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
2006-12-2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急性中毒事故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就上海医科大学金山医院职防所和上海公共卫生学院近20年间所救治的679例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化学中毒的情况作一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1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取自上海医科大学1977一1997年门急诊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人的在登档案,整理后
共得资料完整者679例。
2结果
2.1分布情4L
679例病人中男性589例,女性90例。年龄18-60岁,其中岁167人,占24.6%;>40岁87人占12.8%。按中毒年份分,1977一1983年发生255人次(36.4人次/年均);1984--1990年232人次(33.1人次/年均);1991--1997年192人次(27.4人次/年均)。按中毒严重程度分,接触反应334人,占49.2%;轻度中毒269例,占39.6%;中度中毒37人,占5.5%;重度中毒39人,占5.7%,其中有8例死亡,占总中毒人数1.2%0
2.2中毒作业工种类别
679例中毒病人中以操作工、检修工为主,共453例,占66.8%,其中操作工多于检修工,占60%。另有消防人员89人占第三位。
2.3中毒发生时间
正常生产期间发生中毒3%人次,占58.3%;事故抢修期间发生161人次,占23.7%;停产检修期间122人次,占18%.
2.4中毒化学物种类
造成679例病人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种类较多,达55种。主要有氰化物、硫化氢、甲醛、硫酸二甲酷、氯气、氮气、苯、二甲苯等。其中由氰化物致急性中毒232人,占中毒总人数34.2%,为第一位。2.5多人中毒事故
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有40起,共258人,占中毒总人数的38%,其中每起中毒3-4人
事故28起,共94人次;5一10人事故11起,80人次;10人以上事故1起,竟达84人。
2.6中毒原因分析
中毒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类:①工作疏忽26例,占3.8%(工作中因思想不集中,导致开错阀
门、化学物品灌装溢出等);②意外事故223例,占32.8%(管道破裂、阀门泄漏、化学物燃烧等);③违章操作430例,占63.4%。
3讨论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石油化工企业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人以中青年男性操作工,检修工为主,他们
多为生产一线的劳动主力,接触各类毒物的机会最多,是急性中毒防范的重点对象。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学物以氰化物为主,占34.3%,是须防范的重点毒物。值得注意的是在679例中毒病人中,还有89名消防人员,提示消防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力度。分析还显示,生产期间违章操作是引发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达63%),说明对作业工人遵章操作的安全管理教育尚须加强。如虽配备防护用具,但由于缺乏认识而往往嫌操作不便而不用。此外,石油化工企业3人以上的多人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①石油化工毒物主要为液态或气态物质,易散播;②化学物多具有极其强烈的腐蚀性或高度挥发性,容易发生跑、冒、滴、漏现象;③本行业中的化学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性,一旦事故发生,扩散迅速,涉及面广。
本文报道的中毒病例大多来自某大型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该企业劳动卫生条件好,设备现代化,制度齐全,大部分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仅氰化物轻度超标。但急性化学中毒事故仍时有发生,其中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占1/3以上,甚至出现1人反复多次急性中毒。在679例中毒病人中,重度中毒者39例,其中8例死亡,给企业和职工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说明在大型现代化石化企业中急性中毒事故的防治仍刻不容缓。另外在企业中存在危害转嫁问题。在本资料679例病例中,外来民工往往文化程度低,无一定专业知识,职业安全意识差,极易发生中毒事故。因此,对外来民工进行上岗培训,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行为,也是减少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