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要注重“软环境”建设
2006-01-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多年来,随着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安全防控设施日趋完善,安全生产的硬件环境日益优化。但是,零打碎敲的事故依然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安全生产“软环境”不到位。“软环境”是指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是指一个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及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和精神状态等。只有在强化安全硬件设施的同时,着力安全“软环境”建设,才能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
一要着力思想教育,改善职工安全心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指向目标。正确的安全心智产生正确的安全行为,错误的安全心智必将引起错误的安全行为。“心智”是人固有的思维定势,安全心智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人在安全生产时惯用的行为、工作方式等。有时,安全措施可谓完善,职工的安全知识也掌握的全面,可仍旧会发生安全事故。为什么呢?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职工的安全意识上不去,安全心智不正确。因此,要大力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大力宣讲安全的目的意义,消除职工的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松懈心理,消除“三惯”、“三乎”的错误思想,教育引导职工工作中采用正确的安全行为。“行为渐养成,累积变常态”。当一种好的安全行为固化为一种好的安全习惯,形成正确的安全心智模式,职工就会自然而然的按章操作,不需要外在约束。同时,要摸清职工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了解职工情绪变化,及早进行心理调适,确保职工能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工作。
二要着力氛围营造,打造亲情安全文化。亲情是最能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安全文化建设上要注重发挥“慈母心、夫妻爱、手足情、子女盼”的独特作用,把亲情融入到安全文化之中。安全文化长廊、安全全家福、安全慰问信、童声嘱安全,都是已经开展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亲情教育实例。要积极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域,把安全宣传从井上延伸到井下,从井口延伸到区队、班组,从区队延伸到家庭,把安全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要摸清职工所想,了解职工所盼,积极创造更适合职工口味的安全文化载体和形式。要进一步整合提炼独具本单位特色的安全文化价值理念,用人本化、亲情化的理念熏陶、感染、教育职工,实现职工安全主体意识的觉醒,切实做到尊重生命价值,关爱生命健康,真正把安全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自觉做到遵章守纪、按章操作。
三要着力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安全机制。抓好安全工作,必须要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严密安全管理网络,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格局,避免管理空挡和管理失真。要把安全任务层层分解,把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把每一个人都变成抓好安全生产的一个节点,互相合作、互相支撑,共同维护安全生产大局。要严格落实各类安全法律法规,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要坚决避免三种倾向:一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倾向,法规再完善、责任再严明,束之高阁、不去落实,照旧是一纸空文;二是知之不深、知之不细的倾向,对于各项法规,理解不透、认识不深,在认识上有盲点、有误区,在落实上就会有偏差、有失误,最终会酿成严重的后果;三是要防止假落实、假贯彻的倾向,有些个别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只做表面文章,给人造成一种落实规程的假象,实际却把规程、法律法规抛之脑后,检查结束后,依旧我行我素。我们必须要严防这种倾向,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形式主义。最近,全国煤矿发生的多起安全事故,都充分证明了这“三种倾向”对矿井安全生产,必将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四要着力知识培训,提升职工安全素养。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煤矿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抓好安全生产必须要从提升职工的安全素养、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入手。要注重全员培训,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等各种时间,通过培训、安全讨论、讲故事、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知识。要防止“填鸭式”的单项灌输,避免机械的照本宣科、照搬照抄,要结合单位工作的实际和职工接受的实际,灵活施教,做到内容常新、方法常活,使职工真正学深、学透、学懂。要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安全理论培训和事故演练相结合,坚持安全学习和安全检查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和现场教相结合,强化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丰富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使他们“安全隐患查得到、安全措施想得到、安全事故预料到”,使每一位职工都成为抓安全的行家里手。
总之,维护安全生产既需要硬件设施,更需要软件环境。只有软硬兼施,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确保矿井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