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09-05-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技术革命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给矿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要想改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 建立起煤矿企业数字化信息系统,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 用以获取、加工、储存、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包括提供设备系统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技术的总称。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便捷性迅速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了设备操控的自动化、数字化、通用化以及智能化, 充分保障信息畅通及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生产效率。信息技术与矿山安全控制的有效结合,必将有力提升矿山安全的整体水平,并在矿山安全监控、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安全监管、安全调度以及突发性事故救援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全国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采取加强煤矿治理整顿,加大安全改造投入和科研攻关、强化管理监督和现场督导力度等多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煤矿安全生产特别是瓦斯防治工作。但煤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事故总量居高不下。据统计,2005 年,全国煤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836。其中共发生重特大以上事故279 起,死亡3586 人,分别占总数的8% 和60%。国有重点煤矿发生3 起,死亡419人。即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14人,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第二起大事故。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71 人。河南鹤壁煤业集团二矿“10.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4 人。矿山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生率的形势,反映出我国矿山安全生产令人担忧的现状和特点,也暴露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围岩温度提高,通风排水难度增大,使得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更是面临巨大考验。

  (2)安全管理手段落后。与西方发达产煤国相比,我国煤矿应用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人力、财力不足, 一些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 如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突水等灾害控制仍不彻底。加之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和企业经济实力的制约,我国煤生牛产装备及安全监控设备还比较落后。井巷断面设计、支护强度确定、支护材料选型较小。生产设备功率、矿井供风量等富余系数偏低,易发生事故。

  (3)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它包括事故及职业伤害的记录、分析、统计;职业安全卫生设备的研究、设计、生产及检验技术;法律、规章、技术标准及其变化动态;教育、培训、宣传及社会活动,国内新技术动态、隐患评价及技术经济分析、咨询、决策系统等。在这一点上多数矿井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信息传递周期长,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实际应用尚有较大欠缺。

  (4)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管理科技相对滞后,不能为安全生产管理提技术支撑和保障。许多高瓦斯区的煤矿在设计、建设时,就没有考虑瓦斯等灾害的影响,瓦斯抽采往往靠补套工程来完成。目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掘失调和水平接续紧张问题,主要生产设备老化、超期服役, 因深部开采带来的瓦斯威胁更加严重。

  (5)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煤矿生产已经逐步发展到采掘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生产环节互相依赖化、管理进入系统化、信息化的崭新阶段,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然而 ,煤炭企业的工人素质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明显较差,到2005年底,在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从业人员402万人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6.7 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4%;专业技术人员47 万人,占11.7%;大专以上29 万人,占7%;职工受教育平均年限9 年。据调查,一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约7万人,96% 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炭企业缺少采矿专业人才,通风、地测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为紧缺。

  (6)煤炭产业集中度不够,生产力水平低。安全意识薄弱, 法制观念不强。安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

  (7)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对安全、技术、资源等管理乏力,缺乏体制保障。开办煤矿的市场准入门槛低, 一些煤矿可以任意转卖、发包、层层转包, 安全生产缺乏最基本、最基础的条件。

  2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基本上处于传统经验式管理阶段

  传统的安全管理以经验教训为依据,想到危险,消除危险,发现危险,解决危险。 现代的系统安全管理则是以企业生产系统整体为对象,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好系统预防和控制,使危险因素始终保持在可接受的安全状态,使事故消除在隐患阶段。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还处于传统经验式的安全管理与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交叉阶段,且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份额还比较少。

  2.2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预防为主”流于“ 程式”

  在企业经营环境的要求和国家政策的促进下,大多数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提供专项资金,购置设备,安排人员开展工作,装备了安全现场监测系统,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只局限于生产环节及短期行为的模糊目标,缺乏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相对独立的安全保证体系和信息化的指挥监控与执行网络,且安全监察从属于、受制于生产,习惯于事后式的传统管理,缺乏对前级因果及诱发因素的研究和对策,未将事故发生涉及人的心理、情绪、素质、社会、家庭及其它诸多因素研究结合起来,使预防为主流于“程式”。

  3 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装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在“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前提下,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煤矿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煤矿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煤矿安全管理正逐步实现从单一系统向网络系统过渡,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过渡。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通风管理、瓦斯管理、矿压与顶板管理、煤尘管理、防治水管理、防火火管理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管理等几部分。结合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开发适合煤炭企业的煤矿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化的安全指挥中心,可实现大量安全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进一步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从根本上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1 瓦斯安全监测系统

  现在煤矿使用的瓦斯安全监测系统有多种类型,虽然其结构不尽相同,但是实现的基本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的,总体讲瓦斯安全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设备、地面中心站几部分, 分别完成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及信息输出等功能。传感器包含有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是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井下分站采集各个传感器的信号,经过信号转换等处理后,将其通过传输设备向地面中心站传送;同时井下分站接收地面中心的指令, 完成规定的任务, 如控制输出等。传输设备是监测系统的信号传输媒体,包括通讯电缆和调制解调器等。地面中心站包括计算机、显示屏、打印机等, 以及大型模拟盘。该中心站的功能是实时显示各监测参数, 如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的值;存储重要的参数并可随时调用和以多种方式再现历史资料;当监测参数值超过限定值时自动报警,并自动转换到紧急处理状态,从而实现分析环境状态的功能,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2 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

  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相类似,也是以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设备、地面中心站儿部分所组成。在有些煤矿中,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和瓦斯安全监测系统合二为一。该系统的核心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仿真、网络技术, 结合煤矿安全监测系统, 研究矿井通风网络安全性评价与动态模拟技术、矿井通风方式和装备,以及矿井通风系统监测技术, 从而提高高瓦斯矿井通风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灾变时期风流控制和救灾决策的科学化。

  3.3 矿井矿压监测系统

  矿井矿压监测系统也分为几个部分:矿压传感器与信息传输设备以及地面计算机。矿压传感器一般是采用液压支架上的压力信号,一个采区设置数个监测点;一个井下分站可联接多台矿压传感器;传输设备起到信号传输媒体的作用,包括通讯电缆和调制解调器等。地面计算机的功能是实时显示监测点的矿压监测值,存储重要的参数并可随时调用以及以多种方式再现历史资料,当监测参数超过限定值自动报警, 并自动转换到紧急处理状态。

  3.4 井下安全考勤系统

  井下安全考勤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入井考勤点和出井考勤点,考勤机通过通讯线和主计算机相联接,每个考勤点一般安装两台考勤机。正在使用中的井下安全考勤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金属片打卡的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统,其入井考勤点和出井考勤点都设置在地面井口;第二类是用矿灯灯头打卡的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入井考勤点和出井考勤点都设置在井上和井下, 或都设置在井下。

  3.5 专家智能系统

  从目前大多数煤矿的实际情况看,上面描述的信息技术应用都还是局部的。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分属于各个不同的科室和部门;从应用的内容上看,许多系统还停留在安全监测信息和安全管理信息的简单处理, 安全管理的层次还不高, 未能达到安全预测、辅助决策的作用。专家智能系统是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最高层次,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专家信息数据库和以数据挖掘原理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等几部分构成。

  4 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的预期效果

  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场变革,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结合安全原理、系统分析方法将从本质上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升煤炭企业的安全预警能力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尽可能少的减少财产损失。

  (2)通过面向生产现场安全信息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平台,各级管理者可以随时多角度了解到全面准确的各类安全信息(三违、隐患、事故等) 的统计分析对比, 及不同时间各生产单位、区队、工程的具体情况, 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为管理者确定下一步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不断提高。

  (3)准确、快速、灵活的安全管理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了安全管理过程的规范化、信息的标准化,降低了煤矿企业因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覆盖面宽、地点分散给安全管理带来的难度。

  (4)工作流驱动、信息提小、及时跟踪工作效率及结果、明确控制工作责任,为安全考核提供全面系统的依据。

  (5)通过小的资金投入,就可集成现场监测等系统,建立起一体化的安全信息平台,可大大提高安全管理决策的准确性、有效性。

  5 结语

  信息技术在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许多困难。但信息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是必然趋势,其快捷高效、先进实用的特点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及优化的管理思想的应用,必将促进煤矿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