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鸣高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江苏 徐州221008)
式中:h为承载层厚度;h1为承载层所负载岩层厚度;бc为承载层的抗压强度;为岩体的容重;Ө1为“砌体梁”中A岩块断裂后的回转角;tanψ为岩块间的摩擦系数.
2)回转变形稳定条件(R条件)
式中:i为岩块的厚长比,即i=h/l( l为岩块长度).
“砌体梁”关键块的分析为采场直接顶的上部作用力与位移提供了边界条件,从而为分析直接顶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3采场支架-围岩关系研究及整体力学模型的建立
采场顶板控制的关键是直接顶的控制,因此“支架一围岩”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矿山压力控制研究的主题.其内容包括:在单体支柱工作面如何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液压自移支架架型及合理支护阻力的确定;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治液压自移支架端面顶板的冒落.其研究成果如:“两柱支掩式支架的工作状态及其对直接顶稳定性的影响”、“综采工作面直接顶的端面冒落”等[15,16].而影响支护参数选择的主要观点是“P-△l"关系,即支架工作阻力P与顶板下沉量△l之间存在着类双曲线关系这种观点在中厚煤层开采的采高条件下,似乎已成为普遍规律.在这些研究中一直视直接顶为“似刚体”.待到放顶煤开采,直接顶中以破碎或几近破碎的顶煤为主,此时视直接顶(含顶煤)为似刚体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由实践中测定所得的支架载荷要比原来的估算值小得多.因此,必然引起“支架-围岩”关系的再研究.此时,“砌体梁”的关键块研究为直接顶上部边界的受力状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由此在文章“再论采场矿山压力理论”、“采场围岩整体结构与砌体梁力学模型”及“采场支架与围岩祸合作用机理研究”[17, 18]等,提出了由于“砌体梁”的“S-R”稳定而引起的对直接顶的“松脱体压力”与“回转变形压力”概念.直至论文“采场直接顶对支架与围岩关系的影响机制”及“采场支架一围岩关系的新研究[19,20],进一步论证了由于直接顶的变形致使“砌体梁”对直接顶的回转变形载荷有可能被破碎了的直接顶所吸收,从而导致了在该情况下的“P-△l”关系中类双曲线关系不再存在.
此项研究的主要结论为:
1)根据采场四边形直接顶的失稳特征按刚度可将其划分为似刚性、似零刚度和中间型刚度3类.
2)当直接顶刚度为零刚度时,支架处于“给定载荷”或“限定载荷”工作状态;当处于似刚性时,支架处于“给定变形”工作状态;当处于中间型刚度时,P-△l呈典型双曲线关系.
3)鉴于当直接顶为似零刚度时(如放顶煤条件),“P-△l"已不再存在类双曲线关系,此时,合理工作阻力的确定将主要决定于它对端面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研究工作最终导致了采场整体力学模型的建立,其主要研究成果除上述有关论文外,还体现在“The System of Stata Control Around Long-wall Face in China',及“采场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21, 22]等论文中.
4工作面矿山压力与支护质量监测
任何一项工程质量的保证,决定于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及而后的施工是否到位.矿山压力控制也是一样,如何保证施工符合设计的标准,则决定于对工程质量的监测.事实证明,在矿山压力控制中实际支护阻力与设计的要求往往是两回事.这常常是导致工作面顶板事故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回采工作面是在不断推移的过程中,而且顶板条件又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及时地进行监测是保证工作面进行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我国自80年代开始比较大规模地进行回采工作面顶板与支护质量监测,由此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大幅度减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中的关键是运用矿山压力理论以确定监测指标,从而形成了“支架一围岩”稳定性诊断技术,使事故消灭于形成之初.有关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论文有“Monitoring Indices for the Support
and Surrounding Strata on a Longwall Face”等[23- 26],该成果主要体现在创造了一整套的监测仪器及开发了一套支护质量监测的软件.
5展望
回顾20年来的研究工作,显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益.今后的工作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进一步完善采场整体力学模型,在研究直接顶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各项参数的关系,由此为监控技术提供端面顶板稳定性的监控指标,进一步简化监测仪表、“预测一监控”体系.为回采工作面安
全与高产高效服务.
2)深入研究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以便对上覆岩层内的离层区分布作出定量描述,为发展离层区充填技术及地面或井下抽放瓦斯技术奠定基础.在关键层理论中将重点研究坚硬岩层破断的组合效应以及关键层破断形态与表土层变形的祸合关系.
参考文献:
[1]Ch ien(Q ian) M inggao. A study of the behaviour of overlying strata in longwall m 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trata control[M].Strata Mechanics,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1982.13一17.
[2]钱鸣高,李鸿昌.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其对矿山压力的影响[J].煤炭学报,1982(2): 1-12.
[3]钱鸣高,缪协兴.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形态与受力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 14(2): 97-106.
[4]钱鸣高,朱德仁,王作棠.老顶岩层断裂形式及其对工作面来压的影响[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6, 15 (2):9-18.
[5]钱鸣高,赵国景.老顶断裂前后的矿山压力变化[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6, 15(4): 11-19.
[6]朱德仁,钱鸣高.长壁工作面老顶破断的计算机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87, 16(3): 1-9.
[7]Q ian M G, He F L. The behaviour of the main roof in longw all m ining: Weighting span, fracture and disturbance[J].J of m ine, Metals&Fuels, June一Ju1y, 1989. 240-246.
[8]茅献彪,缪协兴,钱鸣高.采动覆岩中关键层的破断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 27(1) : 39-42.
[9]钱鸣高,茅献彪,缪协兴.采场覆岩中关键层上载荷的变化规律[J].煤炭学报,1998, 23(2): 135-230.
[10]钱鸣高,许家林.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的“O”形圈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1998, 23(5): 466-469.
[11]钱鸣高,缪协兴.岩层控制中关键层的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1996, 21(3) : 225-230.
[12]钱鸣高,缪协兴,何富连.采场“砌体梁”结构的关键块分析[J].煤炭学报,1994, 19(6): 557-563.
[13]钱鸣高.砌体梁的“S-R"稳定及其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4( 3) : 6-10.
[14]钱鸣高,何富连,王作棠,等.再论采场矿山压力理论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4, 23(3): 1-12.
[15]钱鸣高,刘双跃.两柱支掩式支架的工作状态及其对直接顶稳定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1985(4): 1-11.
[16]钱鸣高,殷建生,刘双跃.综采工作面直接顶的端面冒落[J].煤炭科学技术,1992( 1) : 41-44.
[17]钱鸣高,缪协兴,何富连,等.采场支架与围岩祸合作用机理研究[J].煤炭学报,1996, 21 (1) : 40-44.
[18]缪协兴,钱鸣高.采场围岩整体结构与砌体梁力学模型[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3, 4): 3-12.
[19]曹胜根,钱鸣高,刘长友.采场支架一围岩关系的新研究[J].煤炭学报,1998, 23(6): 575-579.
[20]刘长友,钱鸣高,曹胜根,等.采场直接顶对支架与围岩关系的影响机制[J].煤炭学报,1997, 22(5): 471-476.
[21]Q ian M G, He F L, M iao X X. The system of strata control around longwall face in China[ J].In: Guo Yuguang, Tad S Golosinski, eds. M in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tterdam:A A Balkem a, 1996.15一18.
[22]钱鸣高,缪协兴.采场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J].矿Li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2) : 17-20.
[23]钱鸣高,何富连,李全生,等.综采工作面端面顶板控制[J].煤炭科学技术,1992( 2) : 41一45.
[24]Q ian M G, He F L, Zhu D R. Monitoring indices for the support and surrounding strata on a long-wall face[ C].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ound Control in M ining, The University of W o1-longong, 1992.25一262.
[25]钱鸣高,何富连,缪协兴.采场围岩控制的回顾与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1996, 4(1 ): 1-3.
[26]钱鸣高,何富连,李全生.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与支护质量监控[J].中国煤炭,1995(7): 48-51.
Review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trata Control Around Longw all Face in Recent 20 Years
Q IAN M mg一gao
(Department ofM ining Engineering, CUM T,Xuzhou, Jiangsu 221008, China)
上一篇:综放回采巷道桁架锚带网支护研究
下一篇:晋城矿区顶板事故预报集成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