根据新时期消防后勤应急保障的特点与难点,在后勤应急保障中既要遵循“保中心”的一般原则,又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把针对性寓于平时准备之中,切实增强后勤应急保障的主动权。“预有准备”是扑救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平时“预有准备”、临时“充分准备”,战时才能“跟进及时,反应灵敏,供应到位,保障有力”。根据新时期消防后勤应急保障的特点与难点,要求准备工作必须突出针对性。一是要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各种特殊火灾或灾害事故规模、地点和环境不同,应急保障中采取的原则、方式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在预案拟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情况,拟制多种预案,采取不同对策,使预案紧贴实际,提高预见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增强物资储备的针对性。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物资就地筹措难度大的特点,在总队储备物资的基础上,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求,依托地方将药品、维修器材、油料和食品供应等作为储备重点,夏季适当增加防暑、防毒药品和食物,冬季适当增加防寒被装物资。三是要增强平时训练的针对性。当前,结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际,以支队级为主体,以重点单位防火演练为背景,以机关组织指挥和综合保障为重点,按照先分后合、先近后远的训练程序,逐步加大训练的强度、难度和力度。在演练中熟悉地形,了解情况,提高快运、快供、快救、快修能力,摸索总结后勤应急保障的规律和有效方法。

  (二)把保障网络延伸,建立覆盖全区域的警地联保体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在省、市、县三级建立警地联合保障体系,是拓宽保障渠道,延伸保障网络,实现就近保障的有效措施,也是一条重要的保障经验。2004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消防支队结合后勤保障走社会化的思路,紧紧围绕部队后勤保障应急需要,成立后勤保障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后勤应急保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工作,并通过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与市区有关快餐公司、汽车修理厂、石油公司或加油站、医疗急救单位、特种服务单位及附近存储泡沫灭火剂单位签订应急保障协议,明确供应范围、方法、标准和要求,制定责任追究、定期走访等制度,使警地应急供应体系延伸全市范围。要求各县(市)大队参照支队后勤保障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调查研究,制定本级预案,报支队备案。警地联合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就近筹措、快速供应、安全保障成为可能,特别是去年支队处置“3·29”液氯泄漏事故中的后勤应急保障作用就尤为明显。

  (三)把一线需求作为牵引,积极畅通“三种渠道”。现代火灾和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的不可预知性、灾难性、社会破坏性和处置的艰巨性,保障的复杂性,要求各级参战后勤必须以一线需求为牵引,正确把握保障重点,合理部署后勤力量,科学制定保障计划,及时筹措保障物资,把一流的服务保障送到一线。围绕一线抓保障,必须畅通“三种渠道”,即前后的信息渠道,上下级的指挥渠道,警地间的供应渠道。这三种渠道的畅通,能有力地将一切可以利用的保障力量、信息和资源联成一体,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保障行动,满足一线需求。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部队的携行负担,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把握战机争取时间。畅通“三种渠道”,既依赖于平时的充分准备,更需要各级后勤指挥、保障人员的灵活运用。当今,结合岗位大练兵活动,更应搞好演练,加强保障协调和检查督促,及时收集情况,分析形势,讲评工作,组织人员对各保障点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应急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使后勤保障始终与军事行动同步、与一线需求相符。

  (四)把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贯穿全程,克服“三种依赖”思想。以自我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积极争取主动,既是常规后勤保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后勤应急保障的客观要求。在实际保障过程中,有些单位往往存在较强的依赖思想,主要表现为三种:一是依赖地方。有的同志认为“应急”行动是地方政府赋予的,理所当然由地方政府承担一切保障;有的同志认为地方保障可以节约开支,减轻部队负担。这些依赖思想的存在,容易造成保障行动被动、脱节和质量不高。“依靠不依赖”是合理利用部队和地方两股保障力量、两种保障资源,充分发挥部队优势需要正确把握的重要问题。二是依赖上级。有的单位平时不重视战备工作,准备不充分、训练不落实,受领任务后无从下手,只有依赖上级。有的单位片面强调困难,部队还未行动,就要这要那。因此在应急保障中,必须坚持“分级保障,以支队为主”的原则。三是依赖经费。有的同志认为,当前市场繁荣,商品丰富,“只要经费足,走到那里不用愁”;有的一味强调环境艰苦,自我保障难度大,片面强调经费在保障中的作用,导致平时疏于准备,荒于训练,战时一筹莫展,陷于被动。实践证明,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进行充分准备,越是完成大型任务,越要立足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