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安全生产万里行浙江专题行报道----期待浙江

2005-02-04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策划人语:

  浙江,位于“长三角”之南,制造了很多中国名牌,经济繁荣,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的中小企业很多,有些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中小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与其发展同步,被媒体不断披露,人们对浙江发展从赞叹到疑惑,进而发问:难道经济发展与职业伤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今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召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本刊在内的10几家媒体,组成安全生产万里行浙江专题行采访团,深入浙江金华、温州等地,对浙江的职业卫生和职业伤害情况进行了专访。通过专访,既发现了问题,也看到了希望。有人说,浙江安全生产的今天,就是一些省份的明天。浙商以胆大、务实而著称,那么浙江能否超越自我,在安全生产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新经验,人们拭目以待!

采访路线:

  11月15日北京出发——15日晚到达杭州——16日采访团与浙江省政府进行交流——16日下午抵达金华市——17日上午与金华市政府有关领导进行交流——17日下午抵达永康——17日下午采访团总指挥金磊夫在永康市行政会议中心做安全生产宣教报告——18日考察长城换向器厂、铁牛集团公司——18日下午前往温州——18日晚到达温州——19日上午采访团与温州市有关领导交流(温州市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到场)——19日下午到温州市龙湾区采访——20日上午到温州开发区采访红蜻蜓集团、飞鸵鞋业公司——20日下午采访团总指挥金磊夫、安全专家樊晶光在温州金鹏宾馆举行安全生产宣教报告会——21日前往温州市乐清进行采访——22日返京采访结束

采访团组成:

  总指挥:金磊夫 国家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副总指挥:章苏东:国家局监察专员
  随行专家:樊晶光: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
  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
  国家局政府网站、现代职业安全、劳动保护
  随行人员:黄贵海、赵京宪、王已琴、仇少夫

我们就在这里打工
  一个女工正在隆隆作响的织机忙碌着,棉絮在空中乱舞;很多转动机械的皮带轮都裸露着,让人看上去有点害怕。

  近50岁的王方根(化名),举着自己的左手,用方言向记者说:我是11月5日住进医院的,我没了三根指头。由于浙江的当地方言很难懂,就连同去的央视浙江籍的记者,也难听懂老王的像外文一样的方言,但大家听懂了的是王方根打工的地方是武义某卫生用品公司。在能听懂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今年在他之前,他们厂已经有两个人受伤,一个没了一只手,一个没了两根手指。
  按照老乡的指引,记者们来到了王方根打工的工厂。工厂并不想记者想象的简陋、矮小,门口一面墙上有用镀金字嵌上去的“某某卫生用品公司”的名称。顺利地通过门卫来到一个生产车间,一个女工正在织机前忙碌着,棉絮在空中杂乱地飞着。女工并没有在意进入厂房的记者们,自然地在纱锭前忙着。在隆隆作响的织机前,很多转动机械的皮带轮都毫无保留地裸露着,让人看上去有点害怕。同行的安全生产专家樊晶光告诉记者,这是严重的事故隐患。
  在另一个车间,央视记者江黎她们发现了更大的问题。记者刚要前往,可才走出车间,工厂的老板出现了,面带不快。后面还跟了几个人,人人面带怒色。同行的人赶紧上前交涉,经过一阵交谈,记者们被“请”出了工厂。后来,央视记者江黎她们说,另一个车间情况更糟,整个车间像下雾似的,棉絮飞扬,工人们没有任何个人防护用具。樊晶光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用不了太长时间,就容易患尘肺病。大家在为这里工人的指头担忧的同时,也为这里工人的肺担忧。在记者离开这家工厂时,看到院子里停了一台凌志轿车,如果猜不错的话,应是工厂的老板的。有钱买车,却没钱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不可思议。
  在武义中心医院住院部,来自武义县泉溪镇的刘东林(化名)拖着自己的左手,他的左手刚包扎完没多久,而他的左手食指的第一节再也找不回来了。可刘东林这时还在庆幸自己反映快,把刚被卷板机卷进去的手突然拔出来,否则他没的不仅是一个指头。刘东林在武义一家小公司上班,厂里就10几个人。刘东林说他们进厂没有经过任何业务培训的,只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教”,工序看起来相对简单,也没必要太多培训(刘东林认为)。刘东林说手指被轧断的那天,他用的机械开关坏了。这个开关只能换掉,而不能修理,结果在操作时,他操作开关让滚筒向前转,结果滚筒却向后转了,食指被夹在了卷板机里。幸亏他用力一拔,把手抽了出来,可半截手指没了,当时疼得他一身汗。对于老板的表现,刘东林还算满意,现在的医疗费全部由老板出,可谈到未来他却一脸茫然。
  武义在当地是贫困县,可最近的工厂却多了起来。当地的老乡告诉记者,有一些工厂是从附近的永康搬迁过来的,因为永康管得严了。工厂多了,工伤事故也就多了。王方根住院的医院一共3层楼,就有一层专治骨伤的,从中可见一斑。该院的主任医生向记者证实了该院以骨伤业务为主,尤其断指为最。该医生告诉记者他们最多的时候一天可接纳3到5个断指的工人。一个贫困县城的一个普通医院一天能有这样多的业务,听起来不免令人心寒。
  记者来到武义县郊区的某防盗门厂,这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厂领导主动地接待了记者们的到访,在该厂,记者走了几个车间,看到工作着的冲床都安装了安全保护装置。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工人,他们说工厂近期没有发生断指事故,他们厂的效益很好,他们感觉还可以,愿意在这里打工。
  断指已经成为浙江省一些地区的诟病,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也是加工工业的大省,全省从事冲压作业的企业和个体企业约有8万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温州、杭州、金华等地区。针对断指频发的现状,2003年浙江省安监局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了全省冲压作业安全整治工作。经过1年来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全省冲压作业条件和冲压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手外伤频发事故得到了一定的遏止。其中,2003年永康市断指事故同比下降198起,同比减少了四成;2004年上半年该市断指事故48起,同比下降66%。乐清市2003年断指事故同比下降52%。
  从数字统计上我们看到了成绩,但现实却容不得乐观,断指事故看起来好似简单,但其中复杂原因,需要细心地梳理和解决。

浙江的现实与无奈
  浙江现有53万家企业,从业人员近700万人,有近200万人涉及有害作业;有的地区90%以上为个体私营企业,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是摆在浙江面前的难题……

事故死亡人数数量较高
  浙江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以其强劲发展态势,让世人瞩目。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四。根据统计,2004年浙江的生产总值可能超过万亿元大关。媒体在关注浙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浙江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进行了报道。现在国家提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安全生产的内容。浙江省2003年全年各种事故死亡人数8600人,占全国的各种事故死亡人数总和的十六分之一。到2004年前三季度,浙江各种事故死亡人数6635人,事故起数同比减少28.1%,死亡总人数同比上升4.2%。
  11月16日,采访团在总指挥金磊夫的带领下,与浙江省的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刚上任不久主管安全生产的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与省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同记者们见面,谈了对目前浙江安全生产的看法。
  金副省长介绍说:近年来,浙江省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按照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金副省长强调: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浙江强化了五大体系建设:即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构筑了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体系;夯实了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监管体系;深化了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体系。
  同时,金副省长坦言浙江还存在着事故死亡总人数较大,像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金副省长说针对浙江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浙江主要围绕建设“平安浙江”,狠抓专项整治、强化基础、加大事故查处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中小企业多,从业人员素质低,监管难度大
  浙江省现有53万家企业,从业职工近700万人。根据2003年统计,浙江有近200万人涉及有害作业,全省现患尘肺病的有14969例。浙江很多的地区90%上为个体私营企业,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是摆在浙江面前的难题。
  被媒体一再曝光的断指事故,主要在冲压作业。浙江有冲压作业的企业近8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0万。而这些企业多为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令监管者头痛的是这些企业多分布在乡镇、村屯,没有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也不少,企业主安全意识差,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多小企业和家庭作坊中采用的设备陈旧,缺少安全保护装置,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同时,冲压行业的工人多为外来务工者,流动性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素质较差,成为事故的高发人群。
  而令监管部门感到棘手的是,由于中小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发生工伤事故后,雇佣双方不懂或不愿意依法进行处理,常常私了。这样,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就无法保证,也为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带来了难度,同时也固化了企业主的侥幸心理。

监管队伍薄弱、监管职能不协调
  现在浙江省全省的地级安监机构都为委管的二级局(温州市在记者发稿时已经得到解决),不具备独立执法资格,有的地市还没有设立安监局,县级机构很多也不健全,这为地方的安全监管带了很大的障碍。
  采访团在浙江采访期间,了解到各地建立安全监管机构的热情很高,但由于各地还没有收到省编办的通知,所以这项工作还在等。一些基层工作者说,没有编制各市很难有实质性的动作。可喜的是,浙江省对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提出了要求,规定了各市、县两级安全监管机构为政府直属机构,地级人员编制为15到25人,县级为10到15人,同时对经费、装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职业卫生的监管工作,浙江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此项监管工作还在卫生系统。可按照中编办2003年的15号文件规定,将职业卫生现场监管职能由原卫生系统划归到安全监管系统,但现实的情况是浙江的此项工作还在卫生系统,这样造成了上下不对口,关系不顺的局面。而退一步来说,就现在职业卫生监管暂在卫生系统监管,还存在人员、装备严重缺乏的局面。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杨敬介绍说,现在浙江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仅有4到5人,需要承担涉及相关的29部法律法规的执法任务,这样造成业务素质和人员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现时的执法需要。同时,卫生监督需要现场的检测仪器,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


金华的职业健康之路:并非坦途
  金华的安全难点在占企业总数96.47%的小企业,而占3.53%的规模以上企业,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没有问题,真的不敢去想象。

  金华市是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的几个县区在全国名气很大:义乌是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永康是中国的五金之都,它们都是国内经济百强县。全市常住人口470万人,有生产经营单位7.2万家。其中工业企业近6万家,从业人员106万人;按所有制划分99.4%为个体私营企业。金华市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王挺革对金华市的企业有个形象的描述:金华市是“小企业大产业”即99%以上的企业全为私营企业,主要以汽配、五金、医药、化工、轻工等为主,这些中小企业做成了一个大市场,在全国每3双袜子中就一双来自金华,在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统计的30万种小商品种有25万种在金华市就能找到。
  人们不得不佩服金华人的聪明智慧,可金华在经济腾飞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五金之都的断指事故一再被媒体曝光,使金华市成为镁光灯下的另一个焦点。金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在做报告时谈到:金华事故总量仍然很大,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有所上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4年1到10月,金华市发生各类事故4807起、死亡653人、受伤4475人、直接经济损失3029万元。
  王挺革副市长说金华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些地方还不到位,感觉对不起老百姓。王副市长说金华市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按照海因里西事故成因88比10比2的理论,金华正处于这个发展时期。王副市长强调金华有信心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金华的安全生产最高境界要达到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健康问题的层次。
  确实,面对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职业健康卫生问题,金华市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媒体曝光的冲压断指事故,金华市市长徐止平专门做了批示:此事一定要抓到底。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要整顿纠正,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一定要坚决关闭;在永康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这种三无企业不允许继续生存。为了搞好此项工作,金华市制定了《关于继续开展全市冲压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意见》。永康市根据省、市的要求,集中开展了冲压裁剪行业专项整治,对无安全管理机构、无制度规程安全装置、无证上岗的“三无”企业进行了停产整顿,对无照经营的企业进行了关闭,对未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的冲压设备进行了查封;同时,开展了全员培训,考核后上岗等活动。
  经过一段时期的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中国安全生产报》2004年8月10日报道:2003年,永康市民工断指事故下降至198起。2004年上半年,该市发生断指事故48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6%。在有关材料中记者也看到:2004年前三季度,永康市发生伤亡事故12起,同比下降了20%。
  金华市小企业居多,金华的安全管理难度就在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管理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记者在铁牛集团看到,该集团是永康市唯一的上市企业。集团设立了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的机构,有11个专职工作人员。该集团董事长应建仁介绍说,他们公司先后投资50万元,在40台冲床上安装了红外线保护装置,现在公司的工伤事故率是千分之一。应建仁说安全上他是肯花钱的,他们与当地医院签订了合同建立了“绿色通道”,同时为职工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他们的做法得到了采访团总指挥金磊夫的肯定,要求该公司要再接再厉、以德治厂。记者在该公司参观是也看到确实铁牛公司的车间与一些管理好的国营车间安全管理没有太大差别,地上画着安全通道就是佐证。
  金华安全管理的难点不是像铁牛集团那样的规模以上企业,而是规模以下企业。在金华市近6万家的工业企业中,按企业规模划分,在规模以下的企业就有5.7万家,占总数的96.47%,而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081家,占3.53%。可令记者担心的是,就这3.53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没问题,在市政府指定参观的长城换向器厂,在一个噪声很大的冲压车间里,很多工人都没有戴耳塞。而试想剩下的那96.47%的企业会怎样,真的不敢去想象。摆在金华面前的职业健康之路,并非坦途。


再看永康——专访永康市市长李秋华

  永康,全国经济百强县,号称五金之都。人口53.6万,有五金企业近1万家,从业人员达30万之众。永康近几年,一直被媒体关注:一方是永康经济节节向上;一方是永康断指事故频发。喜悦与烦恼,不时地萦绕在永康人的心头。采访团一行对永康进行了采访,发现这里的断指事故,有一明显下降的趋势。这期间永康市做了些什么,本刊采访了永康市市长李秋华。
  记者:我注意到一组数字:永康市2002年断指事故是603起;2003年是198起;2004年1到10月份是147起。这组数字明显呈下降的趋势,这两年针对断指事件,永康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市长:近年来,永康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断指伤害问题。永康工业结构的特点是五金行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全市有五金企业近1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其中,涉及冲压机械加工就达到近2400家,各种冲压设备近万台。在2002年年底,永康的断指事故被媒体一度高度关注,给市委市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市委市政府决心采取积极措施,对此进行整治,取得了你说的那些成果。
  记者: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市长:首先,强化领导、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为了治理好冲压行业整治工作,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我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同时,还出台了相关文件,2002年以来,市政府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冲压作业专项整治的文件,并把开展冲压整治方案列为安全生产的重点。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毯式检查,对无操作规程、无防护装置、无上岗证的“三无”企业被整改,对无照经营的企业进行了查封。其中,2002年有797家无照企业被查封;2003年有126家无照的被查封;2004年有617家的“三无”企业被限期整改。
  第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冲压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作业安全保障的关键,为此市政府加强了对冲压设备安全隐患的查处,2004年前10个月就有938台无防护装置的冲压设备被查封。同时,市政府积极鼓励推广先进设备,拨出2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自动防护装置的研发。鼓励企业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并政策上给予倾斜,到目前全市有573台冲压设备安装了红外线防护装置,占全市冲压设备的6.07%;有971台采用了双开关装置,占12.68%;有679台通过技术改造采用自动进料方式进行加工,占7.19%。这样通过改进,提高了一些企业本质安全程度。
  第三,狠抓“双基”建设,形成长效机制。首先,层层落实责任制。在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每年专门与各乡镇、街区及开发区签订了《深化冲压作业安全整治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的责任。各乡镇按照要求与各单位又层层签订了责任书,这样责任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个企业。其次,针对永康冲压作业企业分布在乡村、以个体作坊为主的特点,我们重点抓了基层安全管理网络建设。要求各乡镇行政“一把手”为冲压作业安全整治小组的组长。同时,各乡镇配备1到2名专职安全员,各片区配1名以上专职安全员。在每个有生产企业的村都建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同时,为农村培训了一批村级注册安全主任,到目前365名村官取得了初、中级的村级注册安全主任资格,这样确实加强了村里个体、家庭作坊式的冲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四,加大监督力度。在舆论监督方面,我们在《永康日报》、永康电视台专门开辟了“冲压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宣传报道”专栏。在组织监督方面,成立了由公安等12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对各单位的整治情况实施监督,定期通报各单位整治情况,并每周召开一次冲压整治工作汇报会。在社会监督方面,市安办、总工会,各街道社区都专门设立了冲压作业安全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并奖励举报人。法律监督方面,为了加强监管处罚力度,我市出台了《永康市冲压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管理方法》,目的是通过检测,提高设备安全性,淘汰不安全设备。
  第五,加强工伤事后处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求乡镇、街道、社区对断指事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年来,市劳动局处理冲压伤害案件286起。同时加强职工技能培训,近两年来我市对钳工、车工等20多个工种的工人进行了培训,共计培训11600多人次。
  记者:确实,永康市这两年在防止冲压断指事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您怎样看待今天永康的冲压行业安全生产形势?
  李市长:实话实说,永康治理冲压行业伤害这个难题,要走的路还很远。
  记者:困难何在?
  李市长:要说困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执法力度有待加强。表现在执法人员和执法力度不到位,特别是乡镇一级缺乏执法依据,现在《安全生产法》中没有规定乡镇一级机构的执法权力,而单靠市一级执法是管不过来的;二是企业安装安全防护装置难度大。永康90%以上是个体私营企业,缺乏自觉安装保护装置的积极性。现在一台冲床也就2000多元钱,而一台冲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的费用就达1000多元,很多企业主不愿意安装。现在能否研制出价格低廉又实用的防护装置,对促进这项工作很关键;三是培训困难。现在用工制度决定了企业职工的流动性很大,造成企业主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觉得不划算,这样的后果是,职工仓促上岗;四是冲压设备安全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现在要对冲压设备进行管理,要求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和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必须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来界定,哪些设备属于特种设备或应淘汰、应禁止使用的设备,这样给基层执法人员查封、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五,突击生产也是隐患。现在浙江严重缺电,永康地区也不例外,有时要拉闸。这样造成了企业来电后突击生产,致使职工连续作业时间过长,容易引发事故。
  记者:困难是真实地存在着,政府是坐等,还是要主动出击?
  李市长:我想,永康不断发生的断指事件,与永康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经济地位是不相符的,永康要健康协调地发展。为了进一步作好冲压行业的整治工作,下一步是构建安全监管网络,成立街道、社区的安全监管机构,加强村级注册安全主任的培训;对发生断指事故和存在事故隐患的企业坚决给予严肃查处;同时,抓好防护装置的安装、设备检测和人员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宣传教育,表扬先进、披露落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永康的安全生产工作向前再推一步。

温州能否再造奇迹?
  温州不要没有安全的经济发展,温州不用没有安全意识的干部。温州人还发现,商会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温州人新的创造。

温州有1万多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
  温州,中国人都不陌生,这个地方制造了一个个奇迹。在改革开放前,温州是全国百万人要饭大县。那时,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当时是“三少一差”,“三少”即一是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不到半亩(现在为0.33亩);二是国家投资少,1981年至今30多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6.55亿元;三是可利用资源少,除矾矿外,没有更多的资源。“一差”将交通条件十分差。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温州在党中央的政策指引下,经过近30年的努力,使温州经济腾飞。2003年,温州市生产总值达到1220亿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2004年5月6日,《焦点访谈》播出了《救救他们的肺》的节目,讲述了温州市龙湾区某企业职工患上了矽肺病,节目同时指出龙湾区很多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现实,温州职业危害严重的问题,不胫而走。
  温州有中国鞋都之称,职业危害情况一直是这个地区安全产工作的重点。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生产工序涉及到苯等有害因素,所以职业危害是横亘在温州面前的一道难题。温州市现在全市有13616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涉及职工近31万人。而这些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业主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危害防治观念不强,对职业危害投入不足。同时,企业职工对职业危害认识不清,个人防护意识较差的现象在温州普遍存在着。

温州不要没有安全的经济发展
  针对职业危害严重的现实,温州市2002年就在温州市卫生监督所成了职业卫生监督科,负责职业卫生预评价和职业危害检测工作。2003年,各县也相应成立了卫生监督机构,在温州市初步形成了一个监督、检测网络。2004年,温州市政府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各县也成立了对应的小组,在全市形成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2004年,温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市职业伤害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2004年,在摸清企业职业危害的基础上,温州市确定了6027家企业为整治的重点单位,对这些单位按照“自查自纠,边查边改”的方法,引导企业自我改正。目前,已经有2802家企业进行了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另一方面,温州市对拒不整改的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2004年已经责令限期整改的企业451家,停产整顿45家,关闭企业18家。
  虽然,做了一系列工作,温州市常务副市长阮晖坦言: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职业危害投入的比例不够大。温州市卫生局的领导告诉记者,温州市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危害问题。龙湾区被曝光后,市政府重点对龙湾区的陶瓷企业进行了整顿,在龙湾区70多家制陶企业中,有19家被停业整顿。可温州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2004年1到10月,温州发生各类事故6631起,面对如此局面,温州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采访团抵达温州时,温州市“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到场,同时在采访期间,温州在浙江地级市中第一个成立了直属市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局。温州市市长刘奇强调:温州不要没有安全的经济发展,温州不用没有安全意识的干部。

低效率的产业结构是制约温州安全生产的瓶颈
  温州市有13万家民营企业、20多万家工商户,2004年1到10月,温州市各类事故死亡944人,同比有所上升,受伤达到了4956人,同比上升近30%。对这样严酷的现实,温州市秘书长李金寿认为其中原因较多。李秘书长认为温州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从上到下一年比一年高。形成温州现在安全生产形势,客观因素是温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温州的事故发生源头有所增加;主观因素是温州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小企业起步较低,虽然随着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可是一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造成了事故隐患。李秘书长说,低效率的产业结构得不到改善,将是制约温州安全生产工作的瓶颈。
  温州市个体私营企业点多、面广,厂房简陋、管理粗放,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是客观地真实存在。而从另一角度看,温州市安全监管队伍不健全,也阻碍了温州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在温州市下辖各县、乡镇安全监管力量十分薄弱,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可喜的是在采访团在温州采访期间,温州市政府表示要推进产业机构调整,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加大执法力度,淘汰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高能耗、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针对安全监管队伍薄弱问题,温州将加强队伍建设,落实部门职能,尽量保证编制、经费和装备到位。

发挥商会作用促进安全生产是温州的新贡献
  商会,是温州的“特产”,是企业行内自己的组织。她在温州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记者在温州采访期间,发现商会在安全生产中也起着很多的作用,可以说是温州发明的另一种模式。
  在11月21日下午,召开的采访团安全生产报告会现场,记者问一名企业主是谁通知来开会的,他说是他们鞋底行业商会。说完,他给记者看了商会发给他的文件,文件大致意思是说要鞋底行业各单位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参加什么会议。真没想到,商会会在温州人的安全生产工作上,发挥如此独特的作用。
  郑笃权是温州合成革商会的秘书长,他介绍了他们合成革商会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温州合成革商会成立于2000年,现在拥有会员单位近百家。商会一成立,就要求各会员企业要提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责任制。为了加强企业领导安全观念,商会就合成革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提出了必须注意的问题,这样内行人讲内行话,会员企业领导很受启发。郑笃权说合成革商会成立不久,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企业根据通知的要求都制定了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强调了每个生产岗位的责任。
  几年来,温州市各级政府强化和鼓励商会在安全生产中的发挥作用。合成革商会多次配合政府组织安全生产检查,2003年,合成革商会曾经组织了20多人,分4个检查组对会员单位进行了地毯式的安全检查。由于行业自行组织,内行人很容易看出企业的事故隐患,这样检查往往比政府部门的检查效果还要好。2004年5月,温州市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治理工作,合成革商会立即做出部署:提出本行业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要求会员单位建立健全责任制、为职工提供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等工作。到目前为止,合成革行业没有发现1例职业病病人。
  郑笃权说下一步他们要进一步强化商会在行内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督促会员单位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要定期组织行内自查和检验交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推广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搞好会员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期待浙江

  浙江在未来的一年内要实现三个零增长,即事故总量、死亡总人数、经济损失三项要实现零增长。这表明浙江已经下定决心,把损害职工安全健康的工厂挤出市场。

浙江中小企业急需反哺
  在回京的路上,记者看到温州当地报纸有这样一则消息:在温州正在开展的“铁网行动”中,欧海区对该区重点行业的薄弱环节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2870处,责令整改企业达到2369家。这是一则好消息,当地政府已经拉开了一张铁网。可浙江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根本,主要在企业主对此事的态度,否则政府铁腕再硬,也只能是一时之力。
  中小企业中成规模的企业,为了发展已经开始意识到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对于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而家庭作坊式小企业正在完成原始积累,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进料、人员开支、水电,一大堆等着花钱的地方,职业安全健康投入,只能暂时委屈往后排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在浙江某地区的600多家企业中,有职工1万多人,这个地区是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给工人建立健康档案,而在这个地区的1万多职工中有此待遇的寥寥无几。这里反映出企业主对待职业安全健康的态度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政府监管部门的问题。当记者提出此问题时,浙江省卫生部门某处级干部竟然回答说,这个问题与政府有什么关系?记者猜想,这位领导的意思是应靠企业自律,政府只负责制定法律,而不去监督。
  浙江企业在经济大潮中发展壮大,对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认识,全靠企业自律不是一条上策。这样的认识,往往是血的代价。在这期间政府应当进行行政干预,利用经济杠杆,积极鼓励先进典型,在社会上树立一种健康的价值观,用一种合理的机制,把伤害职工职业安全健康权益的工厂挤出市场。现代工业生产,是见不得血的。浙江省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一现实告诫人们,到了该反哺的时候了,否则后悔的将不只一人。

期待浙江
  采访团在杭州与浙江省交流时,浙江省主管安全的副省长金德水向记者们说,浙江在未来的一年内要实现三个零增长,即事故总量、死亡总人数、经济损失三项要实现零增长。为此,他们将做大量的工作。按照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浙江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金德水说,浙江省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逐级抓落实,对失职、渎职的地方领导和发生事故的业主,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继续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大无照、无安全生产责任制、无安全操作规程、无安全防护装置、无操作证的“五无”企业和“三合一”企业的整治力度,遏制事故多发的源头,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尽快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保证人员、装备、经费的落实,加强基层安全监管。说这话时,金德水副省长信心十足,金副省长还对在场的记者说,欢迎你们名明年再来浙江!
  不光是浙江省对将来的安全生产工作做了打算,在记者采访过的金华、永康、温州、乐清等地,都制定出了下一步安全生产计划。给人一种好的感觉,而浙江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到底如何,到时是如沐春风还是如坐针毡,只有期待!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