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安全管理的发展及特点的认识,分析了我国目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状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安全生产状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近年,全国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表明,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特大事故多,事故总量大,职业危害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等特点。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概括起来有:经济快速增长,增长方式落后;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滑坡;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事故风险转移对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故形式,人类将如何应对?社会各界应担负什么职责?我们的国家将如何解决?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通过对人类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以及安全科学与事故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人们已清楚的认识到,要有效的预防生产与生活中的事故、保障人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人类有三大安全对策。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这是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对策,这是人因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三是安全管理对策,这一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即对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工具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及作业人员的行为科学管理等。因此,安全管理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分支科学,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的重要方面。
一、安全管理的发展及特点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从管理对象的角度 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近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紧紧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使安全管理的效果很有限;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有效。因此,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
(2)从管理过程的角度 早期是事故后管理,后进展到20世纪60年代的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境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
(3)从管理理论的角度 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
(4)从管理技法的角度 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传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制等综合管理方法;也包括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点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动、安全班组活动、安全班组安全建设等生产现场微观管理技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科学逐渐活跃起来。
现代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故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主导、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二、目前我国安全管理的现状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法规,并进一步从立法、监督、检查和教育等方面对管理进行了完善。
(1)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不断深化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安全发展理念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是全面规范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先后颁布的《劳动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炭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电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近百部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4)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企业管理。
另外,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和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到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寻找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管理科学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然而,安全生产形势的日益严峻,使目前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方面。与多种具体生产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虽然目前的安全生产有关法律对维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是: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等问题。
(2)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无法替代企业安全员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带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
(3)企业安全管理方面。首先,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其次,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而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保证利润的前提,如果一个工程在安全上出了事故,它的利润将受大非常大的损失。
(4)我国企业所用的工人大部分是进城的农民工,他们大部分很少按规定进行岗前培训,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岗前培训会耽误上班时间和交培训费用,会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他们大都不愿意进行专门的建筑安全培训,这样导致了工人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安全生产的意识。
四、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安全标准体系,完善相应安全生产法规。各地区、各企业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企业的细化实施标准,从而完成企业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形成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其次,安全标准化工作要与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结合,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施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目前,一线作业人员多为进城农民工,他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应制定详细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所有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只有安全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才能上岗。并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和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让每个从业人员能自觉做到文明生产,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3)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做到思想与行动上保持一致。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安全管理观念、方式、手段和作风上的转变,安监人员应深入到基层,组织安全管理不能浮于表面,落实安全措施不摆“花架子”,而且每项工作必须在每一名职工、每一天的工作中去细化、落实。领导和安全监察人员要勤于监察,敢于监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创建一支原则性强、责任感强、专业性强的学习型安监队伍。
(4)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领导,把安全管理摆到重要位置,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的管理;将组织安全检查,跟踪隐患,督促整改成为重头戏。
(5)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并不断创新。把安全管理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实际行动抓好落实,把安全管理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统一思想上思想、作风上和真抓实干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在总结和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创新。
五、结语
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这是不容否定的真理,由此说明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不是由一项项活动或一个个“阶段”拼凑成的,它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2005,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刘衍胜,曲世惠,李增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M].2006,10,北京:气象出版社
[3]仝志明.安全管理没有终点[J].中国培训,2000,2:61
[4]郭鸣.对安全管理的五点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8,5:24
[5]宋晓燕.浅谈科学优化生产现场管理[J].广西轻工业,2009,7:139
[6]王伟.以科学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4
上一篇:安全培训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下一篇:安全生产监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