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应急预案筑化工安全“大坝”

2006-02-1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05年11月27日晚6时,哈尔滨恢复供水。在缺水危机中苦等了4天的近400万哈尔滨市民,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关于哈尔滨市能否挺过这个缺水的恐慌的讨论也戛然而止。但是恐慌过后,化工企业污染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如何防止化工事故、降低事故的影响则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一些专家告诫要降服化工魔鬼,关键就是要建立严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严重的污染事件,使整个哈尔滨市水资源严重受污,几乎陷入恐慌。而出现如此严重的水危机,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十分罕见。人们在叹服数百万哈尔滨人民挺过难关的勇气和毅力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防止这样的事故的再次发生。实际上,化工企业因为行业性质的原因,已经出现过很多起性质恶劣的事件了。

■ 相关事故回放:

    2005年8月24日,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发生一起特大氯气中毒事故。株洲化工集团存放在附近码头上的75瓶氯气部分泄漏,附近数百名居民遭受毒气侵袭,其中100余人中毒住院。
    2005年3月29日晚,一辆在京沪高速公路行驶的罐式半挂车在江苏淮安段发生交通事故,引发车上罐装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2001年11月15日夜,浙江武义县宏鹏化工厂发生苯泄漏事故,致使附近的武义三中500多名学生和200多名居民中毒。

■ 原因分析:化工原料是潘多拉魔盒里的魔鬼

    此次松花江污染如此严重,主要原因就是吉林石化厂发生爆炸,他们所用的苯有100多吨流入松花江。像苯这样的许多化工原料对于企业来说是稀世珍宝,可是一旦它们逃出人们的控制,就会成为人见人怕的恶魔。
    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如果遇热或者是明火的话容易燃烧爆炸,而且它还极易挥发,在常温下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苯蒸气或苯液体的话,那么他会出现兴奋或者是酒醉的感觉,然后会是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等症状。
    其实大多数的化工原料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种可以致人于死地的可怕杀手,所以对于化工企业来说他们不仅要做好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而且要做好特别的应急预防措施,防止化工事故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 对策:必须要建立相当严格的应急预防措施

    因为化工企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部门,任何一件事故都可能给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相关的主管部门应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实际状况,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对本企业职工进行应急措施的教育,并依据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状态进行模拟演练,按照应急措施方案进行救助和躲避,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在发生重大事故后的应变能力。通过应急方案,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应急预案要完善严密

    应急预案是为了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所以就需要非常严密,不能有丝毫的纰漏和懈怠。首先要建立一个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在事故发生时要做到及时报告,而且建立与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以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机构等部门的联系,取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不同的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救助分队。主要是依据本单位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产品的不同,按照防火、防爆、防泄漏、防辐射、防中毒等成立各个救助分队,各分队可以专业和非专业相结合。各分队要对人员进行实施应急救援措施的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处理重大事故所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救助器材。
    为了使应急预案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还要建立责任制、报警和信号系统、事故专家系统,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相关领导的安全责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故解决,从而降低事故的影响。

措施好不好要看实施到不到

    制定的措施的好坏还要看措施实施的情况。企业在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将事故基本情况进行报告,发出事故警报或信号,事故指挥系统要立即采取措施,启动事故专家系统,输入事故现场数据信息,对事故救助提供可行性方案,组织和指挥救助队伍实施救助,并报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事故进行抢险或救援。
    有些化工事故性质严重,虽然已实施了应急抢救措施,但仍不能有效控制事故扩大。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人员伤害,应在积极采取抢救措施的同时,疏散当地周围居民和救助人员,封闭道路,控制流动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尽可能地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