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2005年某月某日,某单位发生一起工伤死亡事故。经过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两违”导致的人为责任事故。消息传来,该单位上下为之震撼不已。古人说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起事故的发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打击了公司员工的士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给公司的全盘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
客观地讲,此单位各个方面的工作在该地同类企业都占有一席之地。自然,安全生产管理亦不例外。今年他们安全生产的会议也是开了一次又一次,安全生产的检查也是搞了一回又一回,安全生产的文件也是发了一个又一个,安全生产的讲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然而,缘何在这样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攻得下,收得回”的队伍中,竟会发生这样一个常识性、低层次的安全事故呢?老实地讲,他们发生的事故,既并非是因为理论深奥引起的,也并非是因为技术复杂引起的,它们具有一个致命的共性,那就是麻痹大意,盲目蛮干。
作为血泪教训的结晶,遍查规章制度,尚未发现一个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盲点。可以说,目前我们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规矩”,已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地不在。说到这里,不由让人思索:安全到底是什么?我们说,安全什么也是,安全什么也不是。说它高深,因为它是一门管理学问,是一门边缘科学。说它浅显,因为只要你按规矩办事,大可不必担心发生任何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麻痹大意”的问题呢?在前不久召开的安全生产紧急会议上,该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曾经也是这样发问:我们今年在安全生产上财力和精力的投入比任何一年都更多,要求比任何一年都要严,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蒂还是那句老话,就是落实不够。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说法,就是执行力不够的问题。
《太平御览•木部》中说,蛀众则木折,隙大则墙毁。此话告诉我们,居安莫忘危,防患于未然。近些年来,要求不严成了不少企业的一个通病,某些干部职工精神疲软,纪律松驰,贻误工作,甚至导致严重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贻害匪浅,教训惨重。“安全第一”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可谓老生常谈。预防事故天天防,月月防,年年防,为何仍有发生?除了重视不够、制度不严、设备问题、客观因素之外,细究起来,恐怕就是说得多,做好少。
孙武曾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即已明而不知法者,吏士之罪也。他在练兵的时候,若是不把吴王的两个爱姬绳之以法,决不可能练出“唯王所欲用”、“虽赴水火犹可 ”的一队能征善战的女兵。从严治理一个企业,并非易事。犹如一个懒散惯了的人,乍一紧张,他会感到浑身都不舒服 。
资料表明,近些年来,基层单位是事故多发地点,主体施工是事故多发区域,零星作业是事故多发部位,春秋季节是事故多发时段。有些基层领导,特别是项目经理、工长这些“兵头将尾”,如果他们抓安全,也是仅仅停留在口头,很少去做,那就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那就难以达到落实的目的,那就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有些单位的领导一天到晚忙于应酬,难以顾及生产一线,真正成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所谓落实不仅要动手、动腿,还要动耳、动脑,需要花一番力气,这势必要求有关领导既要懂得业务,又要多下基层,多听意见,多查弱点,多做指导,早发现问题,早着手解决,做到防患未然。如此才不至于要求提了很多,希望讲了不少,到头来“江山依旧”,一天到晚依然疲于奔命,依然忙于“填孔补洞”。
我们每年都要进行检查,此举可谓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管理。但是,在此大家还是切莫忘记老生常谈的一条,那就是要把主要力气花在“落实”二字上。我们抓安全生产,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味精胡椒遍地撒”,要学会善于运用哲学的观点、运用辨证的方法去观察事物,去处理问题,懂得抓主要矛盾,懂得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谨防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呢?不妨在此暂作一个抛砖引玉的粗浅分析。我们认为基层班组就是一个前沿阵地,就是一个中心环节,就是一个敏感部位,就是一个重要区域。如果说安全和事故是基层的主要矛盾,那么班组长就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他们中间确实有不少实干家,毋庸讳言,“有时他们起的比鸡早、有时他们吃的比猪差、有时他们干的比牛多”。但是,桥归桥,路归路,我们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将功抵过”。如果这个阵地、环节、部位、区域出现了脱钩、梗塞、麻木、迟钝等问题,那么上面领导的文件、通知、会议、活动搞的再多,想的再全,看的再细,说的再好,都是没有用处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到头来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腊”。我们在基层调查发现,也确实有些班组长“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谓“上不着天”,就是对上面的文件精神不甚了了,所谓“下不着地”,就是对下面的职工思想不甚了了。俗话说的“上面急,下面望,中间有道挡门杠”,就是说的班组长。
时下,一些班组等基层单位对上级的安全指示和要求,以文件贯彻文件精神,以会议落实会议要求,已经成为惯用方法和定式,至于是不是真的贯彻落实了,上级则很少有人深入基层去检查,去督导,了解情况的时候则又仅仅是满足于坐小车,听汇报。殊不知,事故频频发生的单位和事故隐患单位为逃避责任,往往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这些单位的直接主管部门,有的为了体现自己的政绩,也不愿去揭疮疤,汇报尽拣好的说。没有人去监督整改,发生安全事故也就顺理成章了。那种“领导犯病,职工吃药”的做法,再也不要继续下去了。
违章是事故的根源,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就必须确保“零违章”。“人”、“设备”、“环境”是构成安全生产的三要素。假如说,安全生产是个“三角形”的话,那么这三个要素即是它的“三个顶点”。多年以来,失败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设备整治,营造安全氛围,脚踏实地,从而逐步夯实安全基础的。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无备。鉴此,这里借用一种组合警示各个点位——初次上岗的新工人,心存侥幸的麻痹人,变换工种的外行人,凑凑合合的懒惰人,急于求成的心急人,吊儿郎当的马虎人,手忙脚乱的乱干人,遇有难事的忧愁人,不懂装懂的聪明人,受了委曲的气愤人,冒冒失失的莽撞人,心有烦恼的不快人,好奇爱动的幼稚人,受了挫折的灰心人……沿着这些现象来思考我们的安全,是不是就有些许积极的发散性思维呢?安全文化不只是理论上的研究,而是每个建筑人的行为准则和必修之课,甚而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附属,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赋予它权威和神圣,使我们的安全工作真正在理性的环境之中运行。
办好企业的各种事情,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现在,我们面前遇到的困难很多,挑战也十分严竣。敢于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是一个企业管理层大智大勇的表现。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一种文明,只有具有挑战——应战能力才能永续发展。一个有作为的企业或 者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离不开压力的。就像蒸汽机一样,没有压力,就产生不了动力,没有动力,机车就会停止前进。可以说,压力是动力之源,压力产生动力,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麻木不仁,面对各种挑战熟视无暏,面对各种问题安之若素,这个企业必将是一个平庸的企业,一个走向衰败的企业。
我们有一个设想,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和需要,是否有必要逐步地改变一下安全检查方式。即由原来的定期式,逐步改变为随机式,由原来的阶段式逐步改变为经常式,由原来的通知式逐步改变为暗访式;是否可以设立违章举报奖,凡举报属实者,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职工自觉监督参与的面窄,奖罚并重的举措还没有鼓舞广大职工自觉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古训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多企业过去确实取得了不少闪光的荣誉,然而这并不等于工作中没有了任何问题。危险往往来自麻痹和骄傲。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庆父”就是事故,“鲁国”就是企业。如果放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蔓延,各种事故屡禁不止,那么我们将永无宁日。莎士比亚说过,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的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培根也说过,奇迹都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这种厄运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两位大师的至理名言,阐述的都是压力的重要性。坏事可以变好事,压力能够成动力。眼下,多事之秋即将来临。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职工必须守土有责,义不容辞,同心同德,如履如临,反思、反思、再反思,落实、落实、再落实,迅速扭转不安全局面,保证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