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资料显示:我国96%的煤炭企业缺少煤矿机电人才,88%的煤炭企业缺乏采矿专业人才,引进补充人才的数量不足40%……
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煤炭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据2002年统计,全国县以上国有煤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18.6%,低于全国31%的比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职工总数的3.4%,低于全国10.4%的比例,职工受教育平均年限仅为9.2年,低于全国11.7年的平均水平。县以上国有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2.6%。一些私营煤矿、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缺乏,有的乡镇煤矿只有1至2名工程技术人员,有的直接从生产工人中选拔使用,根本没有受过专门的系统教育和专业培训,职工队伍素质低、技术人员缺乏,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煤矿技术人才的短缺,不仅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也是诱发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就拿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矿来说,从1979年到1982年分期投产以来,该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一直比较好,使该局的台柱子矿井,进入新千年后,铜川矿务局给这个矿的安全投入加大了,井下和地面的生产设施得到彻底的改善,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听了都青睐的现代化矿区,为什么机械化程度提高后,安全生产形势不但没有好转,而连续发生重特大事故呢?细加分析,不难看出,除地质条件复杂和其它因素外,与这个矿7年没有分来一个采矿本科生,生产一线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是有直接联系的。在这7年里,尤其是进入2000年后的这几年,是我国煤炭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煤炭工业及煤矿生产一线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驾驭和管理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和掌握煤炭工业前进的方向,而恰恰在这个时候,除了中国矿业大学的招牌唯一存在外,其它的煤矿大专院校甚至为煤炭培养人才的中等专科学校,全部改头换面赶热门专业去了。使煤炭院校的专业在校生,由原来的70%下降到10%。据统计,去年全国各院校共培养从事煤矿工作的毕业生5000余人,分到煤矿的3000人,而真正到一线的不到1000人,直接从事采矿专业的不到100人,再加上外面高收入的诱惑力和煤矿低收入加高危行业形成极大的反差,留住的那更是寥寥无几了。
分不来,本来形势就相当的严峻,同时由于体制和分配制度上的种种原因,造成现有的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就拿陕西重点国有煤炭企业来说,除一批优秀骨干人才充实到国家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机关、煤业集团的领导岗位外,相当的一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的通过考研后分配到其他行业,有的招聘到非煤行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山西山东效益比较好的煤矿,陕西又没有一套有效的留人机制,加之对人才的管理、储备和培训都滞后于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造成现有的专门人才专业单一、知识陈旧的问题十分严重,在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的这几年里,记者在基层采访,这些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局势,这就给煤矿专业技术人才本来就同华北地区不能相提并论的西部欠发达省份的煤炭企业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人才短缺,必然造成煤炭行业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下降。据煤炭的相关管理部门对6省8个大型煤炭企业56.3万名职工文化技术等情况的调查:企业员工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以上,管理人员中高等学历比全国平均值低5.5个百分点,初等及以下学历比全国平均值高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3%,比1993年全国平均值低0.9个百分点。高级工只占5%,初级工占60%以上,相当于“八五”末期的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国家到2020年煤炭产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要求测算,今年煤炭行业就需要增加各类人才约4.2万人,其中,研究生730人左右,本科生1.8万人左右,专科9600人左右,中等职业层次1.4万人左右;到2010年,共需要人才约12万人,其中,研究生2800人左右,本科生5万人左右,专科2.8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层次3.6万人左右;到2020年,共需要人才约40万人,其中,研究生7000人左右,本科生13万人左右,专科7.4万人左右,中等职业层次19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仅国有重点煤矿在今后15年内,每年需要引进补充各类中、高等人才2万多,而目前企业引进补充的数量不足需求的40%。
面对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严重不足,结合去年底至今年初,国有重点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暴露出的煤炭行业技术人才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职工队伍整体下降的问题,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拟定了《关于加快矿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意见(草案)》,在此基础上,并结合眼下煤矿人才匮乏的现实,有关部门提出了扭转局面的七项建议。一是尽快将煤炭一线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统一列入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二是加强煤炭生产安全有关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布点中,列出专项资金,建设若干个资源共享的煤炭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三是制定有关招生政策,鼓励按照校企合作方式,依托现有煤炭院校开办订单式培养,学生免费入学,国家和企业共同承担学费,毕业后到煤矿工作;四是吨煤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建立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金;五是支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煤炭企业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六是鼓励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七是鼓励企业与学校建立有效的培养和用人合作机制。
我省的国有重点煤矿也都根据自身的不同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扭转人才短缺局面的具体措施,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在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中,深感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加大内部培训离度,投巨资建成了职工教育中心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采取公开招聘和提高待遇等措施保证专业技术人才能招的来,留的住,并给人才的成长、培训、学习提供宽松环境。省煤业集团公司下属的陕北公司,确立用“先人才后发展”的思路建设新型现代化矿区,自组建那天起,他们就把招揽人才放在公司发展的同等位置考虑,决策层认为,陕北公司高起点开发建设打造的是人才战略,他们要不断进行科技体制创新,从建矿起就实施各类科技创新工程,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做好服务保障。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在企业破产后,利用各种有效措施,留住了技术骨干人才,为企业的二次创业,贮备了技术经验和人才。
总之,通过国家煤炭教育协会正在积极配合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矿业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的实施,以及我省各国有煤炭企业对人才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在认识上的进一步的加深和重视,通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煤矿人才匮乏的严峻局面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