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要求基层单位通过“四级控制”,即全厂控制事故、车间控制障碍、班组控制异常、人员控制差错,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而要发挥四级控制机制的作用,做好人员控制差错工作是前提和基础。
1 差错与违章的关系
差错是人们在执行、完成某种指令、行为时发生的错误意识或不正确行为。违章则是指违反现行规章制度、工作规定和规程的行为,是由差错演变递加发展的结果,如图1所示。
(1) A0A3为差错—违章链轨迹线。A0点为差错发生的起点;A1点为违章产生的起点,它又是差错产生的终点;A3点是事故(含未遂和异常)的产生点。
(2) 从图1不难看出,A1点左端属差错区,右端属违章区。当差错从A0点由左向右呈渐进式达到A1点位置时,即差错已引发违章;若任其发展到A3点即可能演变发展成异常或事故。所以,控制差错的途径:一是直接杜绝A0点,做到超前控制,即目标零差错;二是如已出现差错A0点,则应采取措施不让其发展至A1点,严格控制不越过A1点,即把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2 产生差错的主要影响因素
差错主要是个体行为,其中个体的思想、心理、业务技术、安全意向等素质是导致产生差错的主要因素。
(1)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群体观、事业心、责任心、创新意识、工作中的三严(严格要求、严肃态度、严密方法)等。
(2) 心理素质。通常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若个体的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判断力、辨识力、想象力、操作力、自控力、意志力、耐受力)达不到要求,将可能产生差错;二是在工作中出现非理智行为的心态(心理疲劳、错觉、取巧、侥幸、麻痹、逞能、无知、冒险、逆反、敷衍、依赖、激情、挫折、过于紧张、先入为主和不良习惯等),也可能产生差错,甚至引发“贪图安逸”的违章。
(3) 潜在素质不高。如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危险辨识能力不高,执行法规、规程、命令等的自觉性不强,也必然会出现差错。
(4) 业务技术素质不精,如相关专业技术、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现场经验、配合协调能力的不足,以及对相关对象的掌握与控制能力,在事故状态下的意志力、果断力和应变力不过硬等,都可能导致出差错。
(5) 基础文化素质不高,使接受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就慢,处理问题的敏锐性就差,出差错的几率也大。
3 差错的表现形式
3.1 有章不循但未能构成违章的差错
此类差错大都属于明知是错,却将错就错,发生此类差错常因生产任务紧、图省事、准备不充分等引起。
3.2 依章而循但未构成违章的差错
工作票填写出现差错的现象时常发生。如发现有一份热机工作票,其安全措施栏内容“将疏水箱水放尽”错写成“将疏水箱水放进”,“尽”与“进”一字之差,用意相反,极易导致误操作和事故,性质是严重的,该票属于错票。若运行人员办理或许可了,则此票属违章工作票。
4 控制差错不发生违章的措施
控制差错,要从小处着手,从行为控制开始。如何搞好行为控制,彻底控制差错不发生违章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4.1 规范人的行为
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工作习惯;要强化现场管理,做好危险点预测和控制措施;要强化质保体系和质监体系的作用,加强工序管理和工艺管理,推进超前防范,杜绝工作盲目性。
4.2 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
(1) 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安全素质,应从普及安全知识、端正思想、规范行为三方面入手,让每个人实现从“做什么”到“怎么做”再到“这样做”的一步步转变。
(2) 加强专业技术教育和安全技能演练,开展各种培训班,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的培训和演练,让每个职工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3) 使员工遵章守纪,真正形成预警思维。针对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充分认识违章根源之所在,采取预警措施加以防范,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达到超前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实施对人的行为的无差错管理。
(4) 开展全员控制差错活动。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常态管理机制。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情况,编制典型差错,加以剖析、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5) 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职工的工作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让每个职工认识到控制差错,人人有责,自觉地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具体微小的事情做起,把工作做好、做细。
总之,要想不发生违章,必须事先控制差错,要杜绝频发性或重复性违章,就必须抓那些常见的、习惯性的、屡屡出现的、特别是身边的差错。如果人人都能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都能在工作中自觉自愿地控制差错,作业标准化、意识安全化、思想责任化,那么一切事故都不会发生。
上一篇:保证电网安全的三大支柱
下一篇:配电工程安全管理的几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