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监督浅议

2008-12-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如何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安全监管手段,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课题。

  一、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必须双管齐下

  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生产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存在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涉及到人、机、物、料、环、法等各方面,因此抓好安全生产不仅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而且要遵循安全生产原则,应用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做好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撇下生产孤立地谈安全,要把安全当作是生产管理的一部分;反过来说,也只有能够调动各种资源、对生产活动进行全面掌控者才有能力对安全管理负责。因此说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然而遗憾的是,现实工作中人们往往把安全管理仅仅当成安监部门的事,把安全管理简单地与事故管理划等号,很多地方和企业常常出现“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安全水平难以提高。

  二、建立层次清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我们知道,安全管理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安全管理要纵到底,横到边,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无谓的重叠与交叉。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应该建立与责权利相一致的,层次清晰的安全管理体制,各层级安全职责明确,做到到位不越位,既不越俎代庖,也不留下死角。

  对于一个多层次结构的企业,各层级在安全管理职能上准确定位十分关键。企业的决策层应负责企业运作是否符合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定的制度、政策是否与企业的安全责任相符合;安全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是否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管理层是上传下达,内外沟通的神经中枢,其根本任务是领导企业及其下属单位(或分公司、子公司)完成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按事物进程划分,其管理重点在于事前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事中的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以及事后信息上报、对外披露,监督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等;按内容划分,其管理重点在于对下级进行宏观管理、关键指标考核;监督下级行政负责人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以及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完善及有效运转。执行层是实施过程管理的主角,其职责是制定并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措施和反事故措施,保证设备、系统处于安全状态;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对现场违章作业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只有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才能简化冗长杂乱的管理链条,形成闭环管理,建立务实、高效的安全工作机制。

  三、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刚柔并举

  有专家说法“企业做大靠资本,做强靠文化”。同理,要管住企业靠制度,要管好企业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是刚性的,是强制性的,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但不能控制人的思想,它管得了人管不了心。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用制度管理,还要有文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将企业的安全愿景、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个员工,引导员工将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安全愿景相结合,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融为一体,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完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升华。只有调动员工的内在动力,使主动责任、终身责任的安全理念得到员工广泛认同,才能铸就一个基础强大的安全型企业。

  四、综合应用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经过几代人的摸索,我国已形成了种类众多的安全管理手段,比如电力企业常用的:两票三制、“两措”管理、安全分析会、班组安全活动、安全大检查、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管理手段应运而生,近年来兴起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预控、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措施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新的管理手段。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最有效的管理工具,扬弃过时的经验和习惯。

  另外,对管理工作要进行经常性的梳理。安全管理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掌握适当的节奏、张驰有度,防止过多过滥,使安全管理活动既要对安全生产形成一定压力,又不能成为基层生产单位的负担。面对多上级的多头管理要善于做减法,善于合并同类项,把繁杂的工作简单化,使安全管理工作适应本企业的生产规律,有条不紊地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管队伍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安监部门被赋予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双重职能,对安监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要求如下:

  首先,安全监督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和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安监人员技术上知识全面;政策上能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监督国家和行业的规程制度的执行,开展反事故工作;原则上要求处理问题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坚持原则、掌握分寸,维护事物的技术性和政策性。

  其次,安监人员必须熟悉业务技术,熟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性能;熟悉主要运行系统;熟悉规程制度;熟悉必要的安全检测技术;熟悉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措施;掌握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知识。

  第三,安监人员要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