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之我见

2009-07-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国有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几年以来,国内发生的几起特别重大的矿难,引起全国震惊和广泛关注,从而更加为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那么,如何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能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根、盈利取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理论上讲,科学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而且科学技术必须通过管理才能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加强煤炭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炭生产最大化的基础和前提,它是一种重视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系统和动态的管理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以人为本”。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煤炭企业在生产中达到最佳的整体安全运行效应。煤炭行业传统的安全管理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管理模式。随着煤炭市场看好,各企业往往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放在生产和追求经济效益上而把安全工作放在次要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从各企业(或人)自身经验中归纳的一些方法、原则进行管理,故称经验管理。而现代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核心,并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管理手段。它着重应用计算机主控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安全监测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过程的动态管理,如:近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一通三防”管理方面运行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生产调度指挥模拟系统等,从精神、物质、信息等方面替代了人力的被动操作;能动地分析、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概率。它与传统的安全管理重要的区别在于:打破了传统安全管理中单一的凭经验和个人主观判断与决策,而是靠客观实际的准确信息进行综合地、系统地分析,准确地做出预测、研究事故致因的初始化,从而起到预防和消灭事故的功效。

  二、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化机制

  矿井要发展,要生存,并使事故得到根本遏制,就必须苦练内功,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标准化机制。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它包括质量标准化、信息管理、事故调查与分析等等,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工程。只有实行标准化管理,使一切工作处于良性的运作状态,才能实现人、财、物的最佳组合,从而获得时间上的节约和经济上的效益。近年来,我们通过多次“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不断学习外来经验,大搞自身标准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而没有得到较好的巩固,收益甚微,效果不好。所以,衡量煤矿安全管理的好坏,仅靠经验是不行的,应根据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化和事故发生频度的实际加以确认。因为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安全的基本保证,它的好坏不仅表现在矿井的工程质量、设备状况等硬件静态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生产过程的实际管理及工人按实际操作的自觉性等软件动态方面。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标准化是花架子, 是形式,投入大,劳民伤财”等错误观念,应加快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化机制,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矿井发展需要。

  三、强化素质教育与安全培训

  煤矿生产发展到当今现代化生产阶段,尤其是大型、特大型煤矿企业的生产是以综合机械化采掘、生产集中、生产环节相互依赖性强且管理进入系统化、信息化以及对人素质要求很高为特点的。企业后劲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弱,其中“人”是至为关键的因素,因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硬件和软件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再先进的管理方法,再先进的生产设备,都要依赖人去实现它们的价值。所以每个成功的企业,都必须积极致力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先进的管理方法被普遍应用的情况下,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败和能否确保其发展后劲的关键。

  煤炭企业在推向市场后,多年也没招收固定工,用工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今的职工,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各种用工形式并存,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又缺乏专业技术,心理上缺乏长远打算、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不能适应目前矿井的集约化、机械化采煤作业,特别严重的是某些地方煤矿经营决策者往往都是当地村民,在实行矿长负责制以后,很容易急功近利,缺乏从后劲着眼的人才培训和储备战略。这在去年以来一些乡镇或村办小井出现的事故不难看出,能干则干,不能干则走。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应严格用工制度,特别是国有煤矿,必须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上岗职工进行强化性的安全技术岗位培训,使每一个职工从理论上都知道本岗位上每一个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规程措施上的安全要求,达到“应知”要求并做到时间上、制度上有保障,即每隔一定的时间对职工全部轮训一遍。由于煤矿生产方式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机械化程度不同,有的一个工种一个岗位,有的可能几个工种一个岗位(即多工种岗位),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强化安全培训,不论是单工种或多工种,干几个工种就要学几个工种的岗位作业标准。同时,安全培训要有培训质量的要求,培训结束要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发给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坚持“不懂本岗位作业标准的职工不准上岗”和“不按本岗位作业标准作业的职工下岗强制培训并按违章处罚”的原则。对各工种岗位作业标准的编制一定要通俗易懂,以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职工,真正做到既要考虑作业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又要考虑作业标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其次,应特别加强要害工种的专业培训和调岗工种的换岗培训。如对井下电钳工、主提升司机、电机车司机和采煤机司机等特殊工种,要进行复训。同时,对新入矿工人以及更换岗位者,更要严格培训,对流动作业和单岗作业人员要加强监控。最后,理论培训应与实用技术有机结合,加强岗位技术练兵,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于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规定进行作业。

  与此同时,要加大安全投入。特别针对像我矿这样五毒俱全的高瓦斯矿井,更应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和瓦斯治理的硬件投入,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增强矿井抗灾能力。

  总之,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一切生产经营都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这不仅是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安全本身就是煤矿的最大效益。只有牢牢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经济效益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