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晨报记者 姚远 摄
对话背景
2004年11月28日21时40分,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伊马图镇艾友村六矿发生透水事故,当时在井下工作的20名矿工中有16人脱险,4人生死未卜。一周以来,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搜救工作一直在进行。
12月5日凌晨1时45分,搜救工作突然有了巨大进展。2时30分,3名被困矿工成功脱险。此时,3名矿工在井下生活已经整整6天6夜了,所有知情者认为这是个生命奇迹。
昨日17时许,阜新市中心医院4楼病房,记者见到了被困井下6天6夜成功脱险的3名矿工:46岁的杜庆江、36岁的程福双和45岁矿工李学志。“当时只想保存体力”
事发当时,当李学志等正在井下作业的矿工听到水漏的声音时,凭借多年的经验,他们意识到矿上一定发生事故了,于是他就和其他矿工一样拼命地往外跑。
记者(以下简称记):事发时,你在井下什么位置?
李学志(以下简称李):在最底面,还有他们俩(平躺在病床上的李学志用眼睛向两边病床上的杜庆江和程福双瞟了瞟)。
记:当时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李:逃跑,拼命地往外跑。
记:跑了多远?
李:大约跑了100多米,我们发现V字形的巷道已经全是水就不跑了。凭经验,(水很深)下去一定会更危险,所以我们又向相反的方向跑。
记: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李:不一定,当时的情形……(沉默)我也记不清当时我们为什么非要那么做,总之,感觉当时要是硬往外冲,说不定我们早不在了(被淹死)。现在看来我们(选择)对了(笑笑)。
记:后来呢?李:……(做回忆状,此时护理医生告诉记者,病人经过长时间的井下生活,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一回忆当时的情景,大脑就会出现短暂的“失忆”,病人需要更多的体力恢复。)
(大约沉默1分钟)后来我们就跑到了一个“上坡路”,那位置高,水不会很快淹到我们。
我们当时都很清醒,已经知道(凭自己)是逃不出矿井了,就老老实实地待在那了。
记:等待救援?
李:是。
记:如果一直没有人救呢?你们没有大喊救命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向上边求救?
李:什么也没有,我们就想保存体力。
“靠煤渣、树皮和井水生活”
在李学志等3名矿工准备保存体力等待救援的同时,他们把所有的灯都集中到了一起,为了能活着走出去,3人饿了吃树皮煤渣,渴了喝井水,互相鼓励、互相聊家常,依靠这些,3名矿工支撑了整整6天6夜。
记:从被困井下到今天被解救出来,你记得在井下一共生活几天吗?
李:开始还能记得,到后来,就记不清了,当时虽然点着灯,但也不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天,命都不一定能活下来,哪还有心思记那个了。下午儿子告诉我才知道,我在里面待了这么长(6天6夜)时间。
记:这6天6夜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李: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3个一直被困在一个50米左右长的上坡路上,下面是水,上面没有路,3人互相依偎着,饿了吃旁边的树皮和煤渣,渴了就喝下面的水,困了就打个盹,可谁也睡不实,一会儿就醒,担心水过来。
记:你们还吃煤渣?
李:当……然……了(声音变得微弱并且说话断断续续),我们还挑小的吃,把大的留给对方。
记:为什么?
李:要吃“瘦”的。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把肥的、能补充体力的留给对方”。(笑笑)
我们一直很乐观,为了能长时间生存,我们除了互相鼓励对方,还相互唠着家常。
记:都唠什么了?
李:比如程(福双)惦记自己生病的母亲,杜(庆江)正惦记着准备出嫁的女儿……
记:你呢,和他们唠些什么?
李:……(没有立即回答)我惦记自己的老父亲,因为30日那天是他87岁大寿,本来我准备给父亲300元钱,可发生了这事,钱现在还在我兜里放着,还有我要考大学的儿子……(李突然情绪显得有些激动,护理医生示意记者停会再问)。
“这是一个奇迹”
李学志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要出去就一起出去,要不就一起留在矿里,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多活一天算一天。当3名被困井下的矿工于昨日凌晨被解救出来后,无论医院的医生还是所有知情者,都认为3人能好好地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记:当你们确信真是有人来解救你们时,你们做了些什么?
李:当时我们正在唠嗑,本来声音很小,当听见上面有动静时,我们用尽身上的最后一点力气把声音提高。
记:结果呢?
李:我们就等,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们看见了亮光。后来,就迷迷糊糊地被人抬上车,等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这儿了,自己的儿子和家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
记:当时你什么感觉?
李:像死了,大脑一片空白,但什么事情又都好像记得。
记:现在呢?
李:比早晨强多了,但也说不好,反正知道自己是死不了了,就是头有些沉,想睡觉又睡不着。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上一篇:重庆市民安全意识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