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试论职业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06-10-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国内安全生产形势、突出问题与职业安全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1.1 国内安全生产形势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2005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34起,同比增加3起;死亡3049人,同比增加17%。其中煤矿58起、1739人,分别上升34.9%和66.6%,先后发生了4起涉难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即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2.14”瓦斯爆炸事故、广东梅州大兴煤矿“8.7”水灾事故、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11.27”煤尘爆炸事故、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12.7”瓦斯爆炸事故。这些事故伤亡惨重,影响恶劣。2005年全国仅天津、安徽、宁夏和新疆兵团没有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

    1.2 事故频发的突出问题

    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监管缺位、投入不足和企业管理存在着明显漏洞和薄弱环节等突出问题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分析,我国在职业安全人才建设上长期以来停步不前,也是造成这些重大事故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症结,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安全监管队伍尤其是基层负责监管职责的人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履行职责上由于个人能力与道德的原因造成监管缺位;

    2)技术人员安全知识严重缺乏,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制造中造成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本质安全度降低;

    3)企业安全专管人员配置弱化,且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宏观与微观安全战略人才的建设上基本是空白。

    1.3 职业安全人才培养与建设的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煤矿安全两个阶段性目标: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重特大瓦斯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运输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要靠广大职业安全人才共同去努力,可目前的职业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目标的实现。

    2. 职业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安全人才的队伍的建设重点是体制上和环境上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

    1)结构不合理:职业安全人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数量结构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较大差距。在政府监管层面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除旧履新,对新从事的工作在认识上还有许多不足便匆匆走上执法岗位;在企业的微观管理层面上,安全专管人员往往是企业难以安排的其他富余人员,这样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了职业安全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其工作要求;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安全专管人员年龄偏大,数量配置偏少,难以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

    2)稳定性较差:职业安全人才流失相当严重,笔者作过统计,某重点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1993、1994、1995和1996年连续四届毕业的学生目前继续从事安全专业工作(包含供职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在内)的不足15%,近100名安全专业人才就这样流向于其它岗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该岗位工作认同程度不高,个人的人生价值难以实现。

    3)部分专业人员敬业精神缺乏和职业道德缺失。

    2.2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技术研究型与工程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

    我国部分高校设置安全工程及技术类专业,本专科教育与研究生、博士等各层次学历教育体系较为完备,为我国职业安全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安全类专业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上却非常模糊,未有效区分研究型与工程应用型两类人才的培养方向。

    2)技术安全型人才的培养未引起足够重视

    所谓技术安全型人才是在各技术领域从事提高本质安全度的人才。在各类学校中技术类专业与安全类专业基本脱节,技术类专业并不开设有关如何提高技术安全度的安全类课程,而安全类专业也仅仅开设通用的安全技术课程,这也就造成了从事技术开发的人不懂安全,懂安全的人又不从事技术开发,进而形成了技术与安全脱节的局面。

    3)不重视战略型安全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局面较为被动,还有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尽管有长远的目标,但缺乏有效的方案作为支撑;在微观层次上,一些企业尽管当前安全生产局势较为稳定,但是如果在企业规划与建设方案上缺乏对安全生产的关注,被动局面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3 职业安全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职业安全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和对各类人才按需要、分层次培养是关键。

    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快体制创新,注重环境营造。目前安全专业人员社会认同度较低,一方面造成安全专业人员流失率高、稳定性差,另一方面造成在岗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客观上形成了在岗人员业务知识结构老化,工作中难以打开局面的状况。基于此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地位与作用,长期以来我们有一种观念就是安全生产是保护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这种观念经过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是有失偏颇的。安全生产就是生产力,安全科学与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构成部分。要在全社会营造这样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改变过去单纯以事故和损失来宣传生产重要性的状态,同时要注重以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方式来规范约束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提升安全专业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等级的划分和生产经营规模来确定安全专业人员的工作日,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自行配备专业人员或向社会中介组织求助专业服务。

    在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上,要根据需要、分层次培养。

    第一、面向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培养业务知识丰富和专业应用技能强的实践型人才。在这方面发展安全工程及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主要的途径,安全工程及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是安全类专业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型和技能型职业安全人才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第二、面向工程研究和管理等领域,培养技术和管理研究应用的人才,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与管理的支撑。在这方面综合性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及科研院所等应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对安全管理类人才进行战略培训,引导和促使其从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等方面对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战略规划,明确战略实现的目标,确定战略实施方案,加以实施,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第四、特别要注重安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在工程技术类包括管理工程专业、工程技术理论类专业开设必要的安全原理与安全系统工程等专业基础课,促进安全科学技术在各技术领域的应用与提高。

    第五、加强职业安全人才的知识更新教育,并且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提高安全生产各领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006年1~6月份,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好转,重特大事故仍然不断频发。加快对矿山、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管理及技术改造和投入,虽然是有效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我们要看到加快职业安全人才的建设和培养是永葆安全生产良好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只有安全方面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证,我国的安全生产的形势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