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本质安全要从改变心智模式做起

2009-12-11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心智模式是人们心中对自己、别人和整个世界的某种认识和假设,它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形成,这些理解和认知日积月累后,会潜移默化地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被形象地比喻成“心灵地图”。研究认为,任何心智模式都是人们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带有一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一种固有模式,从本质上都有其缺陷,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代安全理论认为:本质安全是设备、系统和人所具有的最佳安全品质,其实质是构建长效安全生产机制,把事故率降到最低直至零。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海因利希提出了著名的海因法则,从理论上揭示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且人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的放大地改进人的固有心智模式,对于实现生产本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安全行为的几种表现

  一是局限思维,缺乏大局意识。这种抑制型的心智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角色定位不准确,过于强调部门分工、岗位分工,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部门的事,各扫自家门前雪,推诿扯皮。另一种是目标定位错位,不能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工作规划不清,方向不明,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工作碰运气。

  二是消极参与,缺乏有效沟通。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一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了安全资金、技术等方面投入,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可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情况令人担忧。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沟通上出了问题,这也验证了管理上著名的双70%理论,即“日常工作生活中70%的时间都用在沟通上,70%的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这种松弛型心智模式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如:在工作落实中,习惯于用会议传达会议,用精神贯彻精神;到基层检查和调查过程中,高高在上,蜻蜒点水;在问题处理和整改中,轻描淡写,习惯于“等”、“要”、“靠”等。

  三是归罪于外,制度执行力差。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出了问题不冷静,想当然,不能反省自己,把问题统统归因于外部环境和他人错误,怨天尤人。第二种是心浮气躁,疲于应付,习惯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口号多,办法少,工作有布置无检查,有检查也不考核,导致“三违”问题频繁发生。

  固有心智模式障碍的因素分析

  古典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曾讲过:人一天的行为中,只有5%的行为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石油行业的一线职工长期在野外工作,工作环境相对开放、宽松,而且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一些单调、重复性的劳动。久而久之,大脑就可能出现感觉上、视觉上的麻痹,从心理上不愿接受新事物和各种制约信息,产生排斥。从近几年事故统计规律来看,每年3、4月份和8、9月份是各类工伤事故的高发期,春困秋乏,很容易使人出现精力不集中,体力不支。身心两方面的疲劳,打破了原有平衡的生物钟,从而导致新旧心智模式的激烈碰撞,易发各类事故。对此,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安全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时刻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

  美国空军上尉墨菲研究证明:如果坏事情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个结论告诫我们,做安全工作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安全工作为了人,同样也要依靠人。因此,日常安全工作中只要抓住了“人”这个根本问题,一切以人为本,就能实现本质安全。就管理层而言,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握好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尤其是要对本系统、本单位的隐患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心知肚明,处变不乱。要致力于构建“大安全观”,编织“安全监督大网”,时时刻刻把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装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履行本部门、本单位和本岗位的安全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就操作层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诚惶诚恐知敬畏”的观念,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标准,使自己知道该敬畏什么,培育“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生产为我,为家庭”的心智模式,激发自我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挂在墙上、印在书上的安全须知、操作规程和应急行为,原原本本地刻到脑子里,落实到行动中,并成为本能反应。

  创新管理,用先进的安全文化凝聚士气

  三流的企业人管人,二流的企业制度管人,一流的企业用文化管人。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从三方面打造新的安全管理心智模式。一是善于反思自己。要经常性地给自己照镜子,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借人鉴己,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做到:没事时多想事、出了事不怕事、事情过后不忘事。二是要系统学习。不仅要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勇于打破陈旧思维和固有心智模式,用先进的安全文化武装人、影响人,用亲情的力量感染人、凝聚人;还要学习各项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形成共同安全的价值取向,引导规范安全行为,促进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一线操作工人要学,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也要学。三是要祟尚创新。成立安全科技协会,搭建安全技术创新平台,定期交流安全管理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不断营造“科技为先、尊重生命、关注他人、共同安全”的工作氛围。明确角色,全力提升安全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充当好执行者、信息沟通者、人际关系协调者三个角色。一是准确把握上级意图,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把“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美好愿景,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二是换位思考,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出实招,办实事;三是有效沟通,畅通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安全信息传递渠道,形成共同做好安全工作的合力。众所周知,习惯性违章是安全工作的头号大敌,也是引发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改善这种固有心智模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执行力。要通过不懈努力,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能切身感受到安全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认识到每一项安全规定都是血的教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硬作风、执行力强的职工队伍。从这个角度上讲,安全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