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在安全管理领域:能够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车间班组都是相似的,都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落实责任,而事故频发的车间班组尽管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各异,但归根结底无不外乎责任的虚构或缺失。
近日,倒立式互感器装配车间一员工在铲运产品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留意作业一场所的环境安全状态导致产品倾倒——一是没有注意到试验完毕的产品底脚上耷拉着一根试验用的线缆;二是没有注意到产品底脚附近立着一只用于绕线的圆盘。操作员工在将产品铲起约25CM后才发现了底部的线缆,于是试图先将产品下降若干高度后再后退,企图在这一过程中线缆会自由落地。而就在产品下降约10CM后,一只底脚搁在了附近的圆盘上,整个产品因失去平衡顺势向正前方倾倒。
按照程序我们从人机料法环等要素对该事件进行分析:人:作业前没有对现场的环境结合自己的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确认,认为连续在同一场所铲运了好几台,经验告诉他这里是“安全”的。机:铲车铲齿前无防护装置且根部厚、未端薄,产品着地时因受力不钧可使产品向前下滑倾倒。法:当作业人员发现产品脚部有试验用的电缆线未被取走时不是下车用手摘取,而采取的是让已经升高的产品下降,企图产品在下降后再后退的过程中线缆能够自由落地。环:就在产品的附近放有一只试验时用天于缠绕线缆的小圆盘——对产品的倾倒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的罪魁祸首。在事件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班组也进行过每天日常的教育培训,每天在布置作业的同时也都提到了作业过程中所需注意的安全事项,操作员工也是持合格有效操作证的、具备操作资格的、同事一致认为是表现较好的员工,也按时接受了公司组织的特种作业人员经常性教育,各层级相应落实了责任,而这个责任在岗位上没有得到落实。这里为什么把人放在了首位,因为如果人——操作者,能够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责任的话,综然后面有再多的漏洞,也不至于让事故链得以形成。
落实岗位责任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安全管理的术语讲就是要能学会把自己的工作按作业程序或作业类别进行划分后,正确地识别作业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后,再通过客观地评价、有效控制这此因素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而很大一部分危险因素是我们已经识别出来的,已经制定了防控措施,只要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做好就行了,倒是那些较生疏的临时性任务,需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去观察去留意。有的同事总是在事故事件发生后一味地抱怨是别人给自己原本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设置了“障碍”。其实,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目的就是要让一线岗位操作员工最起码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切忌将自己的安全寄希望于别人、寄希望于自己的经验或是想当然。切记,既然规定了岗位员工是本岗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那只有自己能保护自己、只有自己能救得了自己。
落实岗位安全责任,要注意不要被经验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因为,安全覆盖了我们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和所有的人,其间变化系数很大,此时安全的环境状态不一定始终安全,别人觉得安全的状态对你来说其存在的风险你不一定能接受。不要被表象的东西所蒙蔽。其次,养成一个处处留意的好习惯对实现安全生产也是很有帮助的,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非一朝一夕所至,它要在与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惰性思想进行很长时间的斗争后才能达到的,需要一定的恒心。
落实岗位安全责任,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杜绝“急、赶、抢”的心理。目前我们的计划虽然看起来不是很饱满,但不时会有临时性突击任务,有些任务的突如其来甚至会将员工原本的工作计划或生活秩序打乱。还有就是基于目前按劳计酬的分配方式有时自然不自然地就会造成一部分员工的“急、赶、抢”心理。在不可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基层员工必须调整好心态,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安全和收入的关系,以及大集体和小家庭的关系。根据在好几次事故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全部是发生在临下班之前,要么就是一项任务的末端,这就不能排除是操作员工产生了“急、赶、抢”心理所造成的,真正应验了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落实岗位责任还要增强忧患意识。事故的发生本身是与人的意志相违背的,是我们不愿意也不想看到的。事故调查中很多车间班组表示对安全工作很重视,一直都在强调自己整天战战兢兢,这种看似很强的忧患意识很空洞很迷茫。忧患忧患,有忧有患,对患要忧更要防,要做到有的放矢,见微知著,增强工作的预防性和主动性。公司车间强调的安全生产或许还只是停留在面上,那具体到班组的话就要明确有哪些重点岗位、关键工序,每个班组、岗位工作的过程和内容不尽相同,强调的侧重点也不一,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通过预见和决策从根本上提高防患能力。
岗位,是公司是基本的责任单位,是落实安全生产的落脚点,树立岗位责任心不仅仅是对自己,更是对岗位上下级,对岗位前后流程负责的一具体体现。只要坚持以规章制度、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为依据,保持长期警惕,克服忧患疲劳,才能真正让岗位成为名符其实的落实责任的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