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绕线员工的左眼睑不慎被旋转中的铜丝未端打伤。当调查过程中问及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旋转伤害时,许多同事都说这种旋转中的铜丝未端伤及手臂的情况还很多。因为伤害程度不深,一只小小的创口贴也就可以治愈。所以,即使是经常发生,也就没有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一张小小的创口贴,封住的不仅是受伤的创口,还有人们对事件深入剖析的态度和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的处事理念。
事故,作为一种极具危险性、且与人们意志相违背的事件,其危害结果往往很直白地显现在我们面前--人员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伤害、资源遭到破坏、财产蒙受损失或是生产过程受到中断,它以直观和赤裸的场面给人以警示和教训,让人们对之警畏。从而能自觉增强做好安全基础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而事件,指的是可能发生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又被定为未遂事故。因为未遂,所以人们也就很难也不愿意去推测其演变后果的严重性。其实,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安全管理的理论看,每1000起事件中就会有300起未遂事故,每300起未遂事故中就会有29起轻伤事故,进而又可能导致发生一起死亡事故。由此可见,管好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隐患、发生的事件对遏制事故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牵。事件,是班组管理和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班组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首先要对自己管辖区内的作业内容、作业活动过程、所涉及到的场所、动用的工具、设备,什么时候、哪个员工、在哪个岗位工序上作业,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对人的习性和设备的性能要能掌握实时动态。通过观察和思考去掌握人与机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叉轨迹,从而制定措施消除这些可能交叉的轨迹--对于环境因素,该改善的要从快,对于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应按一刀切的原则,该禁止的就禁止,该坚持的要坚持。而对于一些动态的隐患、潜在的事件,除了仔细观察有时还有必要通过与一线操作人员的交流获取信息。因为一线班组长、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是用于统筹主持辖区内的全面工作,难免有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亲历亲为。所以操作员工在和班长交流的过程中要能客观、正确反映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件、人员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和频次,以便管理人员能适时做出判断、采取措施。
当前我们很难收集基层发生事件的原因无不外乎:有些员工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讲,要不就是有些问题已经提过了,班组长或是上层没有引起重视,没见采取什么措施,无形中削弱了员工提议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总觉得一些问题太细小了,微不足道、屡见不鲜、习以为常。即使受到一点伤害也"默默无闻",或是自认倒霉、自我提醒,没有从遏制事件的继续发展和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
还有就是很多员工遇事不敢讲。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一点伤害很难为情,怕说来被告人笑话,再者是顾及了整个班组的面子--生怕暴露了会因此让全班组的安全考核得得分受到影响、牵涉到更多"无辜"的同事。所以有时只好忍气吞声地草率处理。素不知,这种种内部消化、不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不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不教育责任人的做法,看似"帮"了大伙儿、保住了当月的安全薪资和班组的"面子",考核得了高分。其实是纵容了事件的频发,以至后续可能有更大事故的发生……员工发生意外事件或是受到小伤害后不敢讲的原因还有就是,知道责任在于自己,怕说出来以后班长会因此对自己有想法,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欠缺、甚至责怪自己、拿自己当反面教材说事儿。这就要求班长在和员工交流时要会正确引导员工讲真话,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建议说出来。在组织班组安全活动的时候,可以鼓励每个操作员工都不记名地写(反映)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不安全事件,可以是别人没有发现的,也可以是自己发现别人的。班组再集中整理、处理。在车间部门发布以引起同事们的注意和重视,实现安全生产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容易被员工接受,减少了操作员工的心理压力,使不安全的事件比较容易收集。
班长在听取了操作人员反映的不安全事件和改进的措施、建议后,能改进的立即改进,不能立即改进的也应采取针对性的临时措施,或是制定好管理方案给员工一个答复,传递一个"你"已经重视了他的提议的信息。此外,还应对员工提出的或是讨论后决定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跟踪问效、定期组织生产、工艺、设备、安监等部门人员评估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巩固。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员工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汇报问题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事件,虽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总能反映出我们认识上的不全面、管理上的不到位等弱点,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提醒我们严肃对待。因为这是一项包括教育、管理、措施、处理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小事故不认真处理,必定给大事故埋下了隐患。因此,我们必须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其本质。通过对小事件、事故的追查分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它的内在规律,完善措施,防微杜渐。也只有抓住未遂事故这样的管理核心,切实让安全工作做到"可控、在控",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避免在出了大事故后再去"亡羊补牢"。
上一篇:“四个正好”引发的火灾及反思
下一篇:事故案例中,我们该学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