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从事制造业安全管理的几点体会

2005-12-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加工制造业占据着深圳工业的半壁江山,也是用工人数最多的行业。如大量的五金、制衣、制鞋、玩具、电子、塑胶加工行业等。大部分制造业都是非公有制的外资、合资、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作业多为低技能,高频率的手工简单操作。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人员流动性大是其一大特色。因安全管理不到位或根本就没有安全管理,往往是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多发、高发的行业。影响较大的有东莞安加鞋厂,宝安日东电子厂的中毒事故,还有大量的断指、断臂等致残工业伤害事故等,大多发生在加工制造业。同时,制造业也是火灾事故的高发行业。深圳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火灾均出在制造业,如致丽玩具厂,沙井智茂电子厂的大火。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很大,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可以说,如果制造业的安全搞好了,大量的致残类伤害事故就可以得到有效遏制,深圳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就能上去一个新的台阶。而大部分制造业,因使用的物料和设备本身危险性不高,使得企业主麻痹大意,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企业为节省成本,不设专业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无人管理安全,这是造成安全管理混乱,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而部分企业虽然配设了安管人员,但由于从业人员的自身修炼不够,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对,不能依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或得不到企业认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最终安全工作成了边缘工作,安管人员成了边缘人,这是很失败的,这也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笔者在大型的制造业从事安全管理多年,积累了一些制造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在此作一介绍,供各从业者探讨。

    一、先谈谈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修炼

    良好的职业修养,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思想基础。

    第一,作为安全从业人员首先要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

    从事生命尊严维护的职业本身是无尚光荣的。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企业应该说是受人尊重,拥戴的。而往往我们自己瞧不起自己的职业,认为是个没出事故时多余,出了事故顶罪的角色。我想,要让别人尊重您的职业,首先自己应该尊重自己。如果只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是做不出成效的。可以说,一杯茶,一张报,也可以叫安全管理;忙碌奔波,呕心沥血还是安全管理,但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安管人员的自觉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进度、时间安排、项目开展,大部分都靠自动自觉,消磨和勤奋全靠自己来拿捏,成与败就在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的变革中,管理人员、管理模式可能也会随之变化,而这种管理思维、文化的变革,必然会对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而是否具备职业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就成了能够经受挫折磨砺,持之以恒做好安全工作的思想基础。是抵御外界干扰和冲击的最佳武器。

    第二,将企业管理行为社会化。

    将企业安全管理行为上升到社会服务的境界,去重新认识。将自己当成社会义务工作者,也是一种排除企业内部干扰,持续做好安全管理的自我激励手段。事实上,安全管理已经是一种社会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前面提到过,因制造业的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企业本身就象一座学校。员工进一批,出一批。如果经过企业这个环节的训练,能塑造出一批批有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人,就不仅只造福了企业,实际上也造福了社会,“好的安全管理,是在为社会服务”。用这种情操去激励自己,就会更有无穷的动力。

    第三,要耐得住枯燥和烦琐。

    企业在初创安全体系时,工作有目标,很有挑战性。但建立体系所需的时间很短,建立以后就是不断的重复性的检查、改善。同样的问题可能会重复无数次,也可能会为这些琐事的解决而一次次碰壁,也最容易让人厌烦和消沉,这就是考验安管人员的意志。

    企业安全管理的职业特性,已经决定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无法象生产那样有直观的投入和产出可比较。是否能在繁琐、单调、重复的工作中保持持之以恒的热情,是很重要的。安全管理,在于事前的防控,而防控的对象,偏偏又是一些常人认为小题大做,琐琐碎碎不起眼的问题。发现,排除,再重复出现,再排除……周而复始,这就是企业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平凡”而不甘于“平凡”,要有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韧性。一些刚踏上企业安全管理岗位的新同志,往往就在理想和现实面前迷茫和消沉了。事实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做一些表面上肤浅的工作,否则会不知如何下手,也更容易产生厌倦和迷茫情绪。如果懂得深入开展工作,善于思考和分析,就会感到挑战和压力,会更有继续深入的兴趣,才能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第四,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安全管理是一门知识面很广的学科。且社会在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安全科技,安全管理方法也随之在进步。作为从业人员要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借鉴和应用。

    第五,主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使企业的安全与生产相辅相成。

    生产安全不是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高高在上的产物,脱离了生产经营这快土壤,去讲安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安全管理者应多走动,多了解。除了现场的安全状态需要掌握外,还需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管理理念,产品线或工艺的变化,生产的繁忙程度,人员异动率,员工素质结构等等。然后,根据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确保与企业的大方向保持一致。切记,不要无形之中将安全管理置于企业的对立面。

    二、获得政策支持,即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信任

    能否获得高层领导的政策支持,是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当然不能期望领导时时以安全为中心,天天发文件去强调。但至少,在政策导向上要明确安全的地位,要让其签署政策性的宣言。定好了安全第一的大政方向,具体的冲突出现时就要靠安管人员的智慧去化解了。

    三、企业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指标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有效的安全管理只说明风险受控了,而不是风险没有了。减低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投入人、财、物,需要企业付出成本。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水平。不要试着去消除所有危险。要知道,没有危险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对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把握,安全与效益矛盾的平和,往往就成了检验安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试金石。可接受风险程度的确定是项严肃而有严谨的工作,制定时要以企业的综合水平,员工素质,法规要求,风险的社会容许度来确定。比如我们是注塑业,本身危险程度较高,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就得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动不动就喊事故为零。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可能什么也抓不住,抓不好。太空泛的脱离了实际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可衡量,要有可比性。比如今天我们就将损失工时在8小时,损失费用在500元以上的伤害事件定为不可接受损失。当然风险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员工流失率少了,生产的产品相对固定了,危险的换模换线工序少了,那么在来年,就还需降低。反之接受程度还得提高。风险指标应随着时空,企业综合实力的变化而修正。但总的方向应螺旋向上。另外,风险可接受并不意味着永远放弃监管。要知道,安全管理和危险都是动态的。量变到质变,质变中又有量变,是在不断变化的。危险始终是要受监控的,一超出可接受程度,就要采取措施处理,不能养虎成患。如制定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合理可行,就很容易得到企业各阶层的认同。才能正确争取到资源。总之,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四、建立的管理体系要简洁,要适合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经营性质、管理架构、管理方式不一样,安全管理的模式也应变通。不能千篇一律。现在有OHSAS18001,也有各类安全质量标准化可借鉴推行。但具体到特定的企业,某些要素也可变通,侧重点也可以不一样。建成可考核持续上升的安全管理体系虽然是管理的需要,但如何开展,如何走,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的体系要简洁,不要太复杂。在建立管理体系前,应做一次完整的风险评估,这样的评估面要比一般的安全评估面广点,不应只针对企业的人、机、环、料、法的实际情况,还要将企业经营背景等其他情况作为评价对象来评估。经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推行何种管理体系和管理目标,如企业硬件设施缺陷较多的,体系运作的侧重点即应偏重于硬件部分;再进一步,如判别硬件缺陷是来源于实行“三同时”的,即应加强企业政策性的导向;如来之于后期的维护保养、使用缺陷,就要加强维护保养的建章立制,培训缺乏,就应侧重于培训等等。总之管理系统总要有针对性,不能太复杂和过于死板,不能照着体系机械的去套,也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否则难以执行和取得失效。

    五、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企业的安全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会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过程。一般来说,在安全管理的初级阶段,都属于“他律”阶段,人对安全的要求是被动的。这时除了建立严格的制度外,还要对执行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安全做得好不好,是要有所体现的,否则大家都没有积极性。考核的指标要可量化,事故发生率固然是考核要素,但不能是唯一要素。一些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都可以量化成考核指标,如安全培训的时数,安全宣传的次数,组织、参加安全活动的次数、人数,存在隐患的大小、个数,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设备的危险程度等等都可列入考核目标。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视工作需要或难易程度,灵活掌握。系统复杂的只考核到部门级即可,简洁的可以考核到班组,也可以考核到个人。考核周期可以是周、月的,也可以是季、年的,但考核结果必须张榜公布,要广为宣传,考核结果要有奖有罚。但具体如何奖罚,还得看企业的情况和文化背景。有些欧美企业禁止实行经济性惩罚,那我们就可以借鉴以精神激励为主,如采用颁发奖状,流动红旗,上红黑榜公告等等。但从目前来看,最理想的是在成员的工资结构中,划出一个额度,作为安全绩效奖金进行对应考核。让安全与收入挂起钩来,以调动成员的关心度和积极性。

    六、关于培训

    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的外来民工,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工业化从业经验,对设备、环境除了感到新奇外,还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除了从业经验匮乏外,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低,安全意识、安全行为都极为欠缺。作为企业,就自然而然地承担了教育义务。从基本的生活,工作程序开始,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而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提升安全意识,就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了。多数企业培训时间安排得都比较紧凑,这就要求我们制作的教材要简便,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强,否则员工无法接受,培训就流于形式了。培训的重点要侧重于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要让员工明白危险无处不在,防患意识不可无的道理。制造业不象化工业,作业简单,直观,危险源点显而易见,大部分危险都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只要有了安全的观念,在行动前预先做简单的识别和判断,再行动,基本上,大部分的事故都可以避免。所以制造业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要作为培训重点来将。在做老员工的在岗培训计划时,要依靠每年的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要了解企业中的何类风险可以通过,而且只能通过对人员的培训来降低和消除。再有针对性的制定在职培训计划,培训形式和培训组织可以是多样性的。要视时间许可和资源来确定,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课堂教学,没有条件的可利用早晚会的时间,小刊物,宣传栏等等进行宣讲也行,只要效果达到了,无需拘泥于特定的模式。

    七、建立、推行安全文化,变制度管人为文化管人

    法律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法律。变“他律”为“自律”,让员工自己来管自己,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采用建章立制,强制性的规范,是在安全管理的初级阶段,是在个人的安全意识,整体的安全水平不高的状况下,而采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这时应该依靠强制性的制度,去要求去约束人的行为。制度,规章健全且烦琐,是这时的特点。在员工整体的安全意识较浓厚,对安全的诉求较高时,这时就可淡化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以文化意识去激发人的安全行为。

    这时候的企业不需要庞大的安全专职管理队伍,这时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再叫安全监督员,而叫安全协调员了。

    当然,安全文化并不是虚幻的东西,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安全文化是硬件和软件构建成的实体。我们要强调安全文化的前提,除前面所提以外,还要求企业的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程度要达到规定,工艺、物料本身的安全程度,自动化,人机工程化程度都要比较高才行。这样就可以构建和谐的安全文化,将原来繁琐的制度管人,上升为用安全文化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

    八、结束语

    制造业的安全管理表面上看来很简单,好象谁都能够做。但要做出成效却不容易,它是一项既复杂,又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类型和经营性质不一样,管理的难点和特点必然有所不同。能在差异中找出共性,在实践中摸索出方法,总结出经验,是很有意义的。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更由于笔者知识经验的欠缺,贸然提出个这么大的课题,所作的分析却非常粗浅,总结的经验也很有限。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管理在深圳的历史还不长。制造业也是伴随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在深圳这块热土上扎的根,随后才遍地开花的。许多制造业在安全管理上也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但这些宝贵的经验还没有好好的总结和推广。斗胆借这次征文比赛搭建的平台,仓促抛出这块还没烧透的泥砖,希望能因出很多真正的美玉来。寄希望广大在制造业从事安全管理的同志们,能就制造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研究和交流。以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实用的安全管理理论,为营造更加平安、和谐的新龙岗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