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紧急求援”刻不容缓

2008-12-3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紧急求援”刻不容缓——紧急救助员将成热门新职

  “这里有一位民工意外受伤,生命垂危,他的紧急救援卡号××××,请迅速救援。”接到求救电话后,紧急救助员迅速施救,并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民工获救,而所有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这样的场景,很快就会变为现实。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总干事顾二熊表示,民政部正在筹备成立各省(市、区)紧急救援分中心,即中国的SOS救援公司,“老百姓若遇险,拨打紧急救援中心电话,随时可以得到救助服务”。

  今年我国南方各省遭遇的冰雪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初步估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多亿元。在这次抗灾过程中,广大军民投身第一线,虽然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意志,可一到救灾现场,很多救助人员还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以至作出无谓的牺牲。救援人员能否及时、妥当处理事故,关系到后续的救治工作与能否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比如这次抵抗雪灾中临时投入了铲雪、破冰机械,然而有些地方运来了机械却没人会使用。除了利用行政手段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斗争之外,更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救助人才队伍,否则再好的救援硬件与响应机制也无济于事。

  顾二熊介绍说,我国目前缺乏专业的综合救助人员,难以满足对灾害救助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依据对相关领域职业标准的研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于2000年之后陆续颁布了医疗救护员、紧急救助员、灾害信息员、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矿山救护工、救援起复工、救援机械司机、救援机械副司机、海上救捞潜水员、海上救捞工和森林防火员等紧急救助类的工种。这些救助职业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有职业。

  从事紧急救助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与专业知识等从业条件,并且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紧急救助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反应灵敏、机动性高、突击力强,才能随时执行紧急救援任务而临危不乱,冷静分析现场情况并果断做出决定;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如掌握必要的医疗护理、心理学、地质学与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以及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情心、责任感和语言沟通能力。这些都对救援应急的处理大有帮助,因为发生突发事故时,正确的救援才能提高挽救的机会。

  提高救援队伍的综合专业水平迫在眉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相关部委已在公共安全、驾驶、供电系统维护、建筑施工等行业开展了救助类职业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于2005年发布了紧急救助员这一新的职业,并在2006年开始了资格认证,新加入的职业救助人员在救援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据统计,从事紧急救助的专兼职人员全国需求量在100万左右,而目前仅有25万名专业人员,专业人才缺口巨大。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和迫切期望,特别是“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实际社会需求量将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特别是更多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置(如神华集团直接从事救援的人员就有600多名),持证上岗将成为行业准入的基点。紧急救助人员的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必将成为广泛关注的新兴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