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的静态无序系统
工作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绝,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则为封闭系统。把封闭系统当成孤立系统可以形象地描绘事故发生前的状态。取孤立无援、提高警觉的含义。在封闭系统中经过热扩散,最终到达的均匀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但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加大,系统粒子之间无规则排列的程度既系统的紊乱程度也加大。熵是热力学中,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单向性的状态函数。也就是系统愈“乱”熵愈大,其最终的平衡状态实际是一种平静无序状态。所以熵增原理体现的是一种非平衡有序向无序演化的思想观念 基于熵的等效原理:一种不可逆过程可以推出另一种不可逆过程,其不同过程之间存在关联性。安全生产是有人?技术?环境构成的非线性生产系统,系统功能的失效、失控必造成事故,也是增熵的过程。所以,不对安全生产的现状可作相应分析。
1.工作系统的不安全状态表现
对安全生产复杂巨系统认识不足,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所产生的形式主义。例如:有关安全的制度、规程、措施即使制定得比较完备,但落实不彻底。职能部门监督、检查不到位,并且指责多、表扬少,处罚多、重奖少等,没有构建积极的安全激励机制。
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例如:缺少保证“危险点分析预控”的组织措施,即缺少标准化作业危险点控制流程。必须认识到,工作票上所列的安全措施是保证作业安全和创造安全环境的必要措施,而“危险点预知卡”所列措施是提醒作业人员在作业还须注意的安全事项,是对工作票安全功能的补充和细化,也应在规范之列。
对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没有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安全管理,应从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设备运行、移交生产、日常维护、计划检修全过程、全方位一抓到底。对一些重要环节也要制定并落实一系列规章制度,层层设卡把关,否则工作系统的意外突变,也将造成事故。
安全管理上“制度管人”、“人管人”等硬性管理,和注重文化建设的软管理没有很好地融合。没有注重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能作用,并不断解决企业“外部适应”和“内部结合”的问题。如机构设置不灵活、不紧凑、效率不高、活力不足、各项管理机制滞后、陈旧,企业经营思想和方法还不同程度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等等。
电建企业一方面具有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队伍文化素质偏低,从思想上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例如:人的行为必须规范化、程序化,所以要加强施工作业“危险预知书”的管理,防止和纠正在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即不造假、不应付;但由于素质低,得不到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也必引发事故。
管理层的素质不高。对安全系统工程内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缺乏研究、公关,解决现场出现的高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同类事故多次发生。
管理脱节。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以及和外界的沟通不及时、滞后,从而造成推委扯皮、责任划分不清、不落实等。
2.失控的“死”状态
以上各不安全状态会使工作系统形成一种不合科学标准、违背法规、安全技术、程序的综合性紊乱状态。安全整改措施输入后,强度会大幅度递减,但还会不同程度存在。其持续发展还是增熵的过程,还会使安全生产再次回到混乱的综合性“死”状态。这种状态似乎“相安无事”,实际是安全生产内部各主要因素间失去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一种表现。也好比没有生机的一潭“死水”,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无序平衡态。它表现出完全确定的系统内部竟产生了随机性,整体的稳定性下有局部的无序和不稳定性,也即系统某些方面(如某些维度上)的行为强列地依赖于初始条件。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设备巡视、安检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又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不精、设备不熟,新设备投入系统运行前,验收、培训不到位,系统发生异常时也不能果断处理等。这种状况的不断迭代也必然引发事故。
这种无序状态说明安全工程又趋向于一种孤立系统,再次不同程度地割断了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反映了工作系统缺乏安全技术投入、管理失调、缺少安全信息,不能应对意外事件的恶劣状况。
3.安全熵
对于生产系统,熵(dS)的变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系统内部功能失效、失控,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熵增diS,另一部分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所引起的熵流deS。负熵对生产系统来说就是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整改方案与相应的安全设施与技术的投入,一般方向为负,能抵消系统内部的diS, 并且使总熵dS趋向负值,对应非平衡有序,有持续做安全功消除事故隐患的本领。则整个系统的安全熵的变化为:
dS = diS +deS
如交换熵deS=0,熵增加diS>0,dS>0,系统只能趋向无序。
近平衡无序状态分析
为了找出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规律,需要研究系统离开上述平衡无序态时的规律。
1.最小熵原理
热力学的这一分支叫做近平衡态热力学,具体指:系统离开平衡无序状态是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的,但外界影响(如产生的温度梯度或密度梯度)不大,以至在系统内引起的不可逆响应(产生的热流或物质流)也不大,则可认为二者只有简单的线性关系。这是一种接近平衡无序的状态,所表达的热力学重要原理就是最小熵原理。
按照这一原理,与外界强加的限制(控制条件)相适应的,这种近平衡无序状态的熵产生具有最小值。以Φ表示系统内部由于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且使系统偏离平衡无序状态的位移很小,则dΦ>0 ,但随时间的变化率dΦ/dt≤0 。说明近平衡无序状态的熵产生总要减少,且到达定态时为最小,以至再次回到平衡无序状态。
2.近平衡无序状态的非安全性
最小熵产生原理反映了近平衡无序状态,在能量耗散上的一种惯性行为:当外界迫使系统离开平衡无序状态时,系统总选择一个能量耗散最小,即熵产生最小,也可能为零的状态。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就是整改措施不疼不痒、不深入实际、习惯性违章得不到遏制,事故必然会复发的状况。例如:
(1)经验主义、侥幸心理得不到改观,把特殊环境条件下成功的安全经验或边界行为,继续强加到其它事项;
(2)企业流程再造不彻底,主要表现在对原有业务流程水平压缩或垂直压缩不够,致使安全信息不能准确传递基层,反馈失真失效,沟通效果差、安全效率低。也表现在员工每天重复同样的操作所产生的麻痹心理;或长期从事简单、单调;或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工作所产生的厌烦心理。
(3)拖延对事故的处理就可能再次引发事故。分工过细,强调单一和简单的低素质工作,使员工缺少自我创新的环境,也使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有持续的可能。
总之,不安全的生产状态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但也有其惯性。安全整改措施的输入,即负熵的流入还不能抵消系统的惯性或熵增加,则系统还要回到不安全状态。由于平衡无序态附近的近平衡无序状态可以看作是在外界条件逐步改变时过度而来,且在外界广义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是呈线性态可恢复的损伤变形;系统就有足够的能量保持均匀的无序状态,而不会自发地形成时空有序的结构。就是说,即使对系统强加一个线性有序结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也会发展到一个无序的定态,任何有序结构最终仍将消失。
安全生产整改力度
从最小熵产生原理的等效性出发,安全生产的整改力度就有了鲜明的边界性,就是整改力度比须使整改系统远离平衡无序状态。所以,要强化整改措施,使安全生产系统内各主要因素、各层次、各方面摆脱各自的独立状态,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协调、统一整体。
为使事故率不致反弹,安全生产整改必须注意如下问题和对策:
1.机关对基层实际困难考虑不足,部署工作缺乏落实、检查、问题反馈滞后。需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
2.安全整改措施即使制定的比较完善,但贯彻落实不彻底,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习惯于事故的末位处理,还会导致各类事故发生。这说明企业建全、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倡严、细,实工作作风的必要性。
3.缺乏对工作条件的再检查。有些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操作规程不完备,信息联络方法不当,机械设备在设计、制作、安装和布局上有缺陷,环境条件不良等造成。所以,应从人类工效学角度对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4.职工中还存在学习施工技术热情不高、施工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引导职工加强岗为学习,激励职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尤其要重视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以增强安全意识和抵抗风险事故的的能力,胜任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引进机制激励,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机会和气氛。
5.以政治说教强加于职工的做法必须改变,以“人管人”,“制度管人”的硬管理,也必须和注重文化建设的软管理相结合。体现“人本化”的管理要求才不会引起职工的反感和事故率的反弹。
6.对安全第一责任者应有明确的到位标准,否则上级和员工对其业绩都无法衡量,他们自己也会心中无数,事故隐患就会发展。强化安全执法的严肃性、强化对隐患责任者的执法,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结束语
基于最小熵原理,能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出具体的边界要求。这要求我们以系统化的理念推进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具有持续性、预防性。这也要求我们,安全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事故的持续改进上,并在管理过程中引进PDCA循环思想,持续保持安全系统的非线性平衡。所以对安全生产最小熵原理探讨,有利于其控制力度。因而,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西行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