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能源安全大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推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引进国外一些产煤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促进煤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切符合煤炭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近年来,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扶持推动下,全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将逐步迈入“质变”阶段。煤炭工业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新型煤炭工业发展之路。
煤炭发展状况日趋好转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原煤产量为25.36亿吨。过去5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呈现以下几大特点和变化:
首先,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效显著,2007年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比2002年下降69.94%。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分别下降69.4%、66.4%和74.1%。与此同时,煤矿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矿区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其次,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煤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已有28家企业成功上市,直接融资1521亿元,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成长壮大,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3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所占比重达到了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淘汰关闭了一批生产能力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49:12:39。
第四,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煤矿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全国超过千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露天)有14座;已建成安全高效矿井219处,产量达7.05亿吨、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98%。
第五,煤炭产量大幅增长。全国原煤产量由2002年的14.15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25.36亿吨,年均增长12.38%。目前,煤炭已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社会消费总量的69%。
日益凸显的矛盾
煤炭工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了能源供应的保障能力,能源基础地位明显增强。在我国抗击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冰冻灾害中,大中型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克服种种困难,努力组织煤炭生产和产销衔接,确保安全生产,确保煤炭供应,为缓解煤炭供应局面、保证社会需求、战胜灾害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社会民众的广泛赞誉。
中国煤炭协会有关负责人谈到,展望煤炭工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能源需求将日益扩大。据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超过30亿吨。全国现有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20.34亿吨,在建煤矿能力达到11.04亿吨,已经核准审批的项目规模约2亿吨。考虑今后几年煤矿整顿关闭、产能减少的因素,预计到2010年,全国煤矿生产能力仍在31亿吨以上。同时,我国稳步发展的经济形势,为国际煤炭企业提供了市场良机。过去的五年内,煤炭进口量增长了3.5倍,今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而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背后是煤炭行业发展的诸多“瓶颈”。煤炭工业发展在面临着国家政策支持、能源需求增长、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经济基础增强等有利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不足;煤炭生产的扩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愈来愈突出,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全国煤炭产运链衔接能力仍存在瓶颈制约,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煤炭工业迈入“质变”
对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国已从体制、机制、法制、投入和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教育培训等方面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谈到,煤炭工业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新型煤炭工业发展之路,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坚持煤炭工业做大首先必须做强的原则,我国将重点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到2010年基地内煤炭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86%。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的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扶持发展优势企业,进一步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跨国战略合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引导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煤炭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我国政府还将通过加大煤炭国债扶持、实施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配套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围绕大功率采煤机、岩巷掘进机、露天开采设备、大型运输提升和洗选设备等组织科研攻关,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组织千万吨级的综采配套装备攻关;推行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提高煤炭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至2010年,我国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安全高效煤矿达到380个,产量占全国的45%。
第三,加快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企业成本控制、技术管理、劳动组织等,不断完善企业经济运行机制,切实由数量、速度型的发展方式转到提高内涵发展的质量上来。进一步完善反映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煤炭资源稀缺和开发程度、环境与安全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现煤炭资源的有序开发。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加大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塌陷地等资源的利用力度,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实现以煤为基础的多元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煤炭工业。加强煤炭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协调发展的煤炭物流管理体系,提高煤炭供应效率。
第四,深化整顿关闭,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自2005年下半年全国开展整顿关闭攻坚战以来,到去年底,已累计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环境、不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小煤矿11155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今后几年内,我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坚持以先进适用科学技术整合、改造、提升中小煤矿,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规划,到2010年,小煤矿数量要压至1万处,产量由10亿吨左右减到7亿吨以内,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6:17:27,加快建立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煤炭工业体系。
第五,坚持安全发展,坚定不移地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主体、企业安全责任主体,落实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加大安全投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广应用安全可靠技术,大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加快已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煤矿瓦斯、火灾与顶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切实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关键技术工程;加强安全培训,抓好煤矿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提高矿工安全素质;在瓦斯治理上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12字方针;在高瓦斯矿区坚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做到抽、掘、采平衡,深化瓦斯治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为煤炭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前提、基础和保障。
上一篇:煤矿企业如何选人用人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